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在马德里第4轮交锋,特朗普发出长文,破天荒承认美国不行了

9月14日,中美在西班牙马德里展开第四轮谈判。六个小时的交锋里,关税、TikTok、出口管制轮番上阵,气氛紧张又尴尬。美国财政部长眉头紧锁,媒体说特朗普在一份长文里写满抱怨,外界调侃这是“史上最酸的文字”。

六小时拉锯:马德里会场比斗牛场还火热

2025年9月14日清晨,马德里外交部大楼前就已经人声鼎沸。西班牙警方提前封锁街区,维持现场秩序,宛如一场足球杯赛的决赛安保。围观群众与记者挤满街头,手里举着手机,不少人专门守候,只为了捕捉中美代表团的出场瞬间。气氛热烈又紧绷,像一锅压着火的汤,随时可能冒泡。

上午八点,美国代表团车队率先抵达。财政部长贝森特走下车,黑色西装裹着微微发福的身躯,脸上写满严肃。媒体镜头快速捕捉到他的表情,几乎所有报道都说——他的眉头没有舒展开过。有人调侃,这不是在参加谈判,而是走进了牙医诊所。贝森特快步走入大楼,拒绝了所有即兴提问,给人留下“心事重重”的印象。

中国代表团随后抵达。队伍整齐,步伐稳健,身边文件箱一个接一个。媒体迅速把镜头转向他们,街头响起一阵喧哗。外界评论说,中国方面看起来沉着,像是久经沙场的球队再次踏入熟悉的球场。这种对比更烘托出美方的紧张与急躁。

谈判在上午九点准时开场。大楼里,会议室布置得简洁庄重,长桌正中摆放着双方国旗。翻译员、助理、记录员一字排开,电脑屏幕亮着,文件摞成一座座小山。场面虽静,但空气中弥漫的紧绷感比外面的喧嚣更让人窒息。六个小时的交锋正式拉开帷幕。

美方态度强硬,坚持维持现行约55%的对华关税,并已宣布延长至11月10日。中国代表当场表明立场:必须基于对等原则,不能一味接受单边要求。双方在关税问题上针锋相对,毫无回旋余地。场面像是一场棋局,每落一子都带着火药味。

接下来是TikTok问题。9月17日是美方设定的剥离最后期限,这让会场里的气氛再次升温。美国代表把TikTok问题摆在桌面,作为关键筹码。中国代表明确回应:这涉及企业合法权益,不容单方面打压。翻译员不断来回转述,声音虽平淡,却像敲击的鼓点,把现场的紧张推到顶点。

就在会谈前,中国商务部宣布对美国芯片发起调查。美方代表听到这一议题时表情凝重,气氛骤然僵硬。美国希望中国放松在稀土和关键材料上的出口控制,中国则要求美国撤销不合理的高科技封锁。六小时的会谈像是一场拉锯战,没有人愿意让步。

整个过程持续到下午三点。会议室外,记者们焦急等待,社交媒体不断刷屏,话题热度攀升。有人说这场会谈像斗牛场里的两头公牛,谁都想用角顶倒对方。最后,会谈以“未达重大突破”收场。代表们陆续走出大楼,神情复杂。贝森特依旧眉头紧锁,面对镜头没有一句多余的话。马德里的天空开始飘起细雨,这场六小时的拉锯战像雨点一样落下,却没有带来预期的清凉。

特朗普长文泄愤:外交场变成吐槽大会

谈判刚结束几个小时,美国国内的新闻热点就被特朗普抢走。9月14日晚,他在社交平台上发出一篇长文,足有几千字。外界原本期待这是一份政策宣示,结果读下来更像一篇情绪宣泄。没有“承认美国不行了”的直白句子,但满篇抱怨,酸味比西班牙葡萄酒还浓。

长文的第一部分反复提到“关税战的艰难”。特朗普抱怨说,美国企业压力太大,盟友不够配合,国内舆论吵成一锅粥。他试图把责任甩给前任政府,又用一些模糊的表述来强调自己“正在努力”。这种文字很快被批评者解读为“无奈的求助信”。

特朗普坚称这关乎国家安全,但他也承认,法律程序拖延过久,让执行变得困难。他写到“必须保护美国青少年免受影响”,话音一转却暗示可能延期。这让不少美国媒体直接用大标题讽刺:“强硬话语,软弱落脚。”

他提到中国在芯片问题上的调查,语气中满是愤怒与焦躁,抱怨“美国创新正在被阻挠”。可细读之下,并没有提出明确的解决办法。就像一场公开抱怨,把问题摆出来,却没有下一步的行动方案。

长文发布后,华盛顿政坛立刻炸锅。支持者称这是“坦率的表达”,体现领导人的真情实感。批评者则毫不客气,讽刺说:“这是吐槽大会,不是政策宣言。”社交媒体上更是调侃不断,热门话题标签里出现了“总统的牢骚比天气更湿”。

中方保持克制。中国代表团没有针对长文回应,而是继续推进会场的议程。中国官媒仅用一句话点评:“谈判需要耐心与理性。”这种冷静的态度,与特朗普的情绪化形成鲜明对比。国际媒体在评论中写道:“一方像演员在舞台上喊,另一方像观众静静看戏。”

在马德里街头,记者们一边报道谈判结果,一边分析特朗普的长文。许多电视节目甚至把两件事混剪播出,用斗牛士和公牛的画面来比喻双方。一位主持人笑称:“今天的最大亮点不是会场,而是那篇长文。”外交场变成了吐槽大会,谈判的紧张氛围反而因为这场文字秀多了几分荒诞色彩。

多方声音交织:有人加码,有人降调

马德里的会谈虽然暂告段落,但余波很快扩散到大西洋两岸。新闻标题刷屏,评论员的嘴巴比参会代表还快。各方表态交织在一起,就像一个大乐队,演奏的却是互不合拍的旋律。

美国国内首先炸锅。财政部虽然低调,但国会里声音此起彼伏。鹰派议员指责谈判团队“退得太多”,还把TikTok说成“软肋”。他们坚称应该马上执行剥离命令,不要再给中方喘息机会。鸽派则担心高关税继续维持,会让美国农产品出口受损。几位中西部州的议员公开抱怨,说家乡的豆子和玉米卖不出去,仓库都快爆了。政坛争吵比马德里会场还热闹。

白宫顾问则选择模糊表态。官方用词小心翼翼,说这是“建设性的讨论”,需要更多时间来达成结果。翻译成人话就是:没有成果,但也不能说失败。媒体抓住这个表述疯狂解读,有的说这是“还在给自己找台阶”,有的说是“准备延长战线”。一句话被拆成几十种版本,仿佛大家都在参加语言谜题比赛。

中国方面显得更为稳健。外交部发言人强调合作共赢才是正道,重申对等原则。几家权威媒体的评论文章一脉相承:谈判桌上不能只算单边账。商务部则低调放出信号,芯片调查还会继续推进,显示出“有来有往”的态度。北京对外的信息就是——不会被拖着走,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

欧洲也凑热闹。作为东道主,西班牙媒体发挥了足球国度的特长,把谈判写得像一场加时赛,评论区里有人留言:“比分0比0,但观众很满足。”法国和德国官员也借机发声,强调欧洲在数字经济和贸易中的地位,暗示别忘了欧盟也是局中人。

联合国秘书处则温和提醒,中美关系牵动全球,尤其在气候与供应链问题上,希望双方尽快找到妥协。可惜这些呼吁像风一样,很快被更劲爆的新闻淹没。

舆论场真正的焦点还是特朗普的长文。美国深夜脱口秀节目直接把这篇文字改编成段子,主持人模仿他的语气念出牢骚,把观众逗得前仰后合。欧洲记者则评论:“总统写得像日记,世界却当成声明。”一时间,政策与娱乐边界模糊不清,外交变成了舞台剧。

多方声音让局势更复杂。有人高喊要加码,有人坚持降调,有人索性当成笑话。马德里的谈判桌虽然只坐着几十人,但背后却站着数以亿计的观众,每一句话都被放大,成为全球的谈资。

未知走向:马德里只是序幕

9月15日清晨,马德里的天空依旧阴沉。代表团再次进入会场,街头仍有记者守候。谈判虽在继续,但外界已经清楚,这一轮不会出现惊天突破。双方更像是在为下一步做铺垫,把真正的硬骨头留给未来更高层的接触。

外界普遍预测,TikTok的剥离期限将被延后。虽然美方口头强硬,但执行难度太大,法律和市场都不配合。若真到17日强行关停,可能引发更大反弹。延期成了最可能的选择,这也是外界关注的悬念之一。

关税问题更像一场持久战。美国延长高税率到11月10日,中方没有妥协迹象。专家分析,即便下一轮谈判继续推进,这个议题也不会轻易松动。双方都清楚,关税背后是政治压力,不是经济逻辑能轻易解决的。

出口管制和芯片之争则更凶险。中国启动调查,美方强调“国家安全”,这场博弈可能持续数月。业内人士担心,科技供应链将面临新的震荡。半导体行业的投资者屏住呼吸,像盯着一只随时可能爆炸的气球。

马德里的东道主自知难当裁判,只能扮演“舞台管理员”的角色。西班牙官员对媒体笑称:“我们负责保证场地安全,其它就交给他们了。”一句轻描淡写,正好道出这场谈判的真相——全球都在看,但没人能插手。

下一步的走向成了谜。会不会有元首级会晤?TikTok会不会再次被拖延?关税会不会继续加码?每个问号都悬挂在马德里的阴云下。

普通人对这些数字和政策未必有耐心,却对场景和表情记忆深刻。贝森特的紧锁眉头,特朗普的长文牢骚,中国代表团的冷静克制,这些都成了公众茶余饭后的谈资。谈判桌像舞台,外交官像演员,观众则在全世界。

马德里不是终点,只是序幕。故事还会继续,悬念还在发酵。六小时的交锋没有结果,却把矛盾推到更明亮的聚光灯下。未来几周,舞台会更大,观众会更多,剧情也只会更紧张。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16

标签:财经   马德里   中美   破天荒   美国   中国   关税   媒体   美方   西班牙   代表团   会场   外界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