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备动真格?中方抛3820亿美债,巴菲特清空中企股票,信号不一般

文|七月

编辑|七月

中美关系看似缓和,但在背后还是暗流涌动。

这段时间国际上发生了两件看似毫不关联的大事

股神沃伦·巴菲特,这位以长期持有闻名的价值投资者,悄无声息地清空了自己长达17年的比亚迪持仓。

另一边,中国在今年3月到7月这短短四个月里,持续性地抛售了手里的美国国债,累计总额折合人民币高达约3820亿元。

这两件事,单看都是重磅新闻。

但把它们放在一起,味道就完全变了。

这不再是简单的“做空”或“减持”,而是一个更深刻问题的浮现:在这个地缘政治风起云涌的时代,到底什么才是真正的“安全资产”?

信任的基石正在松动

过去几十年,全球资本能自由流动,背后有一个默认的契约:规则是神圣的,制度是可靠的。但现在,这个契约正在被撕毁,规则本身,成了最大的风险源头。

历史上,美国国债被誉为全球无风险的终极避风港。

但俄乌冲突后,美国悍然冻结俄罗斯的海外资产,这一举动彻底颠覆了全球认知。

它向世界传递了一个危险的信号:你的资产是否安全,可能不再由市场规则说了算,而是取决于地缘政治的站队。

这让美债头顶的安全光环瞬间黯淡。

而这种不确定性,也同样席卷了私人投资领域。

巴菲特就曾多次公开抱怨,特朗普时期的关税政策是个重大错误。

这可不是一句空话,而是实实在在的财务打击。

数据显示,关税政策曾直接导致他掌控的伯克希尔公司旗下能源运输业务的利润下滑14%,保险承保利润更是惨遭腰斩,锐减近50%。

当贸易规则可以被随意当作武器,当政策制定者本身成为市场最大的不确定性,任何与这个系统深度绑定的投资,都等于把自己的身家押在了变幻莫测的政治风气上。

更深层次的动摇,来自于对制度独立性的怀疑。

特朗普曾公开施压美联储,要求其降息。

这种对央行独立性的公然干预,进一步侵蚀了市场对美元体系稳定性的最后一点信心,也成了全球范围内去美元化趋势的一剂催化剂。

一个战术撤退一个战略重整

面对同样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巴菲特和中国的应对方式,展现了资本与国家战略截然不同的逻辑和节奏。

巴菲特的离场,更像是一场教科书式的战术性撤退。

他当初以每股8港元的低价买入比亚迪,17年间,这笔2.3亿美元的投资,获得了近40倍的惊人回报。

如今在全球新能源车市从爆发期转向平稳期,且渗透率已接近30%这个关键拐点的时刻,高位套现离场,完全符合他一贯的投资风格。

更何况,欧盟对中国电动车的反补贴调查,也给行业前景蒙上了一层阴影。

从2022年起,他就开始了分阶段减持,直到去年6月持股比例降至披露线以下,最终清仓。

整个过程,冷静、有序,目标明确:保住利润,规避风险。

清仓比亚迪,和他早前减持台积电的操作一脉相承,都是为了主动远离地缘政治的漩涡中心。

随后,他转手增持了确定性更高的西方石油公司和日本商社等传统资产。

这是典型的资本避险路径:在现有体系内,寻找一个更安全的位置。

而中国的行为,则是一场深思熟虑的战略性重整。

中国在最近四个月连续减持美债,尤其在7月份单月就抛售了257亿美元,创下年内新高,使其美债总持有量降至7307亿美元,这是近16年来的最低点。

但这并非恐慌性抛售,有观点认为,这种渐进式的减持,短期内并不会颠覆美元体系。

关键在于,减持美债的同时,中国在做什么。

数据清晰地显示,作为佐证,中国央行今年上半年增持了约105吨黄金。

这背后的逻辑很清楚:将单一的美元资产,替换为黄金、其他外汇储备乃至实物资源。

这不是为了短期盈利,而是为了构建一个对现有体系依赖度更低的资产结构。

这种战略调整,旨在降低对“对方系统”的深度捆绑,为应对外部压力时提供更大的灵活性和操作空间,也为可能到来的“碎片化”全球经济格局提前布局。

未来版图谁在重塑

当巴菲特这样的风向标开始转向,当中国这样的定盘星开始移动,全球资本的流向和资产配置的版图,注定将发生深刻而长远的变化。

一个以安全区为核心的投资新地理学,正在悄然形成。

巴菲特的示范效应不容小觑。

他的行动,会促使全球更多长线资本在进行投资决策时,更审慎地评估地缘政治风险。

那些与中美政策强相关的投资标的,其风险溢价无疑会升高。

这让人联想到1980年代美日贸易争端中,日本资本也曾大规模地从美国撤离。

这种撤出,并不意味着世界经济的终结,而是资本的再平衡。

资金会去哪里?或许是与地缘冲突关联度较低的第三方国家或区域。

与此同时,国家层面的储备多元化浪潮已然成型。

中国的行动并非孤例,全球范围内抛售美债、增持黄金的趋势愈发明显。

如果多个国家协同推进去美元化,那么在未来几年内,很可能会从根本上重塑全球资产格局,改变美元资产的全球权重。

当然,资本的流动,与实体经济的根基,有时会出现阶段性的背离。

巴菲特的离开,固然可能引发市场跟风效应,但对比亚迪来说,其官方的回应是感谢。

这份底气,来源于企业自身强大的核心竞争力,包括完整的产业链和持续的技术研发。

一个企业的价值,终究不依赖于某一个单一股东。

然而,对于美国而言,这种持续的减持,却可能带来实实在在的痛感。

部分经济学家担心,作为全球最大的债务国,若主要债权国持续抛售,将显著推高美国政府的借贷成本。

结语

回过头来看,巴菲特的清仓和中国的减持,就像两枚跨越太平洋的信号弹,它们共同照亮了一个正在发生的事实:全球资本和主权国家,都在对安全这个词进行痛苦而深刻的重新定义。

这不再是简单的“中美对抗”叙事,而是过去三十年全球化金融逻辑的一次深刻修正。

眼下的动作,或许还只是热身。

真正的牌局在于,当旧有的安全框架摇摇欲坠时,谁能率先构建起新的、可持续的经济与金融安全体系。

资本的流动,是大国博弈中最敏感的风险预警指标。

这一轮风险的再定义,究竟是一次短暂的颠簸调整,还是一个新时代的序幕?

答案,取决于中美摩擦的管控智慧,也取决于全球更多参与者的集体选择。

参考信息:

每日经济新闻:《最新披露:中国大规模减持美债,一个月抛了超1800亿元!央行已连续10个月买入黄金,专家:黄金不受单边制裁影响,可对冲美元风险》2025-09-20

观察者网:《7月中国减持美债257亿美元,持仓创16年最低》2025-09-19

杭州日报:《比亚迪高管回应“巴菲特清仓”:股票投资有买就有卖,很正常的事情;巴菲特曾谈投资比亚迪原因:芒格称王传福比爱迪生更厉害》2025-09-22

喜欢本期节目,请您点击“关注”,不错过下期分享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图片来源于网络,此文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27

标签:财经   动真格   中方   信号   股票   中国   美元   资本   全球   资产   地缘   美国   风险   体系   政治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