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说这世界吧,一旦没了稀土,那真是谁都别想活得痛快。欧美这几年像着了魔,一边找中国要货,一边嚷嚷要“技术独立”,结果呢?
一掐断,中国不急,他们先慌。现在倒好,整个产业链都在试图搞一招“无中生稀”。
但问题来了——真能绕开中国?真能替代稀土?别光看嘴上说得硬,咱得看看他们脚下怎么走的。
2025年4月4日,中国商务部和海关总署联合发了一道公告,像往常一样不多说,但一字千钧。
这道公告明确,对钐、钆、铽、镝、镥、钪、钇这7类中重稀土实施出口管制,想出口?可以,先递材料,等审批。
别看这几个金属名字绕嘴,它们可是高性能永磁体的底层命门,电动车、风力发电、军工雷达,没它们,就像手机没了电池,摆设一个。
这消息一出,海外不淡定了。尤其是欧美工业圈,德国一家公司直接跳出来喊,说如果稀土断供,他们到7月中旬就得关门。
福特更直接,芝加哥工厂停产一周,不是零部件坏了,是稀土“等不来”。谁能想到,马斯克那辆光鲜的电动车,居然被几个小小的稀土元素“卡脖子”。
其实,中国早就说得明明白白,这不是跟谁过不去,是战略考量。稀土这东西,不只是稀,是“战略稀”。尤其这几种中重稀土,具有军民两用属性,谁都不能乱给。
而欧美那边呢?嘴上说着“自由市场”,背后暗搓搓施压。可惜这招不灵了,中国这次没手软。
不是不讲道理,而是讲规矩——出口管制是国际通行做法,不是你说想买,我就得卖。
结果就是一个字:急。
2025年5月28日,中国欧盟商会主席彦辞站在北京记者会上,语气已经不遮掩:“一些欧洲公司,本周就要把材料用光了!”那时候的欧洲,甚至连稀土的影儿都看不到了。
欧洲央行紧随其后,于9月发布报告,内容不再是货币政策,而是“稀土依赖风险”。
报告赤裸裸地指出:欧元区70%的稀土进口来自中国,哪怕通过美国转一手、两手,中间商再多,源头依旧是中国。
甚至连空客、巴斯夫、微软、英特尔这些看似“西方本地供货”的巨头,也绕不过中国这一关。
欧洲央行甚至点了句真话:一旦中国继续限制出口,欧元区制造业将面临成本暴涨、行业停摆、经济通胀三连击。
这下西方彻底坐不住了,开始琢磨:真不能再指着中国矿山活了。那怎么办?想“去稀土”,得另谋出路。
听说电动车行业要革自己命了?不,准确说,是想革稀土的命。
2023年11月,特斯拉搞了场投资者大会,CEO马斯克亲自上台,张口就是重磅消息:下一代永磁驱动电机,将完全不使用任何稀土材料。
注意,是零稀土含量。别说中国媒体炸了,连外媒都以为马斯克说了个笑话。
可他还真不是信口开河。特斯拉公布方案,用钢材做转子,搞所谓“永磁辅助同步励磁电机”,绕开稀土磁体那一套。
如果这套技术真能落地,全球电动车成本能压一大截。
而另一边,德国也不甘示弱。就在2023年11月14日,采埃孚公司发布一款新电机,明确声明:不含任何稀土元素。
它用的是电磁体技术,叫“他励系统”。说白了,就是电流一通,磁场才出来;不像永磁体那样,随时都磁性十足。
看起来是不是很厉害?但细节里藏着真相。
宝马公司早在2016年就尝试“去稀土”,但项目负责人乌韦·多伊克当年说了一句实话:“这不是技术问题,是场与成见的斗争。
”为啥?因为永磁体电机太强了,尤其是启动瞬间,爆发力比电磁体高出一截。你要替代它,就得解决“轻便、高效、稳定”这三座大山。
更现实的问题是:你真不用稀土了,效率能保证吗?良率能撑住吗?你家工厂能大批量生产不含稀土的电机吗?
目前来看,这些“无稀土电机”只是概念产品,处于实验室阶段。虽说媒体喜欢渲染技术突破,但真正商业化还早得很。
别忘了,当年欧美也喊过“芯片独立”,最后呢?不还是回头找台积电下单?
而此时的中国,稀土不但有矿,还有工艺。别看咱们不说话,光靠“等审批”这一步,就让欧美企业乱成一锅粥。
所以你说,技术突围靠嘴够吗?还真不够。这不是秀概念,是得靠命砸科研、砸验证、砸工业链。
马斯克可以喊出“我们不需要稀土”,可他的下游供应商敢不敢跟着断供?这才是真问题。
而正当这些概念满天飞的时候,欧洲央行一锤子敲下来:“即便不直接从中国买,80%的欧洲大型企业与中国稀土生产商之间的中间环节不超过三个。”
也就是说,你以为你不靠中国,其实你还在“中国链条”里兜圈子。
话说回来,欧美真能绕开中国稀土吗?理论上能,实际上——你试试?
2025年9月23日,欧洲央行在其报告里清楚指出,哪怕看似是在跟美国公司买稀土材料产品,背后的原材料依旧是中国出口。
甚至连微软、英特尔这些科技巨头,也只是“中转站”,原材料还是中国的矿山,中国的冶炼,中国的合金。
数据怎么说?报告里点得清清楚楚:超过80%的欧洲大公司,其稀土供应链只隔了1~3个中间商;25%的企业,如大众汽车、雷诺、西班牙电信,只隔了一个环节,就是你以为的“美国朋友”。
而那157家美国公司,其实也只是包装了一下“Made in China”的稀土原料。
这下你懂了吧?就像你去餐厅点了法国鹅肝,吃到嘴里才发现味道有点熟悉——原来酱油是海天的。
中国是资源国,更是产业链国。稀土不仅挖出来,还得精炼、合金、磁体成型,一步步环环相扣。全球90%的稀土合金产量,都出自中国。
你说靠技术替代可以脱钩,那你先告诉我:磁体设备从哪买?精炼工艺谁来教?连中间商都绕不开,还谈什么自主?
更讽刺的是,很多西方媒体一边大喊“脱钩”,一边还在报道:“某某研究机构发现中国稀土精炼效率全球领先。”这不是在自打脸吗?
就连2025年6月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矿产项目主任Gracelin Baskaran都承认:“目前美国企业的稀土库存仅能维持两三个月,如果局势不缓解,将面临生产瘫痪。”
她还补了一句:“哪怕中国暂时放宽出口,也没人敢拍胸脯说,半年、一年后就能正常运作。”
这可不是危言耸听。2025年4月中国稀土出口量骤降一半,原因很简单:企业申请太慢,审批流程严格。路透社那边已经喊出:“有钱都买不到!”
这才是现状——不是你想买就能买,也不是你不买就能造。稀土这门生意,外行看资源,内行看链条。而链条,恰恰全在中国手上。
最后呢?你看欧美那些“去稀土”项目,一个个都喊得响、落地难。有的还在实验室打样,有的连样都没打出来。
2025年夏天,美国汽车工厂停产、欧洲电机企业停工、央行发预警报告,就是他们走“去稀土化”这条路的现实写照:概念能走很远,但工业走不了半步。
他们想绕开中国,可供应链这事儿,不听嘴,听矿——而矿,还在中国手里。
欧洲央行焦虑:跟美国买,背后还是中国…观察者网2025-09-24
欧盟求助:稀土快没了,中国快批吧 观察者网2025-05-29
中国掌控全球稀土的底气,还能维持多久?观察者网 2021-02-23
深度剖析!稀土供应的主导权是怎样转换的?澎湃新闻2025-07-16
美国研究机构发出警告:稀土短缺将致多个行业无法生产 新浪财经2025-06-11
没了中国稀土 全世界连车都造不了了!新浪财经2025-06-17
跨国汽车制造商押注无稀土电机,电动汽车成本有望进一步降低 界面新闻2023-11-15
德企研制出无需稀土元素电动机 参考消息2023-11-17
更新时间:2025-09-2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