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自《世界历史十五讲》之第八讲一一美国的崛起及其世界影响(文字略有删改)
美国在两百多年的时间里,从一个英国的殖民地发展成为世界工业大国,继而演变成当今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它是如何崛起的?有何特点?其世界影响是什么?尽管对这些问题已有很多探讨,但仍然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认真研究。本文重点讲述美国的发展情况即美国的崛起及其世界影响。
一、美国崛起的过程
美国的崛起,从历史演变的过程看,大致可分为3个阶段:从殖民地到独立(1815年之前)、工业革命和西部开发(1815年到1870年)、大企业时代(1870年到1970年)。大体上第一阶段是商业资本主义阶段,第二阶段从工业化开始到工业化完成,第三阶段的大企业时代则是工业资本主义的鼎盛阶段
(一)从殖民地到独立(1815年之前)
美国脱胎于欧洲尤其是英国的殖民地。欧洲在美洲的殖民探险活动最初的直接目的是掠夺金银。英国于1585-1586年在罗阿克岛建立第一个殖民地,又于1587年建立另一个殖民地。由于没有金银,缺乏生活条件和手段,这两块殖民地未能维持下去。1606年伦敦弗吉尼亚公司和普利茅斯弗吉尼亚公司获得特许状,募集私人资本,成立合股公司。前者于1607年在詹姆斯顿建立第一个永久殖民地。由于仍旧没有找到黄金,伦敦公司便改变策略:分配土地,自耕自种,这样掠夺性的商业殖民向垦殖型农业殖民转变。同时还招徕工匠扩大殖民地的经济活动。这使英国的殖民活动具有开发性特点,从而培养其殖民优势。1612年殖民地开始引种来 西印度群岛的烟草,并使之成为其主要收入来源。到1732年,英国已相继建立13个殖民地。
由于环境和建立的背景不同,位于今美国东北部的新英格兰、中部殖民地和南部殖民地出现各自的经济和社会组织。南部将种植园制引入,种植烟草、水稻、蓝靛和糖料作物等向外出口。由于劳动力十分缺乏,南部种植园先使用白人契约仆役,从1619年起引入非洲黑奴。一些大种植园几乎完全自给自足,提供大部分物资和劳务,并满足在教育和宗教方面的种种需要,形
成种植园奴隶制。新英格兰则是另一种情况。殖的土地分成"镇区",后逐渐称之为"镇",移民们在其中建立居点。一个新村庄常常成为新城镇的中心。新英格兰人多来自伦三岛,聚居在城镇里,政治生活活跃。农场主要集中于比较僻的内地。新英格兰出口鱼干、鲸油蜡烛、牲畜和林木产品部殖民地先是荷兰殖民地,后被英国夺取,其居民中有很多非国移民。这里的人是典型的拓荒者,随边疆的扩展向前移动部殖民地出口小麦、谷物和面。大西洋沿岸分布着很多城市,其中贸城城市,另外还有波士顿、纽约、查尔斯顿和纽波特等。这些城市是当地的政治中心。经济贸易发达,与外部联系广泛,社会文化生活丰富。
英属北美殖民地对国际市场比较了解,注意寻找和培养比较优势。农产品是重要的贸易物,既在各地区之间流通,还输往不列颠、爱尔兰和西印度群岛以及其他海外市场。烟草在出口贸易中占据主导地位。稻米是列第二位的重要出口商品。1750年后发展到南部殖民地的小麦、玉米、其他谷物以及面粉,也是重要的出口产品。
英属北美殖民地的工商业发展受到英国政府的限制。如1699年英国下令禁止殖民地成衣的出口。1732年禁止殖民地出口帽子。1750年和1757年禁止铸铁的生产。殖民地由于市场狭小和分散,加上缺乏劳力和资本,制造业落后,需进口绝大部分工业品,但有一项例外,就是造船业。英国劳动力成本低,又有资金优势,但造船材料需进口,尤其是原材料的运输耗费很大。而新英格兰原料丰富,可就近取材。这一优势不仅抵消了高工资的劣势,还使新英格兰的造船业成本仅及英国的2/3。大量工匠流向北美殖民地,新英格兰的造船工业发展起来。早在1660年,英国就开始购买在波士顿和查尔斯顿制造的船只。到殖民时期末期,英国人所拥有的船只约1/3在大陆殖民地下水。
由于当时环大西洋三角贸易发达,殖民地航运业迅速成长,其收益仅次于烟草出口。早在1700年,除开捕鱼船,新英格兰的船只数就已超过2000艘。到1768年,新英格兰每年航运收入29.6
万英镑,中部诸殖民地16.5万英镑,南部为9.4万英镑左右。
由于特许规定公司有治理全权,殖民地具有较重的民主色彩。居民只缴纳自己立法机构批准的税收,也就是说在帝国范围内享有一定程度的免税权。后来,英国加强了对殖民地的管理政治上,英国强行实施一些新政策,加强控制,力图使美洲臣民"尽他们的义务和建立对合法权利的真正观念""。经济上,增加殖民地的税收,以减少英国的债务负担和补充其实行扩张所需的费用。这一切和殖民地发生尖锐的冲突。殖民地的要求可概括为"无代表不纳税",就是说要自己在政治上掌握经济控制权。殖民地把英国的各种法案﹣-1764年的《糖税法》、1765年的《驻军法》和《印花税法》以及1767年的《汤森税法》称为"不可容忍的法令"。最后冲突不可避免。从1775年开始,经过多年时断时续的战争,北美殖民地最终取得胜利。
自独立战争开始以来,立国问题就提上了议事日程。立国过程十分复杂,可分成4个步骤:第一步把分散的殖民地变为联合的殖民地;第二步把联合的各个殖民地变为独立邦;第三步把自由独立之邦变为邦联;最后是把邦联升级为联邦。美国在短时间内经历了这几个变化,完成了政治上的独立。1787年制定并于1789年生效的宪法将重要的权力交付给联邦。政府掌握的权力受到限制,它只能按照既定的成文宪法行事。具体而言联邦政府
合同义务执行的任何法律;调整州际贸易;处理外有合同义务执行的任何法律;调救洲目,处理外交 EI 发展中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
独立后,美国经济快速发展的障碍是国内市场既分散又小,而国际市场因国外竞争处于萎缩状态。这是因为:其一,再享受英国的某些优惠待遇,甚至受旨在垄断英国和殖民地的贸易、限制殖民地的经济发展的英国《航海法》的约束。歧视性关税,使美国与他国的直接贸易大受影响。其二,海运业,尤其是新英格兰各港口的运输业务受到沉重打击,相关的造船、保险代理等需求减少。面对这些情况美国开始开辟新的贸易渠道,同时积极发展国内贸易和小规模制造业。财政部长亚历山大·汉密尔顿(1755-1804年)大刀阔斧,采取系列措施:1791年《关于制造业的报告》主张以补贴和保护关税鼓励制造业;《1792年货币法》确立美元为货币单位,并于1794年在费城设立国家铸币厂;偿付外、内、州债,创立合众国第一银行。前一项促进美国民族工业的诞生和发展,后两项为新国家确立良好的信誉,有利于资本市场的发展。
独立后的调整、新政府的建立和欧洲发生的战争对美国经济有一定促进,首先体现在人口的增长。在1790年,美国约有392.9万人。1800年达到530.8万人。到1810年,达723.9万人。1820年,达到963.8万人。平均每年人口增长达3%,主要是自然增长,因为那时移民很少。这个时期内,在美国鼓励和宣传农业技术革新的组织系统不断发展,这既说明技术革新机会增加,又说明农业生产力可能得到提高。
到独立战争前夕,殖民地社会经济已有相当发展。海上经济一直是重要的经济部门,包括有造船、航运、捕鱼及一些附属工业和服务业。木器业、铸铁业和其他行业也在逐步发展。到1758年,马萨诸塞有4所切割工场,41所冶铁场,14座炼铁炉;康涅狄格有几座制企泥板工场和精炼铁工场。还有普林西比奥炼铁场,巴尔的摩炼铁场。在18世纪末期,美国的造船和航运业以及初级产品都有明显的比较优势。总体上看,殖民地经济繁荣,具有浓厚的商业化、国际化、市场化的特点。殖民地经济同间内也仍然如此。英国的贸易和金融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后来的发展过程中很长时间内也仍然如此。
欧洲爆发拿破仑战争(1799-1815年)期间,美国利用自己的中立国地位,与交战双方贸易,把经济发展和国际市场紧密地联系起来。国际贸易和造船业出现短暂繁荣,东北部4个海港迅速成长。以波士顿为例,在1810年人口达43000人。该市有24家蒸酒厂和酿酒厂,6家炼糖厂,以及制绳厂、玻璃制造厂、锻铁厂和铸铁厂等。同样,查尔斯顿等也因棉花贸易繁荣起来。此时棉花取代烟草和稻米,成为美国最大宗出口商品。糖、咖啡、胡椒和可可是重要的转口贸易商品。但是战争结束后英国商品涌入,美国经济的短暂繁荣很快中断。
当战事在欧洲进行的时候,由于各交战方都禁止中立国船只停靠敌国港口或敌国的盟国的港口,这影响了美国的海运业。美英矛盾加深。1806年,美国国会通过《禁止输入法》,禁止某些英国货物进入美国市场。1807年杰斐逊总统(1743-1826年,1801-1809年任总统)颁布《禁运法》,规定美国船只只限于沿海贸易。这一措施刺激了美国制造业的发展,新工厂在新英格兰和中部各州普遍建立。新英格兰早期的制造业主要是加工当地和来自西印度群岛和路易斯安那的农产品。铁产量增加,美国人用国内生产的粮食酿造啤酒和威士忌,用进口糖蜜酿造朗姆酒,以减少对国外产品的依赖。英国工业革命此时传到美国,到1809年出现87家棉花加工厂。1813年卡波特·洛厄尔联合其他富商 建立新式纺纱厂。与波士顿比邻的林恩城已成为美国巨大的制鞋业中心。1815后英国商品再次涌入,很多小工厂倒闭,但一些卓有成效的工厂存在下来。这为美国后来的发展准备了条件。(未完待续~工业革命和西部开发)
I
更新时间:2025-07-1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