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众多科创板上市公司中,达梦数据显得格外突出:年逾80岁的创始人冯裕才敲钟上市。这位与华为任正非、联想柳传志同岁的企业家,在创业之前是大学教授,年近60岁才下海创业。
作为“国产数据库第一股”,上市首日,开盘就大涨了256.49%至310元/股,当天以240.80元/股收盘,涨176.91%。截至今日收盘,达梦数据的市值为313.67亿元。
上市后,达梦数据业绩持续爆发式增长。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首次突破10亿元大关,归母净利润达3.62亿元,实现营收与利润双增,展现出强劲的成长动能。
这位从江苏走出去的企业家有着怎样的创业经历,他创造的达梦数据又有哪些重大意义?
从研究导弹到数据库
冯裕才,1944年出生于江苏靖江。17岁那年,他以县中考状元身份考入名校扬州中学。
高中毕业后,冯裕才被招入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导弹专业。原本有机会投身导弹事业的他,却因时代变迁,只在哈军工上了不到两年学,就转而支援了三线建设。
在军校的日子里,冯裕才不仅练就了坚韧的意志,还保持了对科技事业的无限热爱。
1976年,当时在大学任教的冯裕才途经武汉,参观了华中工学院(华中科技大学的前身),被深深吸引。恰逢华中工学院计算机系刚刚成立,正招聘教师。
彼时美国的计算机已经进入民用领域,冯裕才明白软件将会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于是便自荐到该校计算机系工作,正式与计算机结缘。
而创业的念头却始于两年后一次刻骨铭心的遭遇。那一年,武钢斥巨资从日本引进一套无人值守管理系统,但当日本工程师完成项目施工后,却就地销毁所有项目资料,当时在现场的冯裕才至今忘不了那一幕。
“关键的核心技术还得自己研发,不能仰人鼻息!”当年34岁的冯裕才开始潜心研究数据库,这一决定也为达梦数据的诞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作为数字经济的“根技术”,数据库的重要性不亚于芯片。从电网调度到银行转账,从地铁刷卡到订高铁票,每秒都有海量数据在狂奔。这些数据怎么存、怎么管、怎么用?全靠数据库这位“幕后管家”。
然而,在当时计算机还不普及的中国,这样的决定注定困难重重。数据库的教材都是英文版本,他就借助英汉词典一点点“啃”下了基础知识,大学的机房也要排队才能轮换使用。最困难的时候,冯裕才自己贷款5000块钱来支撑研究继续下去。直到1986年,冯裕才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获批,拿到3万元研究经费。
经历长达近十年的攻坚后,1988年,冯裕才成功研制出我国第一个自主版权的国产数据库管理系统原型,构建了中国数据库的代码根。
1992年,是冯裕才创业历程上的关键转折点。这一年,冯裕才带领课题组,拿下国家部委一个400万元预算的数据库项目,华科也决定将其团队升格为研究所。于是,达梦数据库与多媒体技术研究所正式成立,寓意着“达成梦想的需要”,是当时国内最早一批从事专业数据库研究的机构。
此后陆续发布数据库产品,并开始承担国家多项重要科研课题,多次荣获国家级、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冯裕才也从1992年10月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6年2月被评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然而,长期在高校的冯裕才也明白,要想研究成果发挥最大价值,还是要被广泛应用于市场。
秉持这样的理念,2000年,56岁的冯裕才筹集200多万元创办了达梦数据,成为中国首批国产数据库公司之一。
与国际巨头“同台竞技”
达梦数据刚成立时,甲骨文、IBM等国际巨头用正版软件+服务模式打开了中国市场。为了走捷径,不少同行都选择在国外大厂开源数据库产品的基础上再开发,这样不仅节省成本,效率也明显倍增。
然而,冯裕才却坚定达梦数据核心源代码要100%全自主研发,他认为顶尖的那批IT企业都是靠自研核心技术,如果借助开源产品,之前多年的积累等于都沉没了。
“房子要盖在自己的地基上,不能靠租来的地皮。”这种清醒,在互联网“赚快钱”文化盛行的今天依然振聋发聩。
2004年,冯裕才带领研发团队用7个月开发出新一代产品,速度超过使用开源数据库产品的一倍。
这种不妥协和啃硬骨头的精神也让越来越多的企业认可,并选择达梦数据。
2008年国家电网项目是个典型案例。面对国外数据库的“黑箱”威胁,达梦用七个月时间完成了自主代码重构,最终以性能碾压对手拿下订单。面对竞争,冯裕才团队不是用商业思维去做所谓的国产替代品,而是用民族意识去解决“卡脖子”的焦虑。
凭借技术上的不断突破,如今的达梦数据库拥有全部源代码,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原创率达99.9%。
在此之前,国内数据库市场一直被海外巨头垄断,甲骨文、IBM和Microsoft等占据6成市场份额,而达梦数据靠原始创新完成了共享存储集群技术0的突破,率先推出了商用化国产共享存储集群软件,打破了国外技术壁垒。
如今,达梦数据已布局武汉、上海、苏州、北京等六大研发中心,近三年研发投入占营收比重均维持在20%。除大型通用关系型数据库外,更拓展了大数据系列、图数据库、缓存数据库、数据库一体机等多元产品,满足多种场景需求。
在国家电网、能源等关键领域,达梦数据以“三分之一价格,双倍性能”的优势实现本土化替代。
2024年6月12日,达梦数据正式在科创板挂牌上市,开盘当天大涨超200%,市值一度超过210亿元。
敲钟现场,80岁高龄的创始人冯裕才现身,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上市只是一个里程碑,达成了我们梦想的一部分,后续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业绩飙升,路径长远
上市后的达梦数据也在业绩上实现了爆发式增长。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首次突破10亿元大关,归母净利润达3.62亿元,实现营收与利润双增,展现出强劲的成长动能。
其中,核心业务——软件产品使用授权收入高达8.94亿元,毛利率达99.69%,成为业绩增长的核心引擎。
增长势头在今年进一步延续。最新的2025年上半年报显示,报告期内营业收入5.23亿元,同比增长48.65%;归母净利润2.05亿元,同比增长98.36%;扣非归母净利润1.89亿元,同比增长98.14%;经营现金流净额957.39万元,同比增长39.97%。远超行业均值,印证了国产数据库技术突破带来的市场红利。
从国产数据库企业来看,达梦数据在行业里遥遥领先。根据赛迪顾问数据,2019-2023年,达梦数据在国产数据库管理软件中的市场占有率,连续多年排名第一。
但在冯裕才的规划里,达梦未来的路径还很长远。
在AI+数据库领域,达梦数据提前三年布局,与清华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高校合作,将AI技术引入数据库运维,实现智能调优、故障预测等场景突破,显著降低运维成本。
“上市梦”实现后,达梦数据的“国际梦”已经搬上日程。据冯裕才透露,今年达梦数据希望重点开拓东南亚、中东欧及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市场,让更多国家用上性价比高、服务成本低的中国数据库。
“我们要让中国数据库从‘能用’走向‘好用’,最终成为国际市场的‘首选’。”冯裕才表示,达梦数据已经掌握了数据的底层核心技术,将知识产权、数据安全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所以敢于扬帆海外。
参考资料:
铅笔道:《武汉80岁老教授,干出200亿超级IPO》
湖北日报:《达梦数据要让中国数据库成全球“首选”》
华商风云:《冯裕才的“大器晚成”:一场技术信仰的漫长跋涉》
重磅头条: / / / / / / / / / / / / / / / / / / / / / /
苏商讲坛: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商会活动: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集团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书记面对面:/ / / / / / / / / /
产城融合1+1: / / / / / / / / / / / /
END
更新时间:2025-09-1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