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报·豫视频记者 李鑫 通讯员 邹明珠
7月11日晚6时,信阳市中医院以“传统+创新”的多元形式,让千年岐黄之术走出诊室、融入百姓生活,为市民献上色香味俱全的夏日中医药文化盛宴。
专家义诊:掌心传温情,方剂载厚德
暮色初临,华灯初上,浉河公园水杉林下的义诊现场人群熙攘。内科、外科、骨伤科、妇产科、儿科、康复科等中医专家耐心为每一位问诊群众提供体质辨识、中医减肥、健康咨询等服务,并给予个性化健康指导。骨伤科专家一边为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定位治疗,一边耐心讲解日常护腰要诀,患者王大爷感慨:“专家手到病除,还教我做日常锻炼,这服务真贴心!”
特色疗法:铜砭祛沉疴,银针解病痛
“唰——唰——”铜砭刮痧的清脆声响中,市民李女士背部的痧斑渐显,酸胀感随之消散;火龙罐内艾绒燃烧,温热透达肌理,让久坐办公室的白领小张直呼“肩颈轻松如卸重负”;耳穴埋豆以“小穴位”撬动“大健康”,将传统中医智慧转化为可触摸、可传播的现代疗法,成为疼痛管理、睡眠改善的绿色方案。在康复科专家指导下,市民们争相体验“针到痛消”的针灸疗法,一位颈椎病患者笑道:“这银针比止痛药还灵验!”
中医药科普:传统中医药服务健康美好生活
“大家看,这株山茱萸果肉饱满、色泽红润,是信阳道地药材的典型特征。”中药师手持标本,向围拢的市民讲解辨识秘诀。展台上,真假冬虫夏草、三七并列陈列,市民们仔细比对,纷纷感叹:“原来中药也有这么多门道!”膏方成品和创新展品区同样人气火爆,八珍膏、健脾消积膏、药枕、洗发水、净颜慕斯等供不应求,酸梅汤的甘甜清香在空气中交织,勾勒出“药食养生”的生动图景。
文创产品:融合传统智慧与现代审美
当中医药文化遇上创意设计,便有了这些自带“疗愈感”的文创好物。香囊里裹着初夏的清香,苍术、白芷的气息缓缓渗出;中药手串更像一串会呼吸的草木诗,檀香木的香醇与无患子、茯苓交织;胸针等小饰品把中药元素化作小巧思,随身携带。这些中药手作既是随身的雅致装饰,又藏着古法驱蚊、健脾、安神的贴心功效,是低调的文化暗号,更让中医药不再是药房里的苦涩,而是化作了可触可感的生活美学。市民张女士戴上茯苓手串笑道:“以前觉得中医文创是‘花架子’,今天才发现,这手串还有祛湿健脾安神之效,既美观又养生。”
“百市千县”中医药文化惠民活动不仅为市民提供免费医疗服务和健康咨询,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中医药服务,还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增强群众对中医药的认知和信任,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更新时间:2025-07-1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