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人看来,肝脏似乎就是一个“哑脏”,当自身受到病邪的侵袭时,总是莫不啃声,等到发现时,多半已经出现较为严重的症状了,当然,除了有“不爱声张”的肝脏外,人体内还有一个非常爱张扬的器官,堪称人体内的“大喇叭”,这个脏腑就是我们的胃,胃的敏感程度,可以说连身为“娇脏”的肺腑都有过而不及。
现如今,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节奏也在加快,因此就很容易因为各种原因而诱发诸多病症,而胃病就是其中最常见的一类病症,对于大多数家庭来说,胃药都是不可缺少的常用药,但有些时候,当受到病邪侵害时,人们常常会在这些药品中感到无从选择,或是服用之后疗效并不显著,最终还是只能寻求医生的帮助。其实,治疗病症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就如同打仗,二者的思路是一样的,只要找准了方法,往往就能快速有效地缓解。
在《良方集腋》里,有一个很简单的小方子,虽然只有两味药材,但却能够很好地缓解胃胀、胃痛等病症,这个方剂就是“良附丸”,非常适合现代人使用,而这其中的两味药分别是高良姜、香附,此方虽然看似简单,但却具有温胃理气的效果,可以说是“效如桴鼓,覆杯而愈”。良附丸这个中成药,专治老胃病,无论是胃寒,还是胃胀,还是胃痛,都可以使用,巧妙运用,让胃舒服了,身体也就好了。
其实,胃病的病因主要就是两个,即寒邪和郁证,针对这两个病症,中医也有专门的的治疗措施,那就是“寒者温之,郁者达之”,简单来说,就是用温热药来缓解寒邪病症,而郁证则以疏通气机、畅达气机为主,而高良姜和香附,一个散寒,一个行气,巧妙地对应了病症,将这两味药材合用,既能驱散胃里的寒气,同时也能舒畅胃中气机,缓解病症。
提到高良姜,就不得不说另一味药材——生姜,这两者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在古书上也曾记载过,高良姜出自高良群,当我们出现腹痛不止的症状时,就能用这味药材缓解,在历史上,这味药材曾一度称为宋代的朝廷贡品,而后世医家还发现,高良姜在针对霍乱病症的治疗上,也具有显著功效。
那么,高良姜和生姜又有何不同呢?首先,生姜具有发散风寒的效果,而且还能够止呕,因此被医家称为“呕家圣药”,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会用生姜汤来驱散风寒,这也算是一个人尽皆知的小妙招,不过,生姜药性温和,因此,与药性辛热的高良姜相比,在功效上难免会有些许不足,其次,在李时珍的《本草纲目》里也提到过,高良姜更善于驱散久寒的积气,所以,高良姜更像是一个雷厉风行的将军,可以直接作用于脾胃,驱散病邪。
说完了对寒邪的缓解,我们再来了解一下郁证。在中医里,有一类病症叫做“肝气犯胃”,很多时候,人们之所以胃脘不适,其根本原因可能就是肝气异常,而且这类人有个很明显的特征,就是在生气的时候会胃痛,且茶饭不思、饮食减退,关于郁证的治疗,在中医里有个评价很高的药材,那就是香附。
用李时珍的原话来说,就是“气病之总司”,香附是一个专治气机运行不畅的药材,在许多的经典名方里面都有它的身影,比如治疗“六郁证”的名方“越鞠丸”,以及疏泄肝气的方剂“柴胡疏肝散”。
相传,在过去有一个江湖郎中,当时仅靠一味药材即可治疗诸多病症,尤其是妇科病的缓解,而这味药材其实就是香附。由于很多女性患病都与肝气郁滞有关,而香附则具有疏泄肝气的效果,因此,这味药材又被称为“女科之主帅”,哪怕是现在,也常被用于妇科病症的缓解或治疗。
《良方集腋》中的良附丸还有一个巧妙之处,就是用量不确定,可以根据患者的症状适当加减药材用量,比如,在治疗因寒邪加重所造成的胃痛时,就可以适量加重高良姜的用量,而对于气机不畅更为严重者,则可以加重香附的用量。当然,这个药方虽好,也并非万无一失,毕竟很多胃病的生成并非一蹴而就,多半是病邪长期积累所致,因此在治疗上,就不能为了一味追求效率而加重用量,以免对其他脏腑造成损伤。
【本图文由“神希园”新媒体独家原创出品。作者周浅,未经授权,请勿转载、复制】
更新时间:2025-09-2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