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品牌伪装成国货,把国人“坑惨”了,割韭菜赚了上千亿!

文 | 青茶

前言

近年来,"国货"成为了消费者热衷的话题,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支持本土品牌,推动了国产品牌的崛起。

有些品牌悄悄“伪装”成国货,获得了巨大成功,很多人甚至不知道它们背后其实是日本品牌。

这些品牌通过巧妙的包装和营销,成功打入中国市场,甚至在一些领域超越了很多国产品牌。

不过,随着消费者的认知提升,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发现这些“伪装”的真相。

你是不是也曾被这些品牌蒙在鼓里?

三得利

提到三得利,很多人可能会以为它是一个地道的中国品牌,尤其是在茶饮料领域,三得利的“乌龙茶”早已成了许多人日常的饮品选择。

它的包装简单、清新,以“福建特产”作为宣传点,似乎在强调它与中国文化的深厚联系。

就连茶叶的产地和生产工厂也都集中在福建,而原料更是直接来自中国本土。

看上去,三得利的营销和生产方式与中国市场几乎完全契合。

然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这一切背后,其实都隐藏着日本品牌三得利的身影。

三得利的真正历史可以追溯到1899年,在日本创立的这家企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逐渐涉足多个消费品领域,尤其是饮料行业。

尽管在中国,它通过本土化的策略让人误以为它是国产品牌,但其实,它一直是日本品牌。

三得利的成功并不是偶然的,它精妙地运用了“伪装术”,让消费者产生了深刻的“国货情结”。

先是包装,三得利的乌龙茶瓶子几乎没有任何日本元素,所有的文字和标识都使用中文,给人一种完全国产的感觉。

然后是市场推广,三得利投资了2.3亿元在福建建厂,成立了茶园,从生产到原料都深度“本土化”。

不仅如此,它还常常在广告中强调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紧密关系,比如“福建特产”的广告语,令消费者无从怀疑其是外国品牌的身份。

调查显示,超过70%的消费者误把三得利当成了国产品牌,尤其是在年轻人群体中,三得利的茶饮料已经成为他们的首选。

更让人吃惊的是,三得利已经在中国市场赚取了数百亿的收入,几乎没有受到任何抵制或质疑。

可以说,三得利已经在中国市场站稳了脚跟,靠的正是它那套精妙的“伪装术”。

格力高

格力高也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它成立于1922年,原本是一家日本的零食公司。

然而,当它进入中国市场后,它并没有大肆宣传自己的“日本血统”,而是通过迎合中国消费者的口味和文化,打造了一个“本土品牌”的形象。

格力高的零食,如百奇饼干、百醇巧克力等,在中国市场拥有广泛的消费者基础。

它的包装设计简洁大方,完全没有日本品牌的痕迹,所有文字都用中文,并且针对中国消费者的口味推出了许多本土化产品,如抹茶、樱花等口味的零食。

这种设计和配方几乎完全契合了中国市场的需求,从而赢得了大批消费者的喜爱。

格力高通过与中国的节日和文化紧密结合,成功营造了“亲民”和“本土”的形象。

例如,每年春节前,格力高都会推出限定版的节日零食,包装上印有中国传统的元素,像是“福”字、红色背景等,深得中国消费者的青睐。

很多人吃了十几年格力高的零食,甚至没有意识到它的“日本身份”。

然而,尽管格力高在中国市场获得了如此大的成功,背后却有着日本品牌的影子。

它通过巧妙的市场营销,成功地将自己与中国文化、消费习惯紧密结合,使得消费者很难联想到它原本是日本公司。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格力高的中国市场年销售额已经达到数百亿,而消费者对其品牌的认知度普遍较低,很多人甚至认为它是地道的“国货”。

这也证明了“伪装术”在中国市场的有效性,格力高无疑是这场“隐形冠军”战役的最大赢家。

养乐多

养乐多这个品牌,很多人都不陌生。

它是一款以益生菌为卖点的饮料,一直深受中国消费者,尤其是年轻妈妈们的喜爱。

然而,很多人并不知道,养乐多并非中国本土品牌,而是来自日本的企业。

养乐多的成功并非仅仅依靠产品的功能性,更重要的是它通过一种独特的营销方式,情感营销,成功地进入了中国千家万户。

2002年,养乐多进入中国市场时,正是中国饮料行业竞争最激烈的时候。

市场上已经有了娃哈哈、乐百氏等强有力的竞争者,养乐多并没有选择和这些品牌进行价格竞争,而是选择了另一条路,家庭式直销。

养乐多通过推出“养乐多妈妈”计划,将家庭主妇培养成自己的销售代表,她们直接上门送货,并且在过程中推广“肠道健康”这一概念。

这种直接而富有情感的方式,令养乐多迅速在中国市场站稳脚跟,成为了许多家庭的日常饮品。

通过这种贴近生活、重视情感交流的营销方式,养乐多不仅成功地占领了市场,还在消费者心中建立了强大的品牌忠诚度。

然而,养乐多的背后依然是日本公司,尽管它在中国市场取得了巨大成功,但由于其较强的情感营销策略,消费者对其品牌来源的关注较少。

养乐多通过这种方式,充分利用了中国消费者对“健康”和“家庭”的关注,成功绕过了品牌的“国籍”问题,收获了可观的市场份额。

但是,随着近年来无糖饮料的流行,以及越来越多消费者对乳酸菌饮料的质疑,养乐多的销量开始出现下滑。

在2018年,养乐多在中国的日均销量达到752.6万瓶,但到2023年,其销量已经大幅下滑,甚至出现了“降温”的趋势。

随着市场上越来越多的国产品牌崛起,消费者的选择将不再仅仅看重价格和产品功能,而是更注重品牌背后的文化、情感和责任。

面对这种趋势,国外品牌也许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市场策略。

消费者的选择权正在不断增强,信息化、透明化的时代,让我们不再轻易受骗,也让真正的国货品牌有了更多的机会去展现其实力与价值。

结语

随着消费者对品牌来源的认知不断提高,那些“伪装”成国货的日本品牌,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

通过巧妙的包装和情感营销,这些品牌曾在中国市场赚得盆满钵满,但在今天,消费者对于品牌背景的关注更加深刻,信息透明度的提升让这些“伪装国货”失去了往日的优势。

然而,不管这些日本品牌如何“伪装”,中国本土品牌的崛起才是真正不可忽视的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25

标签:美食   国货   韭菜   日本   国人   品牌   中国市场   消费者   中国   本土   福建   零食   中国消费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