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时期全本《诗经》在南昌海昏侯墓中被发现(856字)

自嘲编辑

这是目前发现最早的全本《诗经》,记录在1200枚竹简上,出土于海昏侯墓西藏椁的文书档案库。竹简每枚长23厘米、宽0.8厘米,以三道编绳串联,每枚能写20 - 25字,包含经文、训诂和类似诗序的文字。其中一枚竹简明确标注“诗三百五篇、凡千七十六章、七千二百七十四言”,证实其为305篇的全本形态,不过因墓葬保存环境限制,未必能一字不落留存,但已是目前考古发现存字最多的西汉《诗经》文本。

我们以前读到的《诗经》,是西汉毛亨、毛苌传下来的《毛诗》。汉惠帝四年(公元前191年)废除“挟书律”后,毛亨开始整理记忆中的《诗经》,著成《诗故训传》并传给毛苌。到西汉景帝年间(前155年 - 前130年),河间献王刘德礼聘毛苌出山,立其为博士,让他设馆讲授《毛诗》,此时《毛诗》开始在民间和地方流传。

汉宣帝神爵三年即公元前59年,这一年西汉在政治、边疆治理等多方面有重要事件,还发生了海昏侯国被废除这一与海昏侯刘贺相关的关键事。海昏侯墓的全本《诗经》比今传本《毛诗》早130多年,但篇数相同,却少了66章。它成书于汉宣帝神爵三年之前,保留了西汉早中期《诗经》学文本样貌,还可能藏有与齐、鲁、韩、毛四家诗都不同的文本形态和解读线索,不像后世版本经过诸多加工注释。

此前学术界对秦汉《诗经》的认知多依赖后世传本,西汉齐、鲁、韩三家诗早已失传。这次的发现不仅填补了西汉早期《诗经》完整传本的空白,还能帮人们重新审视“诗三百”在汉代初年的真实面貌,为研究《诗经》传承、汉代经学体系提供了无可替代的实物证据,也能和安徽大学藏战国竹简中的《诗经》相互印证,重塑对早期《诗经》传本的认知。

海昏侯墓是西汉海昏侯刘贺的墓葬,位于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区大塘坪乡观西村。2011年3月23日,墓葬遭到盗掘,4月15日,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开始对其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2015年,清理主椁室等并提取文物。2016年1月,对主棺整体套取打包,3月发现“刘贺”玉印,才确定了墓主身份。2025年11月海昏侯墓考古发掘成果公布,其中之一就是这部全本《诗经》,预计2026年能完成全部修复。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25

标签:历史   南昌   秦汉   诗经   全本   时期   发现   西汉   竹简   墓葬   江西省   文本   汉代   公元前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