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月 11 日,17 岁演员黄杨钿甜在社交平台分享成人礼照片,镜头中一对闪耀的祖母绿钻石耳环格外吸睛。有眼尖网友迅速 “扒出”,该耳环疑似奢侈品牌 GRAFF 经典系列,官网公价高达 230 万元。面对 “00 后小花为何能佩戴百万级珠宝” 的质疑,黄杨钿甜次日简单回应 “耳环是妈妈的”,却不料此举让舆论焦点转向其家庭背景 —— 有网友爆料称,黄父曾为四川雅安公务员,2015-2017 年任职于当地投促部门,质疑 “公务员家庭收入与奢侈品消费不匹配” 的声音瞬间发酵。
作为童星出道的 “小戏骨”,黄杨钿甜 8 岁凭《楚乔传》“小楚乔” 走红,近年参演《如懿传》《外太空的莫扎特》等 30 余部作品,2025 年更以中戏专业第二、北电第六的成绩成为 “双料学霸”。此次争议爆发前,其公众形象一直是 “努力追梦的 00 后正能量艺人”,而成人礼照片中的 “天价配饰” 与公务员家庭标签的碰撞,彻底点燃了网友对 “公职人员家庭财产合法性” 的监督神经。
5 月 16 日晚,自称 “黄杨爸爸” 的账号发布长文,首次正面回应争议。文中称,女儿佩戴的耳环 “并非正品,更无网传天价”,已将饰品封存保管,随时接受正规机构鉴定;同时详细说明个人履历:2011 年入职雅安城管局,2015 年调入投促局下属服务中心,主要负责招商引资对接与网络建设,2017 年辞职经商,“从未参与灾后重建招投标及资金管理,网传‘赈灾贪官’纯属同名同姓者造谣”。
值得注意的是,黄父特别澄清其在 2015 年某进出口展场馆设计项目中仅为 “收标联系人”,无招标审核、资金收支权限,与网传 “负责招投标工作” 不符。雅安市经合外事局(原投促局)工作人员也向媒体证实,黄父辞职多年,其工作内容确与灾后重建无关,“属于个人私事,应由家庭自行处理”。经纪公司嘉行传媒同步转发声明,呼吁 “理智客观,不信谣不传谣”,但 “非正品” 说法仍遭部分网友质疑 —— 二手平台显示同款仿品价格超 10 万元,且黄母过往照片中曾出现卡地亚手镯(官网价 45 万元),家庭奢侈品消费能力仍成谜。
随着舆情升级,雅安市纪委监委 5 月 17 日明确回应 “相关政府部门正在处理此事”,虽未透露调查细节,但 “介入” 二字让事件性质从 “明星炫富” 转向 “公职人员家庭财产审查”。目前公众聚焦三大核心问题:
尽管黄父坚称 “非正品”,但品牌方未发声、鉴定流程未启动,仍有网友要求 “晒出购买凭证或权威机构证书”;若耳环属实,其购买资金是否来自黄母个人收入(如家庭经商所得),或存在其他来源,需进一步核查。
黄父强调 “未参与灾后重建”,但有网友发现其任职时间(2015-2017 年)与雅安部分重建项目时间线重叠,且原单位政务公开信息显示投促局曾参与 “西部进口展” 招投标,其作为 “收标联系人” 是否存在权力寻租空间,需官方调查背书。
黄杨钿甜过往社交动态中,曾出现疑似豪宅内景、名牌包等物品,结合此次百万级耳环争议,公众期待更清晰的家庭收入说明 —— 无论是经商所得还是演艺收入,“合法高消费” 需以事实支撑,而非仅靠 “非正品” 声明化解质疑。
此次争议远超娱乐八卦范畴,本质是公众对 “公职人员廉洁性” 与 “明星高消费” 的双重审视。一方面,公务员家庭财产透明度本就是社会监督重点,尤其涉及 “灾后重建” 等敏感领域,任何风吹草动都会触发 “反腐神经”;另一方面,年轻艺人的 “奢侈品穿搭” 常被视为 “行业常态”,但当消费能力与家庭背景产生矛盾时,“合理质疑” 与 “网络暴力” 的边界需谨慎把握。
正如《新京报》评论所言:“合理质疑理当得到回应,平白无故的造谣也必须被抵制。” 黄父主动公开履历、配合调查的态度值得肯定,但关键证据(如饰品鉴定报告、家庭收入证明)的缺失,让事件仍处 “罗生门” 状态。随着纪委调查推进,真相或即将浮出水面 —— 若最终证实无违规,可视为一次公众监督的良性示范;若存在问题,则为公职人员家庭敲响警钟:廉洁自律,从 “家人言行” 开始。
截至发稿,黄杨钿甜未再发声,事件相关话题阅读量已超 10 亿。一对耳环引发的 “蝴蝶效应” 仍在持续,而舆论场的冷静思考,或许比八卦狂欢更有价值:当 “星二代” 的光环与 “公务员家庭” 的标签交织,唯有事实与规则,能经得起阳光检验。
更新时间:2025-05-2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