菏泽因“宇宙中心”曹县名扬海外,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这个山东进步最快的城市,却 “豫”味十足,从山东垫底到跻身省内中流,菏泽究竟经历了什么?曾经的小透明与河南又有什么关系呢?
近几年,菏泽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正在发生潜移默化的改变,从最初的穷乡僻壤、高价彩礼、处处是农村,遍地都是田,到如今的牡丹之都、武术之乡,菏泽正在用过硬的文化底蕴,逐渐破圈晋升“顶流网红”,尤其是宇宙中心曹县自嘲式热梗出圈后,更是让我们逐渐意识到菏泽的魄力。曹县的汉服产量占全国三分之一,棺材出口占日本市场90%、大集镇电商生态,使其连续多年入选“中国电商百强县”,让更多的人看到了“农村”如何草根逆袭,而曹县现象成为菏泽县域经济转型的典型案例,菏泽也随之以“接地气又有活力” 的文化特质意外走红。
虽然菏泽的标签一直在变,但始终没变的是,这个山东省内发展潜力巨大的地级市,却处处透露着一股河南味儿。比如在语言上,菏泽方言相较于胶辽官话和冀鲁官话,反而更贴近中原官话,属于这一语系中的兖菏片,很多其他地方的山东人都觉得菏泽方言与河南话一个调调。
再比如饮食方面,菏泽喜面食,水煎包、胡辣汤等,在河南也极为常见,主打就是“碳水为王”。那么,菏泽为何会“河南味儿”十足呢?
从地理位置上来看,菏泽在山东偏于一隅,处在山东省西南端,也就与同省的济宁搭界,但北侧、南侧、和西侧则被河南的濮阳、商丘、开封、新乡三面包围,这种地理上的关系使得菏泽相较于省内,反而与河南的人员往来和文化交流更为频繁,彼此之间的影响也自然更加深刻。
菏泽因前身是一片天然古泽,古代时济水与菏水在这里交汇,连接古济水和泗水两大水系,属《尚书·禹贡》记载的“九泽”之一,加上古时南又有“菏山”,故得名菏泽,但因地理上与中原代表河南的紧密性,更加深了菏泽与河南的文化相通和人文相似性,随着历史演变,这里也逐渐成为了儒家文化和中原文化的交汇地,是中华文明的根脉之地。
另外,由于黄河贯穿鲁豫两省,菏泽与河南部分地区又同属于黄河冲积平原,历史上受黄河多次改道影响,两地又经历了相似的命运,在边界地带的地理环境以及生态系统都有重叠,因此也逐渐形成了相同的生态环境和自然景观,包括农业发展也具有相似之处。
再就是历史行政区上的关联,1949年我国曾成立过平原省,将河南黄河以北和山东西部地区结合在了一起,当时的菏泽便在这一平原省行政区划范围内,虽然该省存在时间不长,1952年便被撤销重新规划,菏泽也很快重新回到了山东,但这3年“同省不同娘” 的历史,也让菏泽与河南在经济、文化、政治等方面建立了深厚的交融基础,甚至影响至今。
当然即便菏泽透露着一股“河南味儿”,也挡不住其成为山东进步最快、发展势头最猛的城市这一事实。2024年菏泽的GDP已经达到了4802.58亿元,增速高达惊人的7.6%,连续多季领跑山东全省。 相较于2019年的全省垫底,已经跻身中游,连续5年稳居山东省16个地级市第8位。今年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7.6%,位居全省之首,一次又一次亮眼的成绩,让这个曾经的小透明,成为了山东省最具发展潜力的城市,那么,菏泽又是靠什么“逆袭”的呢?
菏泽不仅与河南接壤,同时东南还与江苏徐州和安徽宿州相接,伴随着国家各大战略的提出和推进,菏泽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处在了战略机遇叠加的风口上, 以黄河为支撑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随着鲁西崛起与鲁南经济一体化发展,以及鲁西新区建设带给菏泽的赋能,使其明确为鲁西崛起增长极、四省交界中心城、向西开放桥头堡,在逐步确定大方向上发展定位的同时,菏泽结合特色产业错位发展,将集群差异化转变为竞争潜力,除了已经打出名声的曹县,郓城的化工、新能源,东明的高端化工、新能源新材料,鄄城人发制品,成武医疗器械等产业,正在菏泽县域形成“一县一品”的发展模式,牡丹深加工,全产业链领跑,种植地已经达到了48.6万亩,为全球最大牡丹种植基地。
凭借这些独特的优势,菏泽正在一步步从农业大市向工业强市转变,菏泽的亲身经历,也验证了“后来者居上”和“敢为人先”的战略定力,这恰恰也是中国在时代机遇中锚定自身,长期主义实现价值跃迁的缩影。
更新时间:2025-09-09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