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已初步建立生物多样性观测体系

5月22日,第25个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今年的主题是“万物共生 和美永续”。今天,北京市首次发布《北京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白皮书,系统展示北京市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理念、举措和成效,为超大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北京实践”,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新进程。据了解,北京已初步建立生物多样性观测体系。

密云水库管理处加大生态管护员巡视频次,为候鸟提供隐蔽、安全的栖息环境。新华社记者 李欣 摄

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刘贤姝介绍,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北京市不断优化空间保护体系,强化重点生物物种和遗传资源保护,构建调查评估体系,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稳步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生物多样性保护取得显著成效。

空间保护体系趋于完善。生态空间格局持续优化,“一屏、三环、五河、九楔”市域绿色空间布局基本形成。生态保护红线占市域面积达27.5%,全市重要生态功能区、生态敏感区和重要动植物栖息地得到有效保护。建立5类79处自然保护地,形成了类型比较齐全、分布相对广泛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湿地面积达6.08万公顷,为野生动植物提供了良好的栖息地。

生物资源保护效果突出。加强以生态空间为基础的就地保护体系,完善以植物园、动物园、救助中心为主的迁地保护体系,重点物种和生物遗传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发布《北京市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北京市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等,持续强化保护。

调查评估体系日臻成熟。系统全面开展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评估,基本摸清了全市生物多样性本底情况。初步建立生物多样性观测体系,将调查结果纳入每年度开展的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中,客观反映生态环境状况。在全市范围开展鸟类观测、在生态涵养区开展哺乳动物观测、在中心城区开展蝴蝶和蜻蜓观测。目前已初步形成较为系统的兼顾水陆、覆盖全市的指示性生物类群观测体系。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记者:骆倩雯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5-25

标签:科技   北京   生物多样性   体系   生态   北京市   本底   全市   环境质量   空间   重点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