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中欧关系,真是让人大跌眼镜。欧盟本来想借着建交50周年的机会,好好的跟中国谈谈合作,结果闹了个不欢而散。
欧盟抛出三个条件,贸易开放、停止从俄罗斯买石油、放开稀土出口,全被中国一口回绝。
美国媒体纷纷报道说这太出乎意料了,中国这次态度这么硬气,简直不像以往的风格。纽约时报直接发文说,峰会虽有小协议,但核心分歧没解决,欧盟的那些要求基本落空。
华尔街日报也跟进,指出中国拒绝让步,凸显了双边关系的紧张。为什么美国人觉得不可思议?
因为他们一直把欧盟当成盟友,以为欧盟能压中国一把,结果欧盟自己都讨不到便宜,这让美国人开始反思自己的对华策略。
2025年7月23日到24日,北京举办中欧领导人峰会,这是时隔一年多后的重启。欧盟委员会主席乌尔苏拉·冯德莱恩和欧洲理事会主席安东尼奥·科斯塔率队过来,中国总理接待。
峰会本来是为庆祝建交50周年准备的,按理说该是喜庆事,可背景太复杂。
欧盟内部经济压力大,贸易逆差跟中国高达3040亿欧元,制造业受中国出口冲击严重。加上俄乌冲突拖了三年多,欧盟急需中国在能源和地缘政治上配合。
还有稀土问题,中国控制全球90%以上的供应,欧盟觉得这卡脖子。
峰会前,欧盟外交政策负责人博雷尔就公开喊话,要求中国取消稀土出口限制,并警告中国企业别支持俄罗斯军工。
结果峰会结束,只签了气候变化联合声明和稀土出口的简化机制,其他大头都没谈拢。中国外交部事后表态,说双方增进了解,但原则问题上绝不让步。
美国媒体报道时,用词都带点惊讶,说欧盟本想强势推进,结果中国不买账,这在以往外交中少见。
第一个条件,欧盟要求中国开放市场,实现贸易平衡。这事说白了,就是欧盟抱怨中国出口太多,自己进口少,导致逆差翻倍。
过去十年,欧盟对中国贸易逆差从1500亿欧元涨到近4000亿。欧盟指责中国补贴电动汽车、太阳能板,导致欧洲企业竞争不过。
峰会前,欧盟已经在2024年对华电动车征收额外关税,最高37.6%。
冯德莱恩在会上直接点名,说中国过剩产能倾销欧洲,必须立即开放市场,让欧盟企业进中国政府采购和投资领域。
中国商务部数据显示,欧盟自己也对中国产品设壁垒,比如限制华为5G设备,还对太阳能板征反倾销税。
中国回应说,贸易逆差是市场结果,不是补贴闹的。中国出口电动车是技术优势,欧盟的关税是保护主义。
中国拒绝这个条件,因为觉得欧盟先动手,自己再让步不公平。路透社报道说,中国强调互惠,欧盟得先取消关税。
中国反制,限制欧盟医疗器械进入政府采购名单。阿尔及利亚电视台分析,这反映欧盟想占便宜,中国不吃这套。
美国人看热闹,说欧盟这要求太天真,中国经济体量大,凭啥单方面开放。
第二个条件,欧盟要中国停止从俄罗斯进口石油和天然气,说这间接支持俄罗斯打乌克兰。
俄乌冲突从2022年爆发到现在,欧盟制裁俄罗斯能源,但自己2025年上半年还从俄进口23亿欧元石油。中国成了俄罗斯最大买家,2024年进口原油超1亿吨,占俄罗斯出口一半。
欧盟觉得,中国买油给俄罗斯钱袋子添砖加瓦,让战争拖长。
博雷尔在峰会前访华,就警告说中国企业帮俄罗斯绕制裁,会影响中欧关系。冯德莱恩在会上重申,中欧关系好坏取决于中国对俄态度。
中国从不提供武器,只买能源维持经济需求。
中国推动和平,多次呼吁俄乌谈判,还在2023年提出政治解决倡议。中国拒绝这个条件,因为外交独立,不接受外部干涉。中国指出,欧盟自己也从俄买油,指责中国是双标。
BBC报道说,中国强调能源安全,俄罗斯油便宜可靠,不可能停。
印度也买俄油,美国刚对印度加25%关税,但中国体量更大,美国媒体像福克斯新闻说,中国敢硬扛欧盟压力,这让美国觉得中国在俄乌问题上更有影响力。
第三个条件,欧盟要求中国全面开放稀土出口,取消所有限制。
稀土是高科技原料,电动车、风电、导弹都离不开。中国产出全球70%,加工90%。2024年10月,中国出台稀土管理条例,要求出口企业提供最终用途证明。
2025年4月,又限制七种稀土元素和磁铁出口,主要针对美国关税战,但欧盟也受波及。
欧盟议会7月10日通过决议,谴责中国限制,称这威胁欧洲国防和能源转型。冯德莱恩在峰会要中国立即取消管制,提供无条件供应。
中国矿业部说,稀土是战略资源,出口管制是为环保和资源保护,不是贸易武器。中国对欧盟已开绿色通道,批准率高,没完全堵死。中国拒绝全面开放,因为觉得欧盟贪心不足。
中国外长王毅7月3日访德时说,稀土不会成中欧问题,但欧盟不领情,还在议会大喊大叫。
中国敦促欧盟别双标,自己也控制关键矿产。中国同意简化出口机制,但不取消管制。欧盟企业抱怨审批慢,项目延误。
美国媒体称,这事中国占上风,欧盟依赖太深,没法硬来。
中国这次全盘拒绝,根子在欧盟的条件太强势,忽略中国利益。贸易上,欧盟先加关税,还想中国单方面开放;俄乌上,欧盟想拉中国站队,但中国中立;稀土上,欧盟要无条件供应,却不提技术合作。
中国经济稳健,2025年上半年GDP增长5.2%,出口强劲,不急着让步。
欧盟内部混乱,法国德国经济疲软,特朗普上台后美国加关税,欧盟夹在中间。Politico分析,欧盟想用峰会施压,结果中国不妥协,凸显欧盟影响力下降。
美国人以为中国会软化,结果中国更自信。这事也暴露全球供应链问题,欧盟依赖中国稀土和制造,短期难脱钩。
峰会后,中欧关系紧张加剧。
7月25日,中国外交部说会晤有成果,但贸易需互惠。
欧盟维持电动车关税,中国继续反制医疗器械。稀土出口审批放缓,欧盟企业成本涨。俄乌方面,欧盟8月5日报告说中国油进口帮俄罗斯,但中国没变策略。
欧洲议会8月10日辩论,冯德莱恩推“去风险”,限制中国5G。科斯塔协调成员国,避免分裂。特朗普在8月15日评论,说欧盟软弱。
中国拒绝让欧盟得寸进尺,中欧贸易额小降,但绿色领域对话还在。
未来,中欧得找平衡,欧盟若继续施压,中国反制会更猛。美国人看这事,觉得世界变了,中国不再被动。
参考资料:
1、中方不接受欧盟加征关税,欧洲内部批评贸易保护 北晚在线 2024-10-31
2、光明日报:中欧贸易摩擦对欧洲经济或是“最后一根稻草” 光明日报 2024-09-23
更新时间:2025-09-0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