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德敏 整理)
立,建始也;冬,终也,万物收藏也。
立冬是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之一,象征冬季来临的节气,也是一年中气温下降速度最快的时节。

◆立冬吃饺子的历史渊源
古有“立冬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说法。
立冬吃饺子的习俗可以追溯到古代。据史书记载,最早的饺子起源于中国北方,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古代人们在冬季为了抵御寒冷,便将各种馅料包入面皮中,经过煮熟后食用,以增加身体的热量和营养。
而立冬这一节气,正是冬季的开始,人们便开始食用饺子,以迎接寒冷的到来。
◆立冬吃饺子的寓意
立冬吃饺子不仅是为了迎接寒冷季节的到来,更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饺子象征着团圆和幸福。因为饺子的形状像元宝,寓意着财富滚滚而来;而“饺”与“交”谐音,也象征着合家团圆。
此外,立冬吃饺子也是为了纪念医圣张仲景。相传饺子为张仲景首创,他将羊肉和驱寒药材放在一起煮,剁成馅料后用面皮包起来,做成“祛寒娇耳汤”分给乡亲们食用。后来,为了纪念张仲景,人们便会在立冬和冬至这两个冬季的重要节气来临时吃饺子。

◆医圣张仲景其人
张仲景(约公元154——约公元219年),名机,字仲景,南阳涅阳县(今河南省邓州市穰东镇张寨村)人。东汉末年医学家,被后人尊称为“医圣”。
张仲景在行医期间,广泛收集医方,写出了传世巨著《伤寒杂病论》。确立的“辨证论治”原则,是中医临床的基本原则,是中医的灵魂所在。
在方剂学方面创造出了很多剂型,记载了大量有效的方剂。其所确立的“六经辨证”的治疗原则,受到历代医学家的推崇。是中国第一部从理论到实践、确立辨证论治法则的医学专著,是中国医学史上影响最大的著作之一,是后学者研习中医必备的经典著作。

◆立冬吃饺子为了纪念张仲景
立冬吃饺子的习俗,据传起源于古代医圣张仲景。
张仲景在辞官回乡时,正值冬至,他看到百姓因寒冷而冻伤耳朵,便决定为大家煮一碗能够驱寒的汤。
他用羊肉、辣椒和一些祛寒的药材一起熬煮,再用面皮包成耳朵的形状,煮熟后分给穷人吃。吃完后,大家的耳朵都得到了缓解,血脉通畅,耳朵不再受冻。因此,为了纪念张仲景,人们在立冬和冬至这两天会吃饺子。
人们为了纪念张仲景的善举,后人便在立冬这天吃饺子,以示怀念。人们在立冬这一天吃饺子。不仅丰富了立冬吃饺子的文化内涵,也使得饺子成为了一种具有驱寒和保健双重意义的食物。
◆包饺子和吃饺子也是很讲究的
饺子的形状类似古代的元宝,寓意着财富和好运。
同时,全家人围坐在一起包饺子、吃饺子,也象征着家庭的和谐与团聚。
此外,立冬是冬季的开始,吃饺子还寓意着告别过去,迎接新的季节和未来的希望。

饺子制作也是很讲究的。在包饺子时,选材要新鲜,馅料要多样,以保证口感鲜美且营养均衡。包制时要注意手法和技巧,使饺子皮薄馅大、形状美观。烹饪时要掌握好火候和时间,避免饺子粘连或破损。

立冬吃饺子一般会在晚饭时分,全家人围坐在一起共享。饺子可以搭配醋、酱油等调料食用,增添风味和口感。在北方,特别是京、津、冀广大地区人们则更偏爱吃饺子。 因此说,立冬吃饺子不仅是一种传统习俗和文化传承,更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温暖与团圆向往。
有古诗描绘了立冬时节的景象、家庭团聚的温馨及饺子的美味,表达对立冬节气和吃饺子传统习俗的喜爱和怀念。

1.《立冬饺子香》
立冬寒风起叶黄,
家家户户饺儿忙。
热气腾腾围炉坐,
笑语盈盈暖心房。
2.《温馨立冬》
立冬饺子味绵长,
馅料多样任君尝。
一家老小同围坐,
共享天伦乐未央。
更新时间:2025-11-1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