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年前神童张炘炀逼父母北京买房,后翻了几倍?真是天才的远见?

前言

十几年前,张炘炀这个名字曾是“神童”的代名词。

两岁识字,四岁读小学,十岁参加高考,十三岁读硕士,十六岁读博士,被全国媒体争相报道。

然而,比这些头衔更引人争议的,是他在16岁时,逼迫父母在北京给他买房的一句"不买我就辍学!"。

要知道,彼时北京房价早已不低,如今更是翻了好几番。

因此,当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有不少网友感叹道:这孩子真有先见之明,当初要是听他的就彻底“发”了!

可问题是,一个尚且16岁的小孩,心智估计连人情社会都没看清,又为何如此执着于北京的房子呢?

张炘炀

天才少年与“买房”风波

张炘炀的成长轨迹用“开挂”来形容毫不为过。

他的父亲张会祥,是一位极其重视教育的公务员。

可惜的是,由于自己年轻时因经济困难,错失人大MBA的机会,他便将所有未完成的梦想都寄托在儿子身上。

好在,儿子从学字开始,就展现了不同常人的智慧。

两岁多的张炘炀就能识千字,四岁跳读小学,十岁考入天津工程师范学院,成为全国最小大学生。

当时,有不少劝其父亲让儿子再复读一年,到时候考上清北了,岂不是直接“光宗耀祖”了!

可惜,急于看到“成果”的张会祥,并不想再等一年。

他要让儿子尽快升学,早日替自己完成心中的遗憾。

令所有人惊讶的是,如此“妖孽”的张炘炀在进入大学后,竟还能保持继续高歌猛进的势头。

十三岁那年,他考上北京工业大学硕士研究生,十六岁又进入北航读博,这个成就即使放到现在,可以说都没几个人能做到,可见其含金量之高。

当时,有不少网友开始幻想:这个孩子毕业之后,究竟能走出怎样精彩的人生呢?

然而,就当所有人都在坐看张会祥一家,“飞黄腾达”的时候,意外发生了。

“你们要在北京买房子,要是不买房子我就不读博士了!”

一石激起千层浪,这句话不是玩笑,而是张炘炀在准备硕士论文答辩时提出的“条件”。

理由也很直接,如果连套北京的房子都没有,那到最后博士毕业又有什么用呢?

博士毕业证书

这已经不是一般的“任性”了。

要知道,他的父母是普通工薪家庭。

其中张父辞了铁饭碗全职陪读多年,积蓄早已见底,买房谈何容易?

更要命的是,当时北京房价早已破万/㎡,而张炘炀所在的高校附近更贵,其数字对于普通家庭来说,简直就是天价。

面对孩子的强硬,张家只能妥协,悄悄在学校附近租下一套两居室,然后骗儿子说“我们买了”。

张炘炀与父亲

这个决定后来被称为“最大的善意谎言”。

可是谎言终有被揭穿的那一刻。

当张炘炀得知“房子是租的”,而并非买的时,他勃然大怒,认为父母背叛了承诺。

他在媒体采访中直言:“他们希望我留在北京,就该为此付出!”

在这一切背后,其实藏着一个简单却被忽略的事实。

张炘炀不是为了炒房,不是预测到了房价上涨,也不是看到了资产升值的趋势,而是害怕自己付出了十几年努力,却连留下来的资格都没有。

报道

张炘炀的痛苦人生

很多人把张炘炀当“神童”,可他仍是个从小地方走出来的普通孩子。

他的这场“逼买房”的行为,并不是出于什么房产投资的远见,而是典型的攀比心理在作祟。

“我的同学家在北京有房,我不能没有。”

这句话或许张炘炀没明说,但他的行为里却写得清清楚楚。

16岁的年纪,本应是读高中的阶段,却已身处硕博高等教育圈子中。

他的同学们大多来自城市、家庭条件优越,生活稳定,有房有车。

张嘴就是跟进过多少万的大项目、一问就是父母在行业内有多大的成就与地位、每天上课时别人那鲜艳的服饰,都成为了张炘炀眼中最刺眼的存在。

相比之下,他虽然在学业上遥遥领先,但生活条件却远不如人,这种落差深深刺痛了他。

他曾在公开采访中说:“没有北京户口,没有房子,就不能谈恋爱。”

可以看到,望子成龙的父亲虽然成功把自己的儿子,给教育成了“神童”,可过于心急的他却忘了匹配与之相对应的精神教育。

张炘炀

如何看待生活?看见不一样的生活怎么办?过得不如他人又怎么办?

世界给予了张炘炀光环,却没能给他与之相对应的“烟火”教育。

当然了,可能其父亲张会祥自从错过人大后,也一直没能走出来,这才在儿子身上,又重新酿造了一遍苦果。

我们看到的,表面上是一位天才少年的人生选择,其背后却是一个尚未成年的孩子,内心那深深的恐惧。

他内心感受到的,是“我没有价值,我没有归属”。

而他的父母,也正是长期高压教育、灌输“成功必须付出一切”的逻辑,才让孩子最终走到了“买房=有尊严”的认知逻辑。

因此,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也是教育失败的一个缩影。

信源:光明网 2023年9月22日关于“10岁上大学,16岁读博士!今年“神童”28岁了,父母定期给他打钱……”的报道

信源截图

结语

当年的神童,如今已不再站在聚光灯下。

博士毕业后,他曾短暂在一所宁夏学校里面当老师,如今靠父母资助,偶尔接项目维持生活。

那套他口口声声索要的北京房子,如今早已价值翻倍,但它从未真正属于他。

14年前的“买房风波”,被很多人误解为“天才的远见”。

只能说,“拔苗助长”够狠,本就注定结不出能让人满意的果实,时间不够、所给予的教育不全面一切都是白搭。

可其实,它不过是一个成长过快、心理落后的少年,在攀比中渴望被认同的呐喊。

神童的高楼,如果没有打好根基,终究也会在现实面前摇摇欲坠。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28

标签:育儿   神童   远见   北京   天才   年前   父母   儿子   博士   房子   孩子   父亲   信源   条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