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伟达5万亿市值藏雷,AI泡沫终难逃过“树长不到天上”的铁律

英伟达5万亿市值藏雷,AI泡沫终难逃过“树长不到天上”的铁律。

英伟达市值一举冲破5万亿美元大关,这场被资本狂热追捧的AI盛宴,已然弥漫着浓郁的泡沫气息,简直完全不可思议地步。英伟达如今的“估值神话”,股价飙升更像是一场盛大的击鼓传花游戏,而随着核心逻辑的逐渐崩塌,这场狂欢的落幕或许已近在眼前。树长不到天上,脱离基本面的高估值终究是镜花水月,英伟达的泡沫破裂,早已埋下三大伏笔。

1、估值与盈利的严重脱节,是英伟达泡沫最直观的体现。5万亿美元的市值意味着什么?即便按照市场公认的合理市盈率20倍计算,英伟达每年需要创造2500亿美元的净利润才能支撑当前估值。但现实是,各个大公司的AI卡军备大赛基本上明后年就会结束,这样的盈利目标无异于天方夜谭。

当前英伟达股价对应明年预期收益的市盈率高达33倍,远超标普500指数24倍的平均水平,这种“卓越的估值”为公司设定了近乎不可能完成的增长目标,一旦业绩增速不及预期,估值崩塌将不可避免。资本市场的狂热终究要回归理性,靠故事支撑的高市值,终究敌不过盈利基本面的冰冷现实。

2、美国AI产业“烧钱大于收益”的结构性矛盾,进一步加剧了英伟达的泡沫风险。与中国AI技术广泛落地于工业制造、智能制造等实体领域不同,美国AI更多集中在互联网和问答交互等轻应用场景,商业化落地进程缓慢,尚未形成稳定的盈利闭环。

尽管AI被寄予改变生产力的厚望,但BCA Research警告称,投资者既高估了AI的变革性影响,也高估了其盈利潜力,AI推广中必然遭遇“成长的烦恼”。当前美国AI行业仍处于大规模烧钱阶段,企业对AI芯片的采购更多依赖资本投入而非实际营收支撑,这种“投资-收益”的严重不匹配,使得英伟达的业绩增长缺乏可持续性。当资本退潮、烧钱难以为继,对AI芯片的需求将大幅收缩,英伟达的营收神话也将随之终结。

3、最致命的打击,来自于英伟达核心市场的丢失与替代者的崛起。正如CEO黄仁勋亲口承认的那样,英伟达在中国高端AI芯片市场的份额已从巅峰时的95%骤降至0%,彻底退出了这个全球最大的市场之一。这一局面的出现,不仅源于美国对华出口管制的反噬,更得益于中国国产芯片的技术突破。华为昇腾凭借技术积累和生态优势,已成为高端市场的主要替代者,其昇腾910C芯片成功进入国内互联网厂商大型AI模型训练环节,集群算力与效率已具备竞争力;而且还有多个企业也在多领域实现突破。黄仁勋曾预测中国AI市场规模将达500亿美元,但如今这块巨大的蛋糕已被国产厂商瓜分,失去核心市场且面临强力替代的英伟达,其增长故事已失去最关键的支撑。

从市值狂欢到泡沫隐现,5万亿美元的市值或许是这场资本游戏的顶点,但树长不到天上,当击鼓传花的音乐停止,最终接棒的投资者必将付出沉重代价。

如果这场AI泡沫的破裂,不仅是对英伟达的考验,更是对全球科技产业估值逻辑的重塑。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04

标签:科技   英伟   市值   泡沫   天上   美国   芯片   市场   美元   资本   中国   收益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