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手表监测夜间低氧准确吗?对照反常症状,不用工具也可自查?

“孩子给我买了一个智能手表,说是能测睡觉时的血氧,可我发现它测出来的数值比医用指脉氧仪还高一些,这结果到底靠不靠谱?”在《看呼吸》的交流群里,慢阻肺病患者赵阿姨提出了一个许多朋友都关心的问题。


智能设备所监测的夜间血氧数据是否可靠?设备读数存在疑问时,能否通过观察身体在次日发出的异常信号进行自我评估?


针对这些疑惑,在《看呼吸》栏目此前推出的直播节目“血氧反常藏危机!稳住波动有妙招”中,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的副主任医师迟晶,曾为大家带来过深入浅出的讲解。


智能设备无法精准实测,指脉氧仪也有可能失真?


常有患者拿着智能设备的报告到门诊咨询:“医生,我夜间的血氧数值为什么在94%和95%之间反复横跳?偶尔还会降到93%,是不是身体有问题?”迟晶医生给大家提了个醒:非医用级的智能设备给出的不是精准实测值,而是一个估算值。


“运动手环、智能手表的测量原理其实不复杂,我们血液里的血红蛋白对两种特定光源的反应不一样,对红光和红外光会有不同的吸收、反射特性。设备就是靠发射这两种光,穿透皮肤组织后接收反射回来的信号,再用算法推算出血氧。并且,这类设备通常需要戴在手腕上,而手腕处脂肪、骨骼、肌腱组织较多,血管相对较深,信号容易受到干扰。”


如果想测到真正准确的血氧数值,临床常用的还是大家最熟悉的指脉氧仪。不过,也有患者朋友出现过指脉氧仪测出来数值很低,但做了动脉血气分析后却发现根本不缺氧,患者自身也不存在明显的胸闷、气短、发绀等缺氧症状,这该怎么解释呢?


迟晶医生告诉我们,“其实关键看一点,即‘末梢血供是否充足’。我碰到这种情况通常会先伸手摸一摸患者的手脚,如果手脚冰凉,往往意味着手指末端血液循环差、血流量少。而指脉氧仪的测量不仅和血液里氧合血红蛋白的含量有关,还要靠充足的末梢血供,若是手指又冰又凉、血供跟不上,光信号就没法准确穿透组织,测出来的数值自然会失真。”


怎样用指脉氧仪捕捉夜间低氧才更精准?


“用指脉氧仪来发现夜间低氧,也需要掌握正确的方法。夜间低氧通常不是一整夜血氧都低,而更常见的是在睡眠中、特别是快速眼动睡眠期,反复发生血氧下降的情况。建议大家选择带有记忆存储或者数据传输功能的指脉氧仪。普通型号只显示实时数值,而睡觉时无法一直盯着看,带存储功能的设备可以记录整晚的数据,第二天再连接手机App或者电脑导出报告进行分析。”


“睡前把指脉氧仪戴在读数较为准确的食指或者无名指上,确保指甲朝上,传感器在指甲的另一侧。手部要温暖,如果冰冷会影响血液循环,导致读数不准或无法测出。将指脉氧仪连接电源或是确保电量充足,以防中途关机。可用胶带、绷带固定导线,避免睡眠中翻身将探头甩脱,但注意不要缠得太紧,以免影响血液循环。”


专业监测前如何先在家自我评估?


“比用指脉氧仪更为客观和精准的监测方法是在医院的呼吸科、睡眠门诊,通过专业睡眠监测设备进行检测。除了院内监测,也有便携式家用设备可供租赁,只需挂门诊号即可将设备带回家,连续整晚监测血氧变化。这类设备能够记录整晚最低血氧值及其发生时间,并计算血氧下降时间占总睡眠时间的比例,这些数据是诊断夜间低氧血症的重要依据,同时也是确诊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等疾病的金标准。”迟晶医生讲道。


如果大家不确定是否需要专业监测,也可通过一些典型症状进行自我评估。“比如平躺时感觉喘不上气,需要垫高枕头或坐起才能缓解,这或许提示平躺体位对气道产生了压迫;入睡后突然因憋气、气喘而惊醒,需要坐起在床边喘息片刻才能缓解;不是因为排尿需求而反复醒来,可能是身体因缺氧而被迫苏醒;入睡后辗转反侧、踢腿、烦躁不安,也可能是缺氧的表现。”


“此外,夜间低氧还可能引起第二天的一系列日间症状,包括早晨起床之后头痛、头昏脑胀,白天嗜睡、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情绪异常波动,莫名其妙烦躁、焦虑等等。这些日间表现可能和夜间低氧、二氧化碳潴留导致的脑血管扩张有关,需要进一步关注和排查。”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17

标签:数码   低氧   反常   夜间   手表   症状   准确   智能   工具   设备   数值   睡眠   精准   读数   患者   呼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