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浙人有多会赚钱?承包80%高速服务区!一群浙商干出200亿

今年国庆节,高速路还是一如既往的堵,各个服务区里,不管大小,都是塞满了的人。

你知道这背后也藏着一门大生意吗?

要说江浙人有多会“搞钱”,真是连路过上厕所的游客都不放过。尤其是高速路段上的服务区,修得是一个赛一个豪华。

已不再是简单的卫生间配加油站,各种江南水乡园林风,欧式庄园贵族范儿,其中不少还成为了备受追捧的网红打卡点。

如此大费周章地打造,服务区已然成了一门百亿级别的生意。

高速路上的印钞机?

高速服务区的本质,其实是一个高密度、高频次、需求极其迫切的流量入口。商业模式的核心,就是想方设法把这种独特的“在途流量”变成真金白银。

曾几何时,这些地方是无人问津的“价值洼地”。早年由国企运营,产品单调,长期亏损是常态。但敏锐的商人们发现,这里拥有着惊人的客流资源。一场点“车”成金的变革就此拉开序幕。

关键的转折点,是经营重心的彻底转移。过去,服务区几乎完全依赖加油来赚钱,便利店、餐厅的收入占比连一成都不到。

如今,这个数字已经跃升至三成以上,在那些精心打造的网红服务区,餐饮零售等非油业务的收入甚至能占到半壁江山。

阳澄湖服务区

这背后,是对旅客消费需求的深度洞察。运营商们意识到,想要提升品质和客单价,最直接的办法就是把那些大家耳熟能详的大型连锁品牌请进来。2014年,交通运输部的一纸公文更是鼓励了这一趋势。

于是,星巴克、肯德基、瑞幸、蜜雪冰城纷纷涌入。这对双方来说是个双赢的买卖。对服务区而言,品牌效应立竿见影。对品牌方来说,这更是个绝佳的曝光平台。

星巴克入驻前,曾专门派人蹲点计算流量,开业后发现,一家服务区门店的日营业额,竟能与繁华市区的门店持平。这里不仅能赚钱,更能触达海量的下沉市场和多元客群,简直是活广告。

当然,各个品牌的定价策略也各有算盘,有的坚持与市区同价,有的则会大幅提价,这恰恰反映了它们对服务区这个特殊渠道价值的不同判断。

业态的边界也在不断拓宽。餐饮是核心,因为它完美满足了旅客的即时性刚需,具备天然优势。但服务区和机场不同,旅客停留时间短,停靠也更随性。

即便如此,从Crocs、名创优品到书店,零售业态日渐丰富,甚至有人设想未来在这里卖手表和珠宝。更有甚者,广东阳江的服务区,竟办起了婚宴,展示了其作为新型商业综合体的巨大野心。

卷起来的“微型景点”

为了让旅客心甘情愿地多待一会儿、多花点钱,运营商们开始奉行“空间即产品”的策略,把服务区从一个功能性的中转站,重塑成一个值得体验的“微型目的地”。

要理解这场变革的颠覆性,得先回忆一下服务区不堪的过往。停车场拥挤不堪,厕所永远在排长队,空气里弥漫着一股难闻的气味。商品更是“价高质劣”的代名词,一根烤肠卖到10块钱,味道还一言难尽。

告别“脏乱差”的最好方式,就是“硬造景区”。一场服务区之间的“内卷”竞赛就此打响。阳澄湖服务区,由嘉兴凯通投资,直接把精巧的苏州园林搬了进来,亭台楼阁,小桥流水,日客流量曾一度突破十万人次。

常州芳茂山服务区主打恐龙主题,牢牢抓住了家庭旅客的心。隔壁的滆湖服务区,则干脆建起了一座宏伟的欧式城堡。

这些设计不只是为了好看,更是为了营造一种沉浸式体验,把“上个厕所”变成“逛个景点”。当旅客的停留时间被自然而然地延长,消费的机会也就随之而来。

华丽的外表之下,是服务内核的精细化升级。这才是真正留住人心的关键。卫生间里飘着高级香氛,配备的是戴森的设备,还有智能厕位引导系统。

设施齐全的母婴室、为长途司机准备的解暑饮品,这些充满人文关怀的细节,传递出一个信号。

一位老司机感慨,服务区升级的核心,是让人感受到了“被尊重”。

这场升级,一方面被国家出台的质量评定办法和五星级评级体系推着走,变得更加规范。

另一方面,也让服务区成了展示地方文化的绝佳窗口,在标准化的服务中注入了独特的地域灵魂,比如宁波慈城服务区的状元塔。

看不见的桐乡帝国

这场席卷全国的服务区变革,并非市场自发形成,它的背后,站着一个极其低调却能量巨大的商帮——桐乡商人。

数据清晰地勾勒出他们的帝国版图:全国高速服务区年产值约280亿元,而桐乡商人承包经营的服务区,产值就超过200亿,占据了近八成的市场份额。

服务区婚宴

全国对外承包的约1600对服务区中,他们手里就握着约1200对。可以说,这群桐乡人撑起了中国高速服务区商业化的“半壁江山”。

他们的故事,要从上世纪90年代说起。最早,他们在G320国道旁摆摊,向过往车辆售卖桐乡特产杭白菊。

后来,高速公路开通,国道车流被分走,他们便敏锐地跟着车流,转战到高速服务区里租个小柜台继续卖菊花。他们的核心策略,就是朴素的四个字:“追着车流走”。

转折点发生在2001年。一个桐乡团队以77万元的年租金,一举拿下了吴圩服务区的整体经营权,这标志着规模化运营的正式开端。

一个人赚到钱,就会把亲戚朋友都带进来,形成“亲友带亲友”的裂变效应。这个圈子高度封闭,管理层几乎清一色是桐乡籍。招标信息、路段流量等核心商业机密,在这个网络内流通得极为迅速,形成了外人难以逾越的信息壁垒。

有了信息优势,他们还敢于“砸钱”。他们的投资风格极其大胆,看准一个项目,常常会以数倍于市场价的金额去竞标。

这种打法,直接改变了游戏规则,把早期二三十万就能拿下的标的,硬生生抬高到数十上百万,也有效地挤出了其他竞争者。

大约在2010年前后,他们基本完成了对经济最发达的长三角市场的布局,随后便开始向全国渗透。如今,像“菊韵人家”(运营217对服务区)、嘉兴凯通、同辉、恒信等头部企业,都牢牢掌握在桐乡人手中。

桐乡模式的本质,就是利用强大的地缘社会关系,极大地降低了信任成本、加速了信息流动,再配合上果敢的资本运作,从而实现了商业模式的快速复制和规模扩张。

结语

中国高速服务区的崛起,不仅仅是一个商业模式的成功,生动地展示了,如何将最传统的“通路”资产,盘活成一个充满想象力的“场景”平台。

回顾整个过程,流量经济的变现逻辑、体验为王的场景策略,以及桐乡商帮独特的社群商业模式,三者环环相扣,共同造就了这个让地方政府、运营商、消费者都感到满意的“三赢”奇迹。

不得不说,这群“逐利而居,抱团发展”的浙商们,确实搞出了个三赢的商业模式。地方政府收租收美了,自己赚得盆满钵满了,消费者也觉得自己没亏。

今年国庆,大家又去了哪些服务区呢?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19

标签:财经   服务区   桐乡   旅客   商业模式   流量   核心   车流   嘉兴   全国   半壁江山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