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的潍坊,仿佛被按下了快进键,一场场“V超”精彩赛事点燃了大家的热情,“V超”火爆,赛事之外的城市文明风景也分外耀眼。
自7月12日开赛以来,这场由16支县市区(含开发区)代表队、480名本土球员参与的足球盛宴,已完成了六轮48场激烈角逐。赛场上,球员们为家乡荣誉奋力拼搏;赛场外,数万球迷热情助威。而贯穿始终的“文明参赛、文明观赛”理念,如同一条无形的纽带,让足球激情与城市温度同频共振。
文明参赛,草根英雄的赤诚之心
赛场上,没有身价不菲的职业球星,他们来自各县市区的各行各业,工厂车间里钻研技术的工人、三尺讲台上播种希望的教师、机关企事业单位的职员、校园里汲取知识的学子……褪去日常的身份标签,他们拥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为家乡荣誉而战的足球勇士。
比赛进程中,激烈对抗无处不在。每一次精彩的过人、精准的传球、奋力的扑救,都能引发看台上的阵阵喝彩。在这份“拼命”的背后,是深植于内心的尊重与风度。球员们将胜负的渴望融入到遵守规则、服从裁判、友爱对手的行动中。少有激烈的争议判罚场面,更多的是拉起倒地的对方球员、为对手的精妙配合送上赞叹、赛后真诚的握手与交流。
在追求竞技成绩的同时,“V超”赛场处处闪耀着人文光辉。揭幕战中,潍城队队长武浩然进球后与队友集体“手指向天”,向潍坊籍援非牺牲的医生张军桥致敬。这个自发举动瞬间点燃全场情感共鸣,让赛事超越了单纯的胜负之争。
竞出水平,更赛出风格。他们身体力行,打破了竞争必有输赢对立的陈旧观念。正是这群“草根”球员,用他们对家乡最深沉的爱、对足球最本真的热情,展现了体育竞技最原始的魅力。
文明观赛,理性热情的第十二人
赛场外,看台之上,数万名球迷构成了赛事的另一道亮丽风景。他们的表现,堪称“文明典范”。
这里没有刺耳的嘘声,没有怨天尤人的抱怨,更没有针对任何一方的攻击性言语。取而代之的,是经久不息的掌声。这掌声,献给主队球员一次成功的突破防守,同样也毫不吝啬地献给客队一次精彩的团队配合或顽强的防守解围。
赛事尚未打响,文明的种子早已悄然播下。赛事主办方接连发布“V超”文明观赛倡议书、争做文明“第十二人”等,将比赛的热情纳入文明的轨道。在寿光主场,赛事主办方将文明观赛承诺书与领票流程紧密绑定。文明承诺从领票环节就已落地生根,领票后,这份承诺便化作观赛时的自觉行动。在第四轮高新主场比赛中,由潍坊市文明办、潍坊市城市管理局等部门联合发起的“清瓶行动”走进比赛现场,“拒绝浪费半瓶水”的理念在绿茵场畔播撒节水种子。
比赛终场哨响,无论是欣喜若狂的胜利方支持者,还是略带遗憾的失利方球迷,都能保持理性与克制。他们在文明实践志愿者的引导下,有序退场,人流虽众却忙而不乱。更令人称道的是,退场后的看台依旧干净整洁,零食包装、饮料瓶等被自觉带走或投入垃圾桶,仿佛赛事未曾在此举行。这“人走场净”的自觉,是潍坊球迷文明素养的最直观体现,他们用行动守护着共同的公共环境,也为这场足球盛宴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现场保障,筑牢最暖赛事支撑墙
赛事的顺利运行与文明氛围的营造,离不开一群默默奉献的保障人员。他们是身穿统一服装、时刻面带微笑的志愿者,是维持秩序、保障安全的公安交警、特警队员与安保人员,是奔波于赛场内外提供医疗、技术支持的各类工作人员。
第五轮诸城主场赛在雨后开赛,60余名文明实践志愿者在赛场内外筑起温暖防线。操场上,他们手持扫帚清理积水,为比赛扫清障碍;入口处,耐心引导观众有序入场,反复提醒大家“小心地滑”;看台上,轻声劝阻可能出现的危险行为,让热烈的观赛氛围始终保持有序。
公安交警、特警队员、安保人员则是赛事的“定盘星”。他们目光如炬,高度警惕,确保着赛场内外的绝对安全。同时,他们文明规范执勤,态度友善,在严格履行职责的同时,也注重方式方法,有效疏导人流、车流,化解潜在矛盾,为激烈精彩的比赛提供了坚实可靠的安全后盾,让所有人都能安心享受足球的魅力。
这些幕后工作者们各司其职又协同配合,用专业的素养、敬业的态度和人性化的服务,共同构筑起赛事文明、和谐、安全的运行保障体系。他们的辛勤付出,是“文明参赛、文明观赛”理念得以贯彻落实的重要基础,也让这场足球盛会充满了人性的温度。
“V超”小组赛已完美收官,激烈的角逐仍在继续,而文明之花已在绿茵场内外绚烂绽放。当足球的激情与文明的素养相遇,绿茵场便能成为提升市民素质、涵养城市精神的沃土,让潍坊这座城市的名字在拼搏与喝彩之外,更因这份赛场内外的文明新风而熠熠生辉。
(来源:文明潍坊)
编辑:李婉清
更新时间:2025-08-2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