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台过油肉拌面走进清华!每天1500份,管够!

昌吉日报讯(全媒体记者 刘辉 李小梅 杨怀民)11月24日,清华大学校园美食文化节(奇台专场)在听涛园食堂拉开帷幕。一份份来自新疆的过油肉拌面香气四溢,吸引了众多师生前来打卡品尝,收获了满满好评。

清华大学师生排队品尝奇台过油肉拌面。昌吉日报全媒体记者刘辉 摄

“过油肉好吃,面条筋道爽滑,麦香十足!”清华大学为先书院大一新生张秋实说。从小在北京长大的他,第一次品尝奇台过油肉拌面。这份跨越千山万水而来的新疆味道,带给他许多惊喜,不仅让他品味到匠心烹饪的坚守和热情,更让他对大美新疆心生向往。

清华大学师生在听涛园食堂排队购买奇台过油肉拌面。通讯员魏苏熙 摄

本次美食节由清华大学饮食服务中心、奇台县人民政府与福建援疆福州分指挥部联合举办。11月24日至28日活动期间,奇台县派出由厨师、面点师等20余人组成的专业团队,与清华大学饮食服务中心分工协作、现场制作,每日在清华大学听涛园食堂推出1500份地道的奇台过油肉拌面,供师生品尝。

清华大学师生在听涛园食堂排队购买奇台过油肉拌面。全媒体记者刘辉 摄

奇台县坐落于天山北麓,曾是丝绸之路新北道上重要的商贸重镇,拥有江布拉克万亩旱田、硅化木—恐龙国家地质公园等独特景观,享有“中国麦乡・天山麦海”的美誉。面粉筋道细腻、蛋白质含量高,是全国首个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的面粉产品。

清华大学师生在听涛园食堂品尝奇台过油肉拌面。通讯员魏苏熙 摄

“红黄白绿香,烫嫩滑糯爽”——奇台过油肉拌面如今已成为新疆的一张美食名片。过油肉最早起源于山西,因将所需食材都要过一遍油而得名。《奇台县烹饪志》记载,清乾隆年间,晋商沿丝绸之路将此技艺带入新疆。后经当地厨师改良,以牛羊肉为主料,融入新疆香料与时蔬,逐渐形成独具风味的奇台过油肉。2008年,奇台过油肉被列入昌吉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奇台县的专业团队在清华大学听涛园食堂门口展示奇台农特产品。通讯员魏苏熙 摄

2023年,奇台县推出《奇台过油肉拌面》团体标准,明确其质量标准和各项技术指标,推动这道地方美食进一步升格为“新疆品质”地理标志。奇台过油肉精选牛里脊与羊后腿肉,经切配、腌制、上色后,以六至七成油温快炒,加入适量芡汁,配以青红椒、木耳等辅料,最终翻炒出锅,香气扑鼻。

清华大学师生在了解奇台特色农副产品和文旅资源。通讯员魏苏熙 摄

从市井餐馆到高校食堂,再到互联网各大平台,奇台过油肉拌面已超越了食物本身,成为传递新疆味道的文化名片。“我们希望通过这场活动,以美食为桥、以文化为媒,展示新疆的饮食与旅游资源,促进两地更广泛深入的交流。”福建福州援疆干部江智信说,“这碗面不仅连接校园与远方,更承载着中华美食文化的深厚底蕴,助力青年学子在品味中华美食中增强文化自信,深化情感认同。”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26

标签:美食   奇台   清华   奇台县   清华大学   新疆   师生   食堂   通讯员   昌吉   福州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