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养了三个月的女儿,难道是别人的儿子?”宝妈翻看出看出院记录后瞬间崩溃

“我明明生的是女儿,出院记录怎么写‘分娩一活男婴’?”11月9日,海南一位妈妈的视频在社交平台引发热议。她举着三个月大女儿的照片,手指向手机里那张刺眼的出院小结——上面赫然写着“分娩一活男婴”。这场“性别乌龙”让她陷入困惑:“我养了三个月的闺女,难道是抱错了?”

——从怀孕到生产,所有检查都显示是女孩,怎么突然变了?”

发现异常后,她第一时间联系医院,但未获明确解释;随后将视频发到网上,评论区炸开了锅:“赶紧做亲子鉴定!”“医院文书出错太常见,改过来就行。”

10日上午,她再次更新视频:“一晚上没睡好,早早就跑到医院。医生说就是打错了,改一下记录,但没说其他。”镜头里,她抱着女儿的手微微发抖:“现在我连孩子到底是男是女都不确定了。”

该网友怀疑孩子是否抱错的医院是海南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0日,记者联系到医院产科,工作人员回应称:“我院产妇生产流程严格,从入院到分娩、出院,每一步都有核对机制,不存在抱错孩子的可能。”

针对出院记录性别错误的问题,工作人员解释:“病历、出院小结等文书偶尔会出现笔误,这是可以通过医生修正的。如果产妇对婴儿性别有疑问,建议自行做亲子鉴定;若确认是医院责任,相关费用和后果由医院承担。”

该工作人员强调:“医护人员在生产后会第一时间告知婴儿性别,产妇本人和家属也会签字确认。这次可能是录入时的疏忽,我们会严肃核查。”

尽管医院强调“无抱错可能”,但这位妈妈的焦虑并未消散。她的质疑,本质上是对“医疗文书准确性”和“母婴身份确认流程”的信任叩问。

有网友指出:“出院记录是重要的医疗凭证,性别错误看似小事,却可能引发家庭长期的心理负担。”也有产科护士透露:“实际操作中,确实存在护士因忙碌录错信息的情况,但都会及时更正。关键是医院要主动向家属解释,缓解焦虑。”

目前,这位妈妈已预约亲子鉴定。她表示:“不管结果如何,我需要一个明确的答案,给三个月的女儿一个身份的‘安全感’。”

一张出院记录的笔误,让一个家庭陷入“抱错疑云”。这提醒我们:医疗文书不仅是记录,更是母婴权益的“身份凭证”。医院的“流程严谨”不该只停留在制度墙上,更需落实到每一次信息录入、每一份文书核对中。

对这位妈妈而言,她需要的或许不仅是“改记录”的承诺,更是一次坦诚的沟通、一份明确的鉴定结果——毕竟,对孩子身份的确认,容不得半点“差不多”。

(文中妈妈为化名,信息源自极目新闻报道及医院回应)

来源:极目新闻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11

标签:育儿   儿子   瞬间   女儿   医院   文书   性别   妈妈   产妇   身份   孩子   笔误   产科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