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总要读一遍《资治通鉴》,
它是历史智慧的宝库,有王朝兴衰,有人物沉浮;
能观古人政治韬略,学为人处世之道,悟传统文化之美;
可启迪思维,鉴古知今,让我们的人生走得更稳更远。
学资治通鉴,明往昔兴衰之理;
用历史经验,谋今朝兴替之方。
公元291年,西晋皇宫里上演了一出比《甄嬛传》更狗血、比《权游》更烧脑的宫斗大戏
——八个姓司马的王爷,人均影帝级演技,轮番上阵抢皇位。
他们手握剧本(兵权)、自带流量(宗室血统),却硬是把国家作成了“五胡乱华”的VIP通道。
今天我们就来扒一扒,这群司马家的“作精”如何用16年演完一部《西晋灭亡倒计时》 。
作为晋武帝司马炎的亲叔叔,司马亮的政治生涯完美演绎了「躺平式高管的翻车之路」。
公元290年武帝驾崩,他本该以托孤大臣身份辅政,结果被外戚杨骏挤走,只能蹲在许昌远程办公。
直到皇后贾南风发动政变剁了杨骏,他才被请回来当「首席背锅侠」,每天的工作就是在奏折上画圈,美其名曰「遵循旧制」。
他发明了「佛系治国三板斧」:
官员升迁全按工龄排资论辈,吵架一律和稀泥,遇到难题就装病。
最绝的是,当楚王司马玮带着军队冲进皇宫要砍人,他还穿着睡衣在院子里遛弯,
侍卫喊「快跑啊王爷!」
他摆摆手:「小孩子家家的别冲动,叔去跟他们讲讲道理——」
话没说完就被士兵按在槐树上,脑袋被砍下来扔去喂马。
临死前估计还在想:我都这么低调了,怎么还是成了权力绞肉机的第一块肉馅?
司马玮是武帝第五子,典型的「四肢发达、心眼没开光」选手。
贾南风说「司马亮要谋反」,他当晚就带着北军杀进相府,连老臣卫瓘的孙子抱着他大腿哭求「爷爷是忠臣啊」,
他挥手就是一刀:「皇后说的算,废话少说!」
杀完才发现,自己手里的「皇帝诏书」是贾南风连夜伪造的,连玉玺都是萝卜刻的。
更魔幻的是,当群臣反应过来要清算他,他居然抱着一叠假诏书躲进偏殿,
像极了被老板骗去背锅的打工人,举着「自愿加班承诺书」喊冤。
刽子手冲进来时,他还在念诏书里的「诛杀逆臣」条款,直到脑袋落地,眼睛还瞪着诏书上的错别字——大哥,您倒是先看看公章盖对了没啊!
作为司马懿的小儿子,司马伦完美继承了父辈的权谋基因,却只学了皮毛。
他先是给贾南风当狗腿子,帮忙杀太子,转头就玩「卸磨杀驴」,用一杯毒酒送贾南风下线,接着模仿王莽搞「加九锡」,
最后干脆把侄孙晋惠帝软禁在金墉城,自己穿龙袍登基,年号「建始」
——生怕别人不知道他要「始建乱政」。
为了凑齐「开国功臣」,他发明了「史上最水分封制」:
跟着造反的士兵封「奉车都尉」,王府的马夫封「游击将军」,
甚至连他养的狗都戴了个「中郎将」的官印。
洛阳城的百姓出门买菜,都能撞见卖烧饼的大爷腰间挂着五六个官印叮当作响。
结果齐王司马冏带着「复仇者联盟」杀来,他刚当了100天皇帝就被迫退位,最后喝毒酒前还抓着玉玺哭:
「早知道学大哥司马师搞幕后掌权了,现在连退休金都没了……」
司马冏是司马炎的侄子,靠讨伐司马伦一战成名,成了西晋第一顶流。
掌权后直接把皇宫当网红打卡地:
在太极殿摆上百张酒桌开直播,让姬妾穿着汉服跳女团舞,粉丝举着「齐王千岁」的灯牌在宫墙外应援,甚至把国家图书馆的古籍搬来当直播背景板,美其名曰「文化输出」。
他还干了件离谱事:
给自己爷爷司马攸(武帝的弟弟)在京城立庙,规格比武帝的庙还高,大臣劝他注意吃相,
他甩袖骂道:「没我打江山,你们早喝西北风了!」
结果长沙王司马乂看不惯他作死,带着300个保安半夜爬墙进宫,
正赶上他在直播间说「宝宝们刷波火箭」,当场被按在酒缸里灌酒,临死前还在喊「我的后援会怎么还没到——」
大哥,粉丝早爬墙去粉成都王了好吗?
司马乂是武帝第六子,别人玩权术他玩硬核。
司马冏掌权时,他蹲在自己王府写了十万字檄文,把司马冏的荒淫事迹编成顺口溜,让仆人在洛阳城到处传唱。
司马冏派兵来攻,他带着100多个家丁守住司马门,用石头砸退三次进攻,熬到援军反杀,堪称西晋版「固守待援」教科书。
掌权后更是直男本男:
拒绝一切奢侈品,穿补丁朝服上班,发现尚书台有人收受贿赂,当场让人把贪官吊在城墙上示众。
可惜遇上「阴阳大师」司马颙和「饭圈皇帝」司马颖联合搞事,十几万联军围城,
他在宫里断水断粮三个月,士兵只能把皇宫的梁柱拆了当柴火,把御花园的水池喝到见底。
最后被东海王司马越背叛,绑着送给敌军,临刑前还在骂:「有本事正面刚啊,搞偷袭算什么好汉!」
——硬核是硬核,就是不懂职场里「双拳难敌四手」的道理啊。
司马颖是武帝第十六子,把「流量为王」玩出了新高度。
他放弃洛阳,把总部迁到邺城,每天不处理政务,专门搞「粉丝应援」:
让各州郡派百姓举着他的画像进京请愿,说「恳请成都王主持大局」,还设置「应援使」官职,专门负责统计粉丝打榜数据。
最绝的是,他发明了「远程办公」:让皇帝在洛阳当傀儡,自己在邺城通过快马传递圣旨,结果三个月内圣旨被匈奴人劫了5次,比现代快递丢件还频繁。
为了稳固地位,他干了件作死大事:请鲜卑骑兵当外援,承诺「打下洛阳随便抢」。
结果鲜卑人冲进洛阳后,把皇家图书馆的十万卷藏书烧得只剩一万卷,连皇后的首饰都被抢光。
后来被司马越反攻,他居然在直播间开哭播:
「宝宝们,都是黑粉陷害我,点点关注帮我渡过难关——」
话音未落,鲜卑骑兵转头就把他绑去领赏了,真是成也外援,败也外援。
司马颙是司马懿的侄子,典型的「鹬蚌相争渔翁作死」型选手。
前期躲在长安当吃瓜群众,看司马冏快赢了,就派谋士李含去挑拨他和司马乂的关系;
看司马颖得势了,又写信给司马乂说「成都王想篡位」,自己坐收渔利。
最阴的是,他派部将张方劫走皇帝,把洛阳城送给匈奴人当「投名状」,导致匈奴人第一次踏进中原腹地。
可惜后期膨胀了,觉得自己能控场,居然让人在皇帝的饭菜里下毒(没毒死),又把长安百姓迁到洛阳充数,结果引发民变。
最后司马越反攻,他慌得砍了谋士李含求和,又把亲儿子送去当人质,结果儿子刚走到潼关就被乱兵砍死。
临死前抱着传国玉玺哭:「早知道就该一直当咸鱼,现在连祖坟都被刨了……」——老狐狸算尽机关,没想到自己成了最大的冤种。
作为八王之乱的「最后幸存者」,司马越完美诠释了「活到最后不一定是赢家」。
他熬死了前面七个对手,终于当上了西晋CEO,结果接手的是个千疮百孔的烂摊子:
北方匈奴刘渊建国称帝,羯族石勒到处打砸抢,南方士族集体摆烂,连宫里的皇帝都要靠卖字画换米吃。
他想力挽狂澜,带着20万大军北伐,走到半路听说晋惠帝在洛阳被毒死了(据传是他下的手),当场吐了三升血。
更惨的是,他死后尸体被石勒的军队挖出来,放在火上烤成了灰,理由是「乱世奸雄,死无全尸」。
临终前估计在想:早知道这么累,当初和司马亮一起领盒饭算了,至少不用背「导致五胡乱华」的大锅啊!
八王之乱启示录:权力过家家的代价
这场持续16年的皇室撕X,本质是一群被分封制惯坏的「巨婴」在抢玩具:
今天你抢我的大司马印,明天我夺你的侍中剑,完全不管「西晋」这家上市公司的股价已经跌到退市边缘。他们用亲身经历证明:
1. 职场中千万别当「躺平老好人」,权力漩涡里没人会惯着你;
2. 别做被人当枪使的「暴力工具人」,先看清诏书的公章是真是假;
3. 中年野心家别学司马伦搞「篡位创业」,不是谁都能当开国皇帝;
4. 流量至上的「网红式掌权」必死,比如司马冏的直播治国,塌房是迟早的事;
5. 最后,千万别学司马越「熬死所有人却输了全局」,有时候选择比努力更重要。
西晋的灭亡,就像一场大型职场真人秀,八个王爷用生命演绎了「不作就不会死」的真理。
历史的瓜虽然好吃,但轮到自己当瓜的时候,可就没那么甜了——毕竟,在权力的棋盘上,从来没有「躺赢」这回事。
更新时间:2025-04-26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