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人不够分了?日本刚要5万,俄罗斯又急订300万,莫迪预言成真

2025年10月的国际新闻圈太热闹了,日本和俄罗斯跟抢热门商品似的,对着印度劳动力下“超级订单”。

日本对外说五年要5万印度工程师,转头就被爆出实际目标是50万;俄罗斯更夸张,直接甩出300万岗位缺口,指名道姓要印度人。

印度网友都调侃,自家14亿人口照这速度,怕是真要不够分了。

这场景搁几年前谁能想到?当初莫迪喊出要让印度食物走进全球家庭时,不少人还在偷笑,如今没等来印度美食,印度人倒成了各国争抢的“香饽饽”。

日俄抢人内卷:俄罗斯砸重金抢人,日本玩起暗箱操作

日本向来对外国劳工戒备心十足,2018年才勉强放开14个行业的外劳签证,名额也就30万。

可现在他们扛不住了,IT、高端制造、基建等领域的人才缺口一涨再涨,丰田、索尼都因为缺工程师,把部分产线搬到了印度和越南。

如此看来,日本在2025年8月和印度签的人力资源计划,表面写着五年5万人,实际藏着“可追加”的小字就不难理解了。

他们还让科研机构直接进驻印度理工校区,7天就能办下签证,日企投资项目也绑定了印度技术骨干赴日的条款。

日本这波操作挺鸡贼,既想解决人才荒,又怕引发国内反弹。

日本这边还在偷偷加码,俄罗斯已经直接摊牌了。

俄乌冲突打了三年,西方制裁让他们的技术人才缺口飙到300万,航空航天、军工电子这些关键领域都缺人。

更棘手的是,战争让年轻男性劳动力减少,高校理工毕业生也越来越少。

无奈之下,普京在东方经济论坛上直接点名要和印度合作人力资源。

三天后,俄副总理就带着120家国企去了新德里,开出月薪最高4000美元、包食宿、给永居权的优厚条件。

消息一出,印度的技校网站被挤崩,俄语培训班学费三天涨了40%,这热度可不是盖的。

印度的逆袭密码:从人口大国到人才出口国的蜕变

看着日俄抢破头,印度能稳坐钓鱼台,绝非运气。

本来想靠“印度制造”翻身时,外界都不看好他们,毕竟基础设施差、种姓制度拖后腿,女性劳动参与率还全球垫底。

但莫迪政府悄悄在三条战线发力,硬是把一手烂牌打成了王炸。

语言上,他们坚持用英语教学和办公,每年能输送200万会说英语的理工毕业生,这在全球职场里太吃香了。

数字领域更意外,2016年的“废钞令”本来争议很大,却意外普及了移动支付,让印度的IT外包从客服升级到了AI数据标注,全球近半的生成式AI训练数据都由他们处理。

更厉害的是海外侨胞,3200万人每年寄回1200亿美元侨汇,还形成了“学长带学弟”的移民网络,帮更多印度人走出国门。

很显然,莫迪把这波抢人潮玩成了战略博弈。

对内,能解决年轻人就业问题,缓解失业率;对外,用人力换技术,日本给了半导体生产线,俄罗斯转让火箭发动机技术;侨汇还能覆盖国家的化肥和食用油进口账单。

本来以为人口多是负担,没想到被他打造成了“人才央行”,谁要劳动力就得拿资源来换,这格局确实大。

不过光鲜背后也藏着隐患。

印度工科毕业生虽多,但能直接被跨国企业录用的没多少,日本企业就反馈,部分印度员工还得再培训半年才能上手。

大量年轻男性外流,让印度部分地区出现“新娘荒”和留守老人问题,侨汇分配不均也可能加剧地区差距。

更麻烦的是输入国的反弹,日本已经爆发了反移民游行,俄罗斯也出现了种族歧视的声音。

更何况,要是俄乌停火、西方解除对俄制裁,俄罗斯的劳动力需求可能收缩,到时候大量印度人回流,又是个大难题。

如今的全球劳动力市场已经变了天,印度第一次把“人多”的优势变成了“稀缺”的竞争力。

当德国、韩国这些同样面临老龄化的国家也加入抢人行列,印度能不能守住优势还不好说。

但不可否认,莫迪当年的预言虽没精准命中“印度食物”,却意外开启了印度人口红利的新时代。

世界正在用薪资、签证和永居权竞拍印度年轻人的青春,而印度,终于在全球化的舞台上,靠“人”站稳了脚跟。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22

标签:财经   俄罗斯   印度人   日本   成真   印度   侨汇   劳动力   理工   全球   人口   缺口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