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来
追求“纯天然”“古法酿造”的风气
让自酿酒、自泡药酒
重新成为许多家庭的选择
然而
“家乡味”“养生方”的美好期待情怀背后
却隐藏着不容忽视的致命风险

购物网站截图
喝自制药酒中毒悲剧不断上演
已成食物中毒重要死因
记者梳理发现
近年来
因喝自制药酒
导致中毒甚至死亡的案例不在少数
今年5月7日,据媒体报道,江苏淮安60岁的老杜听信偏方,将曼陀罗花浸泡于白酒中。饮用三两后,他竟出现手舞足蹈、胡言乱语等幻觉,并伴随瞳孔放大、心律失常,最终被紧急送入急诊重症监护室。医生在其尿液中检出曼陀罗所含的阿托品成分,这正是金庸笔下“情花毒”的原型。
2024年,广州的叶先生在聚餐后突发恶心呕吐、晕厥,病情急转直下,出现恶性心律失常,一度心跳骤停,经拼力抢救才得以生还。原来,罪魁祸首竟是朋友珍藏的“养生药酒”。
同年,上海58岁的李先生在与亲友聚餐时,喝下一杯含有川乌、草乌的自制药酒,随即出现胸闷、心悸、口唇麻木、抽搐等一系列严重反应。医护团队确诊其为急性乌头碱中毒,所幸抢救及时,才转危为安。
2018年5月,重庆市璧山区发生一起居民饮用自配药酒中毒事件。生日宴上喝了有人自配的药酒,15个人被送去医院,其中5人死亡。
这些案例仅仅是冰山一角。国家卫健委在2022年发布提示时就指出,当年我国云南、湖南等地相继发生18起由药膳药酒引起的乌头中毒事件,发病81人,死亡5人。有关部门曾多次发布提示,明确指出自泡药酒中毒已成为我国食物中毒事件中的重要致死原因之一。
药酒看似纯粹
实则危机四伏
何为药酒?
药酒顾名思义就是用中药材、饮片等按照一定比例加入纯粮白酒酿造而成的,也有部分药酒是由黄酒、乙醇以及葡萄酒等制作而成。
北京中医药大学养生康复系张聪副教授介绍说,中药材种类繁多,形态相似,非专业人士极难辨别。许多含有剧毒的药材,未经专业炮制,其毒性成分在酒精的萃取下会加倍析出,成为穿肠毒药。

购物网站截图
张聪表示,以乌头类植物为例,因民间普遍认为该类植物有进补的作用,多在冬季自行炖煮或泡酒食用。由于该类药材毒性极强,国务院制定的《医疗用毒性药品管理办法》将其列入管理,一般要在炮制后方可作为药物使用,且购买和使用必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此外,不少人盲目相信偏方,但其安全性与有效性从未经过科学验证。不同的药材有其复杂的配伍禁忌,随意混合可能产生意想不到的化学反应,生成新的毒素。
消费提示
自行泡制药酒要科学谨慎
11月5日
记者在网络平台搜索发现
一些商家在售卖自制药酒

购物网站截图
北京协和医院张继春主任药师提醒
药酒是药
不是酒
她强调,药酒是含有药物成分的制剂,属于“药”的范畴,必须在中医师指导下服用。很多人以为泡药酒简单,抓把药材往里一扔就行。实际上,中药材的配伍非常复杂,“十八反”“十九畏”等禁忌必须遵守,否则不仅无效,还可能产生剧毒。
张聪也提醒说,坚决不自行采摘野生植物或从非正规渠道购买不明药材用于泡酒。对于国家明确标注的有毒中药材(如川乌、草乌等),普通人绝不应触碰。不盲目养生,身体健康者无需饮用。若确有调理身体的需要,必须在专业中医师的指导下,辨证施治,开具正规配方,并从合法药店采购优质药材和基酒进行泡制。
市场监管部门发布提示

自酿酒酿造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甲醇和杂醇油,工业化生产有严格的工艺去除这些有害物质,而自酿酒则无法有效控制,过量摄入甲醇会损伤视神经,导致失明甚至死亡;杂醇油则会引起头痛、恶心,并长期损害肝脏。此外,酒精是有机溶剂,若使用非食品级塑料瓶盛装,塑化剂等有害物质会溶出;若容器消毒不彻底,还可能导致杂菌污染、霉菌滋生。
广大群众自行泡制药酒要科学谨慎,不饮用不明中药材泡制的酒,谨防食物中毒。不购买、不饮用无标签标识、浸泡药材成分不清不明的泡制酒;食品经营单位必须严格守法,不得非法经营用中药材泡制的酒。
进食药膳或药酒后一旦出现恶心、眩晕、胸闷、肢体麻木、全身乏力等中毒症状,应立即采取催吐等措施,并尽快就医。
中国消费者报新媒体编辑部出品
来源/中国消费者报·中国消费网
记者/孟刚
编辑/李晓雨
监制/何永鹏 任震宇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2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 - 88315476
更新时间:2025-11-0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