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庆禅院里住着一条120多岁的大鲵,就是那种叫“娃娃鱼”的物种

关于余村“隆庆问禅”这个景点,在做攻略时,差点闹出了笑话。

由于网上资料的误导,一直以为“隆庆庵”和“隆庆禅院”是两个宗教场所:前者是女尼清修净境,后者是和尚礼佛宝地。到了余村之后,才知道二者原来是指同一个地方。之所以有不同名称,是发展阶段定位转变所致。

但有一点可以确定,此处最初确实叫“隆庆庵”。历代《安吉县志》和其它史书上的称谓,基本都是统一的。尽管也有记载,清光绪年间曾在此建过“隆庆禅院”,但当地百姓还是习惯以“隆庆庵”相称。

至于现在由庵扩寺,升级到“隆庆禅院”,是近几年的事。

历史上,隆庆庵的知名度极高。此庵始建于五代后梁时期(912年前后),据说由吴越王钱镠亲临督造完成。后经宋、元、明、清几代修葺扩建,有殿、堂、楼、房达百余间,规模相当可观,可惜文革时被拆除了。

直到1997年,在有心人士的呼吁和政府主导下,恢复了天王殿、大雄宝殿、圆通殿等建筑,重燃了一方香火。但与全盛期相比,仍不如从前。

隆庆禅院位于天荒坪镇以西1公里许。这里青山环抱,山峰挨挨叠叠,像一朵盛开的荷花,被称为“七叶荷花岭”,隆庆禅院便建在这天然的莲花座上。缘于脉势玄妙,这个禅院一直被认为是观音菩萨修行之处。

禅院的山门是一座仿清建筑式的石牌坊,为三间、四柱、五楼,通高12.5米、面宽10米。左右两侧放一对石狮,牌坊上有双龙戏珠、麒麟、喜鹃等圆雕或浮雕,均极为精致。

朝外正中额楣刻“龙庆园”三字,是原浙江书法家协会主席朱关田的墨迹。

以“龙庆”代“隆庆”,猜测是延续清乾隆时期的古风,以避皇帝名讳。两边石柱上有一幅楹联:“云绕莲峰千岩竞秀,泉旁竹海百涧争流。”其中,下联的“旁”当为“傍”才妥,可能是书家笔误。

从牌坊中门望去,是一座观音立像,大理石雕成。菩萨庄严宝相,净瓶倒垂,衣袂飘逸,端立于莲台之上。莲台又浮于一个碧池之中,水域有数百平方米。池上曲桥蜿蜒,池畔柳树垂荫,池面翠竹倒映,池中则有游鱼嬉戏。

放生池后为“拥翠小筑”,过桥可至。屋前又一池,约十丈见方,四周垒石,中间立一太湖云石,幽静雅致。

此处住着一条120多岁的大鲵,俗称“娃娃鱼”,体长1.2米,体重25千克,是我国特有的珍稀野生动物。它从天荒坪景区的某条溪流中被请来,在隆庆禅院的这个池中,已经生活了20多年。

去隆庆禅院的路是一条鹅卵石步道,从毛竹修林间穿过,旁有奇花异草无数。风过处,竹影忽忽,异香扑鼻,一时漫生尘外之念。

又行百余步,眼前豁然开阔。但见三十余级石阶之上,一组白墙黑瓦的徽派建筑立于高处,这就是传说中的“隆庆禅院”了。

与一般寺院的黄红配色不同,隆庆禅院以灰白素雅为主色,门墙也不是特别的气派,反倒隐隐透出一种庵堂坤道的风格来。估计当年的“隆庆庵”就是这个样子,尽管门楣上已经嵌入了“隆庆禅院”的匾额,但并未忘本。

入内,却别有乾坤。禅院占地面积 4.5 亩,建筑面积 7900 平方米。天王殿、地藏殿、伽蓝殿、大雄宝殿、圆通殿、药师殿等建筑依次排列,各殿菩萨佛祖如仪端坐,与其它禅院大同小异,且按下不表。

禅院所处之地风水天成,据说时有佛光降临。因而当地百姓信奉诚笃,香火极盛,周边县市的信众也常常来此烧香许愿,据说有求必应。

【陈少非作品/《如此青绿》】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5-04

标签:旅游   大鲵   娃娃鱼   禅院   物种   隆庆   圆通   牌坊   莲台   建筑   大雄宝殿   香火   菩萨   过桥   诚笃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