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让人又爱又恨的三伏天,到底喝什么能既解暑又养生。
或许有人会问了,你不是总说夏天要温阳吗,怎么现在又要解暑?这不是自相矛盾吗?
其实中医养生讲究“因时制宜”,可以根据时令、节气,适应当季的变化。我每次在介绍养生方法的时候,也都会把它的原理、利弊、适合与不适合的体质一一说明。我们一直强调的是“因人而异”,中医从不是一刀切地说所有人都得这样养生。
与其简单粗暴地拒绝一切寒凉,不如来认真聊一聊,在这个湿哒哒的伏天里,哪些食疗方法既能顺应天时,又能照顾到不同的体质。
首先让我们搞清楚,入伏以来,我们的身体到底在经历什么?
——当然是寒热交织的煎熬!
外面骄阳似火,体内却容易积寒。这话听起来矛盾,其实一点都不矛盾。《黄帝内经》说“形寒饮冷则伤肺”,你想想,大热天的,谁不想吹空调、喝冷饮?毛孔本来是舒张的,寒气长驱直入,直接钻到脏腑里去了。
而且暑湿困脾,脾胃这个“排水泵”一罢工,水湿运化不了,堆积在体内变成湿邪。外面湿气重,里面湿气也重,这叫“里应外合”。
所以很多朋友最近总是感觉:早上起来昏昏沉沉,做什么都没劲儿,肚子胀胀的不想吃东西,关节还隐隐作痛,明明很热却又怕冷。
那么,有没有既能温通驱寒,又能养阴生津的食疗方法呢?
当然有!这碗传承已久的民间老三伏汤,就是专为这种体质而生的。
主要就两样食材——老姜和莲藕,把它们熬成一碗浓汤,平替三伏天太阳的热力。
李时珍把藕比作“灵根”,这个评价可不是随便说说的。《本草纲目》记载:“莲藕,味甘,性寒,无毒,视为祛瘀生津之佳品。”
莲藕最神奇的地方就是——生吃清热,熟吃补益。
生藕性寒,清热生津的力量特别强,适合那些容易上火、口干舌燥的朋友们。可一旦煮熟了,性质就转温了,《随息居饮食谱》说得好:“熟食补虚,养心生血,开胃舒郁。”
而且莲藕还是化瘀的绝顶高手!为什么?因为它的孔和节,有通性,能通气血、通瘀浊、通凝滞。《本经疏证》说:“凡有节有液之物皆能通。”这种通达的能力,正是三伏天我们最需要的。
你看,三伏天的特点就是气血容易瘀滞——外面热得要命,里面寒湿困着,气血运行不畅。莲藕这种既能清热又能化瘀的特质,简直就是为三伏天量身定做的。
俗话说“冬吃萝卜夏吃姜”,很多人不理解,姜这么热性的东西,夏天吃不是火上浇油吗?
不过要注意,我们用的是老姜,而且要带皮煮。这里面大有学问!
姜皮性凉利水,与姜肉辛温相制衡,这叫“散寒不助火,利湿不伤阴”。一温一凉,恰好平衡。
夏天阳气都浮在表面,体内反而形成“虚寒”状态,尤其是现在家家户户都有空调。老姜能温暖脾胃,把脾胃里的湿气寒痰给温化掉。
而且老姜还能适当发汗,让暑热随汗而解,同时把体内积滞的寒湿气、坏东西都排出去。这不就是我们说的“冬病夏治”吗?
炖汤最好选择粉藕,这样汤会更浓更香。莲藕洗净切块,不用去皮,保留那一圈褐色的外皮,营养更全面。
老姜选择比较老的,生姜味道太冲,嫩姜力量不够。老姜切厚片,也不要去皮。
两者一起放入砂锅,加入足够的清水,大火煮开后转小火,慢慢熬1个小时以上,直到汤色变成淡淡的乳白色。
出锅前可以加一点点盐调味,千万别加糖,糖会助湿。
三伏天如果你有这些困扰,这碗汤就是为你准备的:感觉疲劳乏力、食欲差、消化不良、容易受凉腹泻、身体沉重、关节酸痛,还有就是经常待在空调房里的朋友们。
不过呢,一碗汤也不可能适合所有人:
如果你是阴虚火旺体质,经常口舌生疮、咽喉肿痛、便秘、烦躁易怒,那就把老姜减少一半,或者加点绿豆、冬瓜进去中和一下。
正在发烧感冒的朋友,暂时先别喝,等病好了再说。
糖尿病的朋友可以喝,但要注意莲藕淀粉含量比较高,适量就好。
记住一句话:三伏天养生,贵在平衡。一碗老姜浓藕汤,以藕之甘润为舟,载姜之辛温为楫,在寒热交织的伏天里,既能破开寒湿淤堵,又能滋养阴血津液。
如果你还有什么问题,我们留言区见。愿这个湿热难熬的伏天,大家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那碗温暖。
来源:CQTV安全与法
温馨提示:本文所载的健康相关信息仅供参考,不代表本平台观点,不能直接作为任何健康干预的依据。在采取任何预防、治疗或治愈的措施之前,请先与医生进行沟通。
文中所提姓名均为“化名”,切勿对号入座
(蓬莱融媒体中心)
更新时间:2025-07-2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