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的未来新转变?从办公室到舆论场,玩法变了

2025年新茶饮赛道里,爷爷不泡茶火了一款荔枝冰酿,年销能超4600万杯。

这款奶茶没拼原料多贵、甜度多特别,而是用了孝感非遗米酿当基底,还喊出“解渴、解饿、解EMO”的说法。

老实讲,一开始我以为这只是普通的营销噱头,后来发现不是,它真正抓的是年轻人的情绪需求,现在大家买杯奶茶,不只是喝个味道,更想找个情绪寄托。

聊起爷爷不泡茶的出圈,其实背后是整个市场的逻辑在变。

以前品牌想让消费者买单,多投点广告、搞点流量就行,现在不行了。

消费者更愿意为“信得过”的品牌花钱,甚至会主动在社交平台上说自己想要什么,反过来影响品牌的方向。

就像有些企业调整广告投放,以前品牌广告和效果广告是2比8,现在慢慢变成3比7、4比6,有的甚至对半开。

说实话,这种调整挺明智的,毕竟只靠短期流量拉销量,用户记不住你,长久不了。

三个品牌的心智打法

不只是新茶饮,传统服装品牌也在玩新花样,就像波司登。

以前买羽绒服,大家只看充绒量够不够、暖不暖和,现在不一样了。

波司登发现,很多人待在写字楼里,心里却想出去走走,于是搞了个“都市户外”系列,面料是和GORE-TEX联合研发的,既适合通勤,又有户外那股劲儿。

更妙的是,它在微博搞了个“活出生命的8848时刻”的话题,把珠峰的高度变成普通人挑战自己的象征。

本来想,这种精神层面的东西会不会太飘?后来看到身边有人买,说穿的时候能想起自己去年咬牙完成的项目,才明白它把品牌和用户的经历绑在了一起。

汽车行业里,小米的做法也挺特别。

本来想,汽车卖得好不好,拼参数、拼配置就够了,小米却偏不。

雷军总在微博上发造车的日常,连销售人员都要持赛照上岗,还开了个“答网友问”的栏目,更了190期,用户问什么就答什么。

有次我看评论区,有人问续航会不会虚标,小米直接放了实际路况的测试视频。

这种透明劲儿,让用户觉得不是在跟一个冷冰冰的企业打交道,更像在跟一群懂车的朋友聊天。

毫无疑问,这种信任一旦建立,用户自然愿意跟着品牌走。

数据:心智不是虚的

可能有人会问,这种“公共心智”看不见摸不着,真的有用?凯度做过研究,说企业大部分销量来自用户指定买这个品牌,靠短期广告转化的其实很少。

以前我也怀疑过,觉得数据可能有点虚,直到看到身边的例子,有朋友换手机,只认某一个品牌,说“它之前出问题时,客服半夜还回我消息”,这就是心智的力量。

微博和凯度还一起研究过,品牌在公共舆论场的热度,和用户觉得品牌“有价值”“不一样”的程度,关系很紧密。

本来想只说大企业的案例,但后来发现,中小品牌的做法更能说明问题。

有个叫棉小匠的母婴品牌,没投多少广告,就在知乎写宝宝衣物安全的科普,在小红书找宝妈分享真实体验,半年下来,不少家长买衣服就认它。

这说明不管企业大小,只要在公共舆论场里找对用户的需求,真心互动,就能建立起自己的心智。

现在再回头看“品牌的未来不在市场部会议室”这句话,是真的。

会议室里想的,多半是企业自己要卖什么;而公共舆论场里,才能听到用户真正要什么。

品牌不再是单方面喊口号,而是跟用户一起商量、一起建设,爷爷不泡茶当情绪搭子,波司登当精神坐标,小米当可信赖的朋友。

如此看来,未来能走得远的品牌,一定是那些愿意把舞台让给用户,在公共舆论场里扎下根的品牌。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17

标签:美食   玩法   舆论   办公室   未来   品牌   用户   心智   小米   广告   企业   爷爷   销量   情绪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