人到六十岁,是什么年纪?
是耳顺之年。
啥叫“耳顺”?就是说,听得进去别人的话,也听得懂人情世故了。
可现实呢?
很多人越老越轴,越熟越没分寸,什么话都敢说,结果不是把自己搞得很尴尬,就是让关系慢慢淡了。
尤其是在“熟人”面前,说话更得注意。
别以为感情深,就能口无遮拦;
别以为是亲戚、邻居、老同事,就可以把心里话全倒出来。
有句话说得好:“言多必失,水深不语。”
有些话,说了就是在给自己挖坑。
今天咱就来唠唠——
人过60,永远别在熟人面前说的4句话。
说一句,伤感情;
说两句,传出去;
说多了,后悔一辈子。
第一句:“我儿子(女儿)太没出息了,白养了!”
你可能只是随口一说,
是因为失望,是因为烦闷。
可听在别人耳朵里,就是笑话。
你说你孩子没出息,别人不会安慰你,
只会拿去背后议论:
“他家孩子不行啊,年纪一大把了还啃老。”
“她女儿不上进,听说连工作都没了。”
熟人之间,传得快,传得广,一传十,十传百,最后连你自己都成了“失败家长”。
其实你心里比谁都清楚:
孩子再平凡,那也是你最亲的人。
你可以在家唠叨,但不能在人前数落。
你说出这句话,不仅贬低了孩子,还伤了亲情。
更重要的是,把你自己的面子也丢了。
《增广贤文》里有一句话:“家丑不可外扬。”
尤其是子女的事,谁家不是一地鸡毛?
别让别人看笑话,更别让熟人看透你家庭的底牌。
第二句:“我年轻的时候多厉害,现在这些人都不行!”
人老了,最容易陷入一种误区——
总觉得年轻人不如我们当年,
总觉得自己当年风光无限,吃苦耐劳,样样精通。
可说实话,没人在意你当年多牛。
这个世界只看现在,不看过去。
你说得再精彩,在别人听来,也就是个“老头吹牛”的故事。
而且你一抬自己,一踩别人,
年轻人听了不服,熟人听了烦。
嘴上不说,心里在翻白眼:
“你是厉害,可你现在能咋样呢?”
真正厉害的人,不靠回忆撑场面,而是活得有尊严,有格局。
《论语》有句名言:“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意思是:别总抱怨别人看不到你的好,关键是你自己得认清现实。
六十岁以后,收起“我当年”的优越感,
多看现在,多包容别人,
这才是成熟的表现。
第三句:“我现在这病,怕是没救了……”
上了年纪,身体是大问题。
腰酸背痛、高血压、糖尿病,都是常见事。
可问题是——
别老在熟人面前,把病挂嘴边,尤其是说得特别“绝望”。
你一说:“我这身子骨完了,活不过几年了。”
别人听完只会觉得:
“这人怎么越来越消极了?”
“别搭理他了,净散负能量。”
你自己也许只是想找点安慰,
但熟人不是医生,也不是心理咨询师,
别人有自己的烦恼,不可能天天听你诉苦。
更别说那些“半熟不熟”的人,
听完你的病情,也就几句话的关心,
转头就当谈资一样讲出去。
人过六十,最重要的是“稳”。
身体不舒服,该看就看,
但心态一定不能垮。
《老子》说:“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意思是,坏事里藏着好事,好事里也可能有坏事。
你越是积极,越可能转危为安。
把病说得越重,日子越难过。
与其逢人就说不行,不如自己调整心态,多活一天就开心一天。
第四句:“某某家怎么又买房了?他们钱哪来的?”
嘴上不说,心里也别太多事。
人到六十,别人的生活跟你没多大关系。
尤其是熟人,你越是盯着他们过得怎么样,
别人越防着你。
最忌讳的,就是说人家隐私。
“听说他儿子一个月挣两万呢!”
“他媳妇好像不是第一次结婚了……”
“他女儿考上大学那事,我打听过,其实是走的关系。”
这些话你说得起劲,别人听得热闹,
但传出去,只会说:
“这人嘴太碎了,不能深交。”
有句话说得特别对:“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
人一旦过了六十,
真正让你体面、让你舒服的,
不是话多,而是口德。
别人的事,少打听、少议论;
自己的事,少张扬、少抱怨。
你越清净,人缘越好;
你越八卦,朋友越少。
写在最后:
人老了,说话别再凭性子。
你可以糊涂点,但别“嘴不饶人”。
越是年纪大,越要守住“口德”,
别让自己一张嘴,把几十年攒下的人缘给毁了。
记住下面这几句话,真的受用一辈子: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沉默是金,不说是福。”
“管好嘴,就是护住福。”
人到六十,活得清醒一点,
嘴上留德,心里留善,
这样才能活得自在,走得安心。
如果你觉得身边有人说话总不留口德,也欢迎把这篇文章转给他看看——
不是说你不好,而是希望你越来越好。
更新时间:2025-06-30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