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四种病菌“伏击”你的餐桌

【来源:泉州晚报】

暑气蒸腾的高温天气,不仅让人闷热难耐,更成了多种细菌滋生的“温床”。福建疾控提醒,夏季是多种细菌性食源性疾病高发季节,尤其是一些致病微生物,稍不注意就可能让你上吐下泻,甚至危及生命。

头号病菌: 沙门氏菌

沙门氏菌在各类引起食源性疾病的致病菌中列首位,且全年可发生,多见于夏、秋两季,易被沙门氏菌食物污染的食品主要为动物性食品,特别是畜肉类及其制品,其次为禽肉、蛋类、乳类及其制品。发病症状为腹泻、腹痛、发热、呕吐等,急性腹泻以黄色或黄绿色水样便为主。

低温储存食品是控制沙门氏菌繁殖的重要措施,加工后的熟肉制品应尽快食用,或低温储存,并尽可能缩短储存时间。

加热杀灭病原菌是防止沙门氏菌污染的关键措施,但必须达到有效温度。需要加热的食材一定要烧熟煮透,如肉类应加热至中心部位变灰无血水。鸡蛋煮之前先洗干净蛋壳,带壳煮或蒸,水开后至少煮8—10分钟。

海鲜“杀手”: 副溶血性弧菌

7—9月为沿海地区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的高发期,副溶血性弧菌主要存在于海产品中,易被污染的食品以墨鱼、带鱼、黄花鱼、虾、蟹、贝、海蜇最为多见。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症状为腹泻、腹痛、恶心、呕吐,部分患者会出现发热、头痛、头晕等,重者出现黏液便和粘血便,多数腹痛为上腹部或脐周阵发性绞痛。

预防副溶血性弧菌污染,控制细菌繁殖和杀灭病原菌尤为重要。各种食品,尤其是海产食品及各种熟制品应低温储藏,鱼、虾、蟹、贝类等海产品应烧熟煮透。

此外,盛装生、熟食品的器具要分开,并注意消毒,以防止交叉污染。

耐热“毒王”: 金黄色葡萄球菌

夏秋季节,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其毒素引起的食源性疾病的高发时期,金黄色葡萄球菌在适宜条件下产生的肠毒素对热具有较强的抵抗力,常规烹饪(如蒸、煮)无法破坏其毒性。

易被污染的食品种类主要是富含蛋白质或淀粉的食品,如乳类及乳制品、肉类、剩饭等。近年来,由冷加工蛋糕(如提拉米苏)等引起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中毒事件增多。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中毒主要表现为明显的胃肠道症状,如恶心、呕吐、中上腹部疼痛、腹泻等,以呕吐最为明显。

防止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要避免可能带菌人群对各种食物的污染,有手指化脓、化脓性咽炎时应暂停食品相关操作。

食物应冷藏,或置阴凉通风的地方,放置的时间不应超过6小时,尤其在气温较高的夏、秋季节,食用前还应彻底加热。

冰箱“杀手”: 单增李斯特菌

夏季冷藏、冷冻食品的食用量增大,应注意防范单增李斯特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在5℃的低温条件下仍能生长是该菌的特征。易被污染的食品种类主要有乳及乳制品、肉类制品、水产品、蔬菜及水果。尤以在冰箱中保存时间过长的乳制品、肉制品最为多见。感染单增李斯特菌后,临床表现分两类,一是腹泻型:腹泻、腹痛,少数伴有发热;二是侵袭型:初期出现轻微类似流感症状,后期可发展为败血症、脑膜炎、脑脊髓炎、自然流产、早产、死产等。

预防单增李斯特菌污染,应注意冷藏熟食加热后食用、冰箱定期清洁、食物存放前清洁干净、生熟食品分开存放。

老人、孕妇、婴幼儿等免疫力较低的人群应少吃或不吃冷藏、冷冻食品,最好现做现吃。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07

标签:养生   病菌   餐桌   小心   李斯特   弧菌   葡萄球菌   沙门氏菌   食品   金黄色   疾病   毒素   肉类   低温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