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前言·】——»
五月深圳,一场看似低调的闭门会,却悄然掀起惊涛骇浪。与会的并非商界大佬,而是商务部、公安部、国安部、最高法、最高检这些“国家队”的核心成员。
他们的目标只有一个——斩断战略矿产的走私链条。这,不是心血来潮,而是一场蓄力已久的国家行动,预示着围绕“工业维生素”的暗战,已然升级。
——【这些石头疙瘩,凭什么是国家命脉?】——»
镓、锗、钨、锑、中重稀土……这些名字,普通人听着可能一头雾水,但在行家眼里,它们就是现代高端科技和国防工业的“超级维生素”,缺了哪一样,都可能让整个链条瘫痪。
芯片离了它们玩不转光刻,导弹没了它们就成了睁眼瞎,新能源车缺了它们电机就得趴窝,就连天上的卫星通讯,也得靠它们撑腰。
毫不夸张地说,平日里这些默默无闻的矿产,一旦短缺,整个科技产业立马就得“贫血”。
而老天爷赏饭吃,中国恰恰是这些宝贝疙瘩的主要出产国。
国际能源署的数据摆在那儿:全球六成以上的稀土开采量和超过九成的精炼产能,都攥在中国手里。
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全球高科技产业链的“血液循环”,很大程度上得指望中国的“供血”。
这可不是闹着玩的,它们的极端重要性和供应的相对集中,让这些矿产直接被冠上了“战略资源”的名头,那是真正的国之重器。
——【利润的黑洞:走私者如何瞒天过海?】——»
说白了,这些玩意儿太重要,也太值钱。比如锑,美军的穿甲弹和夜视仪里少不了它。
钨,更是制造穿甲弹头的硬核材料,有“金属中的钻石”之称。
有好事者算过一笔账,中国要是把镓和锗的出口阀门拧紧点,就足够让美国GDP蒸发掉几十亿美元。
这么大的诱惑摆在面前,自然就催生了庞大的走私网络,总有人想铤而走险,绕开中国的出口管制,把这些宝贵的战略资源偷运出去,中饱私囊。
这些走私贩子的手法,也是花样百出,不断“与时俱进”。
最初级的,就是伪报瞒报,把稀土这些战略物资打扮成普通货色,或者故意把价格和数量往低了报,甚至还发展出了专业的假单据一条龙服务。
高级点的,就开始玩“夹带私货”,把稀土材料巧妙地藏在合法的出口货物里,或者干脆改变它们的物理形态,比如把稀土粉末混进普通工业原料里,企图蒙混过关。
近年来,最让人头疼的是“第三国转口”这招。走私分子先把战略矿产捣腾到管制宽松的第三国,比如东南亚某些国家,在那里“洗个澡”、“换个马甲”,再堂而皇之地转运到最终目的地,像是美国或欧洲市场。
这么一折腾,原产地信息模糊了,监管和追溯难度直线飙升。
深圳,紧挨着香港,地理位置太敏感,自然成了走私活动的高风险区,这也是这次多部门大佬齐聚深圳开会的重要原因。
——【重拳落下:不再是罚酒三杯那么简单!】——»
面对这么猖獗的走私和如此狡猾的对手,中国政府显然是动了真格。
你看看这次出动的阵容:公安部、国安部、最高法、最高检,个个都是重量级。
这架势,可不仅仅是说要加大打击力度那么简单,更像是在暗示,这走私链条可能已经挖得很深,甚至不排除有内外勾结,牵扯到境外某些势力的黑手。
以前,抓到走私可能更多是海关查扣,罚点款就过去了。
但现在,最高法、最高检都下场了,信号再明显不过:走私战略矿产,以后就不是普通的违法行为了,直接按刑事犯罪办!
等待他们的,将是更严厉的法律制裁,关几年甚至判重刑,都有可能。
会议上特别强调的“行刑衔接”,就是要打通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之间的那堵墙,案子要快办,典型案例要公开曝光,杀鸡儆猴,看谁还敢伸手!
——【从人防到技防:天罗地网如何织就?】——»
=这次专项行动,核心就是冲着前面提到的那三种主要走私手法——伪报瞒报、夹藏走私和“第三国转口”去的,要构建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的打击体系。
首先,源头就得掐死。
执法部门要对稀土从矿山开采、加工冶炼到物流运输的整个产业链进行无死角监管,建立信息共享机制,一旦有风吹草动,比如货物流向不对劲,就能及时发现。
光靠人盯人还不够,还得提升执法队伍的专业水平和技术装备。
毕竟,跟这些高科技战略矿产打交道的走私贩子,也不是吃素的,他们往往也懂点高科技,还有复杂的国际网络。
所以,最有远见的举措,是加快建设执法智能化信息系统。
用上大数据、人工智能这些新玩意儿,就能更精准地识别出那些可疑的交易、鬼祟的货运和潜在的风险,实现对走私行为的“精准打击”。
深圳海关应用AI扫描技术检查集装箱,能发现细微缝隙,曾借此破获走私案件,并深挖出内部人员。 跨部门、跨区域合作通过信息化手段提高效率,形成全国性打击网络。
同时,强调要与香港、澳门海关加强合作,防止利用监管差异进行走私活动。
——【牌桌上的较量:谁的焦虑,谁的底气?】——»
不过话说回来,中国下这么大力气,并不是要彻底把出口的门给关死。对于那些规规矩矩做生意的,国家还是会保障和鼓励的。
有些出口企业也担心,政策一收紧会不会“一刀切”,影响正常买卖,比如申报流程搞得太复杂,客户等不及就跑了。
这次会议也说得很清楚,要“促进合规出口,保障供应链稳定”,军用和商用的材料会区别对待,该批的批,该放的放。
核心就两个字:“规矩”。中国要做的,是确保每一笔交易都在阳光下进行,方便监控这些战略资源的流向和最终用途。
你想买?可以,但你得老老实实说清楚,买去做什么,最终给谁用,用完了能不能追踪。
要是含糊其辞,支支吾吾,那对不起,“不卖”。
这不是封锁,而是中国要在战略资源的博弈中夺回主动权,确保国家的宝贝疙瘩不再被“低价贱卖”,更不能被某些国家拿去制造反过来对付我们自己的武器。
其实,中国的出口管制措施一直在悄悄升级。
从2023年对镓、锗这些关键矿产出手,到2024年底把超硬材料和石墨这些军民两用的东西也管起来,再到今年初对钨、碲等五种金属相关物项加强管控,直到上个月又把七类中重稀土列入管制清单,这升级的路径,清晰得很。
效果也是立竿见影,今年第一季度,中国锑和锗的出口量就明显降下来了。
中国的这一连串动作,在国际上,尤其是在美国那里,掀起了不小的浪花。美国国防部自己都承认,他们进口的稀土,有不少是通过第三国转手,实际上还是从中国来的。
有鼻子灵的媒体注意到,中国选择在中美经贸谈判的关键时刻宣布这次专项行动,多少有点“敲山震虎”的意思——美国大概八成的稀土都得从中国进口,他们的军工体系,特别是像高超音速导弹和F-35战斗机这些尖端货色,对这些矿产的依赖,那是深入骨髓的。
中国这么一搞,无疑是在提醒对方:你要是在关税这些问题上跟我“耍横”,我随时能掐断你军工供应链的“命根子”。
面对中国越来越紧的“缰绳”,美国也不是没想辙。
这些年,华盛顿一直想搞“稀土去中国化”,拉拢澳大利亚、加拿大这些国家建“矿产安全伙伴关系”,甚至还琢磨着从乌克兰、格陵兰岛,乃至太平洋海底去刨替代品。
美国国防部也给自己定了小目标,说到2027年要建成能满足国防需求的从矿产到磁铁的完整供应链,还砸了好几亿美元支持国内建厂,比如资助MP材料公司在加州和德州搞稀土分离和加工。
但问题是,远水解不了近渴。就算这些美国本土的厂子马上开足马力生产,初期的那点产量跟中国比起来,简直是杯水车薪。
稀土这玩意儿,投资周期长,技术门槛高,环保要求还死严,想快速扩大生产,比登天还难。
有分析就说了,就算美国现在立刻马上启动全面的稀土产业振兴计划,短期内也甭想摆脱对中国供应的依赖。
这场围绕战略矿产的博弈,说到底,争的是21世纪军事科技的制高点。这已经不单单是钱的事儿了,更是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的深层较量。
中国在稀土开采这块儿占了全球六成多,而在更要命的加工和精炼环节,那更是垄断性的优势,占比高达九成以上,形成了“矿在别人家挖,精炼看中国”的全球分工格局。
这种不对称的依赖,让稀土成了中国在国际牌桌上的一张硬邦邦的“王牌”。
如今,规矩已经摆在那里,红线也已划下。深圳会议之后,连邮政系统都加强了对快递包裹里夹带稀土材料的审查,报关流程也更严了。
走私的代价,正急剧飙升,一旦被逮住,不光是货没了,人也得进去吃牢饭。
国际稀土价格因此波动,全球高科技产业链也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调整。
这场“稀土保卫战”以及它引发的连锁反应,恐怕还远远没到唱罢的时候。未来的牌局会怎么演变,且看着吧。
参考信息:
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503460106764337715/?channel=&source=search_tab
更新时间:2025-05-1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