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6岁的刘大爷依旧像往常一样,天还未亮,就已经在小区门口的健身器材上活动筋骨。邻居们纷纷劝他:“年纪大了就该多睡,别起这么早伤身!”但刘大爷却总是一笑置之。
“我这几十年都是这样,身体越睡越健康!”然而,有人却对这种习惯充满疑虑:“早起、睡得少,究竟是养生,还是自毁健康?”
更让人好奇的是,网上流传着一种说法:“睡眠决定寿命,早起的人反而可能更长寿?”这是真的吗?医学上到底怎么看待睡眠时间和寿命的关系?真相或许恰恰不是你以为的那样。

每天睡的少、起的早,真的会活得更久吗?尤其是对中老年人而言,这其中有哪些你忽视的关键?接下来,我们就用权威数据、真实案例一探究竟,结论,恐怕让你大吃一惊!
在绝大多数人的观念中,睡得早、起得晚才健康,多睡觉“不亏”,可是最新研究却颠覆了这一“常识”。
哈佛大学的一项持续20年的跟踪调查显示:每日睡眠时间低于6小时或超过8小时的老年人,整体死亡率都较高,而规律早睡早起、保持6-7小时睡眠者,心血管疾病风险下降12.4%,平均寿命延长3-5年。
中华医学会睡眠分会也曾明确指出,“睡眠质量比时长更关键,早睡早起有助于生物钟同步,降低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的发病率。”睡得过多反而可能扰乱生理节律,打乱体内激素分泌,增加肥胖、抑郁等疾病的风险。

而睡得过少、经常熬夜的人,则容易导致免疫力下降、认知功能衰退等。
不过,长期坚持睡得少但作息规律,凌晨5-6点自发醒来并早起锻炼的中老年人,反而展现出极佳的生活自理能力和慢病防控能力,平均寿命普遍高于“赖床党”。难怪,越来越多医生建议:关注质量,别盲目追求“越多越好”!
真实案例显示,部分中老年人从“熬夜赖床”转为每天6小时高质量睡眠、清晨早起活动,仅两个月左右,身体出现了以下明显变化:
心脑血管更“年轻”
一项涉及东亚地区1.6万名中老年人的对比数据显示,坚持规律早起、每天睡6-7小时的人,血压、血脂指标均下降了10%-16%,特别是晨练者,心脏冠脉钙化发生率降低约12.8%。
医生分析,清晨起床后人体皮质醇自然分泌增加,血管弹性修复能力增强,大大降低高血压、脑梗、冠心病等风险。

免疫力提升,炎症更少
北京协和医院2022年的临床数据显示,早起者的C反应蛋白水平(慢性炎症指标)低于对照组18.7%,同时感冒、呼吸道疾病发病率下降了14.3%。早睡早起能帮助体内免疫调节趋于平衡,提高对病毒、细菌的抵抗力。
心理和认知状况明显改善
长期熬夜、晚起者常有情绪低落、记忆力下降的问题。但规律性早起的人,阿尔茨海默病风险降低11.2%,情绪困扰的临床问卷得分比熬夜组低19%以上。尤其是春夏交替 periods,早起者更不易出现“春困”、“懒洋洋”等状态,精气神焕发、社交更积极。
新陈代谢更顺畅,体重维持更理想
多项队列研究发现,早起组的基础代谢率较晚起者高出13.6%,长期睡懒觉易导致体重增加、腹部肥胖等问题。规律早起有助于胰岛素敏感性提升、血糖控制更平稳。
值得注意的是,不是睡得越少越好,而是确保6-7小时的深度睡眠、早起养成习惯。强行缩短睡眠时间、频繁晚睡早起,反而会损害健康。

专家建议,只要做到以下几点,就能享受良性早起带来的长寿红利:
固定作息,早睡早起不赖床。不需要5点就“打鸡血”般起床,但建议晚上10-11点入睡,早晨6-7点自然醒,形成身体自己的“生物钟”。
睡前远离蓝光和电子设备。睡觉前1小时关闭手机、电视,让大脑得到缓冲,利于深度睡眠。

早晨适当阳光、室外活动。晨起后适度散步、做体操或慢跑,使身体血流加速,激活一天的代谢动力。
营养均衡、不过度进食。晚上过饥或过饱都影响睡眠;早上用高纤维、高蛋白早餐,启动肠胃,减少午后乏力感。

注:文中所涉人物均为化名,请勿对号入座。
本文为健康知识科普,结合权威资料和个人观点撰写,部分情节为方便表达和阅读理解进行了适当虚构与润色,内容仅供参考,不能替代医生诊断,如感不适,请及时就医。
参考资料:
《哈佛大学20年睡眠与健康队列研究报告》
《高质量睡眠与心血管健康管理指南(2022版)》
《协和医院老年医学中心临床数据分析》
《夜班与慢性病风险关联性研究》
《世界卫生组织健康生活行为建议》
更新时间:2025-11-0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