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欢迎收看941期睡前消息。请静静介绍话题。
7月31日,沙特阿拉伯财政部发布2025年第二季度预算报告。报告显示,非石油收入首次占据沙特政府总收入近一半。督工,沙特的经济转型算是成功了吗?
经济去石油化,阿拉伯国家已经提了几十年了,他们也知道资源总有用完的一天,现在还得加上一个可再生能源太多,石油没人要的威胁。事实证明,攒钱是没用的,只有保持产业能力才有吃饭的机会。
比如说,当年靠鸟粪矿卖磷肥的瑙鲁,在矿产资源耗尽之前,攒了一笔国家基金,想投资吃利息。但是正好赶上冷战后经济高速发展,货币价值逐年降低,加上自己投资失败,日常消耗,1991年13亿澳元的信托基金,到2001年就只剩下1.38亿。最后还是只能当避税岛,卖护照维持生活。
瑙鲁人口1.2万,搞点灰色产业能吃饭,产油国这些年繁衍的人口多,就没办法了,所以每个国家都设计自己的产业转型计划。
但是,产业转型,失败的案例很不少,最出名的还是伊朗巴列维,卖石油赚到钱以后,有了雄心壮志,搞了个伊朗版的大跃进。结果进口设备买太多,连在港口卸货都做不到,租的货船成队停在港外等卸货,再花钱把船租下来当仓库,最后搞出了不缺石油美元,国内还全面通胀的笑话,连政权都保不住。
沙特王族的生存经验,要比其他统治者强一些。因为几百年来大多数时间没有石油财富,沙特长期自我定位就是沙漠里的附庸政权,随时抱着世界强国的大腿,积累了不少统治经验。对沙特统治者来说,国家发展不如自己家族保持地位重要,所以不会随便搞产业升级。反而一直活到今天。
几十年后回头看,伊朗巴列维政权,和后续的宗教政权都搞工业化,是可以理解的政策。但是,对于原来工业基础落后的国家,拿到石油美元不买消费品,而是大量买设备和技术搞投资,很容易导致国内物价水平失控。伊朗和80年代的苏联,都遇到了类似的问题。
经济方面,物价上涨会制造不满,社会方面,农牧民大量进入城市,受教育人口比例提高,会导致抗议上升到现代政治运动。这期间国家如果平稳发展也还好。如果投资效率下降,或者是对外战争消耗资源,很容易出现革命或者政变。所以伊朗巴列维政权倒在1979年,苏联倒在1991年。
如果伊朗不搞工业投资,卖了石油就买消费品,大部分给上层的军官和教士,少部分发放给底层贫民,社会是有可能稳定的。委内瑞拉政权能稳定到今天,原因之一就是彻底放弃现代化建设,保持底层的贫民状态。
但是伊朗的神权政府也有帝国主义的野心,为了建设军队,还是坚持搞工业化。伊拉克和以色列有先进的武器系统,伊朗在面子上也要有,而且还要自己造。所以伊朗石油收入不能都拿来买消费品,还要搞投资。
投资就必须培养本国的技术人口,让年轻人读书,让知识分子成为中产阶级。但读过书的中产阶级,政治立场必然是厌恶独裁,厌恶宗教神权。所以,伊朗宗教政权越是发展工业,反对派就越多。宗教统治者被迫在一个国家搞出两套军队体系,用革命卫队牵制军队。
前几天以色列轰炸伊朗,看起来好像是以色列用高科技武器压倒了伊朗,但研究一下伊朗方面的损失就能发现,一半以上的重要目标,是地面情报人员配合打掉的。伊朗人把无线电信标放在军事基地附近,给以色列轰炸机指路。甚至根本就是反坦克导弹和无人机放在高级军官对门,对着卧室精确点名。
美国能用钻地炸弹破坏伊朗核设施,有一种说法是同情妇女反对派的工程师提供了地下隧道的图纸。伊朗负责反间谍的官员,现在看来可能很多都是外国间谍,或者是本国反对派。在投资现代工业之后,伊朗统治集团的最大敌人不是美国轰炸机,而是本国受教育的国民。
我记得当时有个笑话,说以色列情报人员在伊朗境内找到一个反对派,说:一万美元,一起去干掉革命卫队行不行?这个反对派很为难,说我很乐意合作,但是一万美元太多了,能不能让我分期付款?
这就是现代经济人口和落后统治集团的根本矛盾。沙特的王族知道自己不可能改变落后性,那就绝对不能开启民智,不能搞现代化建设。所以,沙特的非石油收入超过一半,肯定不可信。
沙特财政部提供了数据,4到6月的总收入增加14.4%,达到3016亿里亚尔,其中1499亿里亚尔来自非石油产业。这个数据是怎么来的?
第900期节目,介绍了沙特主动压低油价的原因。为了保持对其他产油国的影响力,沙特拼着自己少赚钱,也要打击其他国家的额外增产。所以,今年第二季度,沙特石油收入下降了29%左右,显得非石油收入重要性在提升。如果油价再降低一点,可能非石油收入的比例还能更高。
就算是被动提高的“非石油收入”比例,也是假的。前面提到总数1499亿里亚尔,其中商品和服务税就贡献了749.50亿里亚尔,占了一半。另外还有所得税和利润税,137.29亿里亚尔占了接近10%,这还没算增值税。
沙特官方公报显示,沙特的非石油GDP在2024年占比约52%,主要是旅游、娱乐、运输与物流、最后才是工业。这些产业,除了宗教朝觐算是独立产业,其他都只能算是石油产业的附属品。如果沙特的油田消失,1499亿里亚尔的收入,能保持50亿都算运气不错了。所以,尽管暂时石油收入下降,沙特统治集团还是很理智地放弃了现代化,坚持活在自己的卖油舒适区。
非石油收入比例提升,主要原因是石油收入下降。那沙特靠什么维持财政平衡?
靠主权财富基金补充财政赤字。2024年沙特财政赤字只有1156亿里亚尔,今年第一季度就有587.01亿里亚尔,全年怕是要2000亿里亚尔,只能消耗存量资产去填坑。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认为,因为沙特王族的奢侈消费太高,布伦特原油达到90美元以上,沙特才能维持财政平衡。现在油价60多美元,所以沙特必然是寅吃卯粮,不断消耗存量。
沙特主权基金是全世界第二大,第一主权基金是另一个产油国挪威,同样受到沙特压低油价的影响。按照挪威财政部数据,2024年如果不算石油收入,挪威财政赤字是3317亿挪威克朗。同时,石油基金收入6977亿克朗,不算投资日常还有三千亿克朗以上的盈余,相当于300亿美元。挪威人口只有550万,每个挪威人去年增加了5500美元的石油财政储备。
挪威为什么能坚持用石油收入做财政储备?
919期介绍过另一个北欧国家丹麦顺利推行了延迟退休政策。北欧这几个国家,产业结构相对合理,民众和执政党有很高的互信,所以能相信政府替自己存钱是做长远打算。
沙特统治者是落后的封建集团,被统治者是同样落后的游牧民和城市贫民。所以沙特老百姓管不了贵族过奢侈生活,沙特贵族也无法说服老百姓相信自己能做长期投资。所以沙特王族必须在自己糟蹋钱的同时,也把大多数财政力量拿来收买底层,才能把日子混下去。
投资现代工业会制造反对派,搞长期金融投资也得不到普通人的信任,目前来看,中东地区唯一能说服老百姓的投资项目,就是肉眼可见的高档服务业。比如说迪拜的超级城市,搞各种奇奇怪怪的建筑,用夸张消费主义吸引注意力,这是中东唯一成功的非石油产业。
但是迪拜酋长国本国人口只有40万,全靠300万外籍人口支撑经济。沙特有国籍的人口2000万了,根本不可能学迪拜经验。更何况现在迪拜也逐渐进入衰退周期,所以沙特也指望不到世俗旅游消费。从长期来看,沙特社会最可能的结局,还是少量王子卷款跑路,多数贵族和平民开展激烈的斗争,最后同归于尽。
司美格鲁肽是最近几年最火的减肥药。丹麦诺和诺德公司拿着司美格鲁肽的专利,去年市值一度超过6000亿美元。
7月29日,诺和诺德公司第二次下调了业绩预期,股票市值只有2000亿美元出头了。
股价下跌,直接原因是美国礼来公司推出了类似的减肥药替尔泊肽,抢走订单。
督工,我们之前介绍过当代药物研发的难度和周期,很少有一两年就能成功的新药。为什么礼来公司这么快就可以推出竞争产品,跟诺和诺德抢市场?
宏观原因,是美国的生物制药产业规模大、水平高,稍微发力就能压过其他国家的特色产品。
直接原因,是礼来公司自己有相关技术储备。司美格鲁肽核心的有效物质,GLP-1激素,曾经是礼来的专利。
1988年,美国麻省总医院的研究人员,发现GLP-1可以治疗糖尿病。1992年,礼来买下了这个专利,开发降糖药物。但是原始的GLP-1有个问题,半衰期只有2分钟,进入人体以后很快就会被清除。礼来经过4年的研发,半衰期才提高到两个半小时,患者必须每天给药两次,才能保持降糖效果。
礼来是一家原研药巨头,产品线非常丰富,主要靠抗癌药、精神类药物和男性药物赚钱。GLP-1的半衰期短,相比市面胰岛素产品没什么优势,礼来就认为不值得投入,不再继续优化。
诺和诺德公司不一样,完全靠糖尿病药物吃饭。诺和诺德1923年成立,最早的业务,就是从动物身上分离胰岛素。接下来几十年,诺和诺德一直专注糖尿病领域,不停改进胰岛素产品,70%收入都靠糖尿病药物。现在的胰岛素注射笔,也是他们发明的。GLP-1更加接近人体自然的血糖调节机制,副作用更低。在诺和诺德看来,值得继续投入。
《睡前消息》第936期介绍过,诺和诺德研发司美格鲁肽,花了18年时间。这些时间,基本都用来修饰GLP-1结构,提高半衰期。2009年,诺和诺德第一款GLP-1产品,利拉鲁肽上市,半衰期提高到13小时,只需要每天给药1次。2012年,诺和诺德又发现了新的分子结构,可以直接把半衰期提高到7天。这个新分子结构,对应现在的司美格鲁肽。
诺和诺德为了优化半衰期,一共投入了300多亿美元,最花钱的部分,就是筛选新的分子式。但毕竟礼来早就对GLP-1有研究,只要改进诺和诺德的路线,就可以拥有自己的专利,原理跟仿制药差不多。
另外,936期介绍的AI预测蛋白质技术,也影响了新药的开发周期。2019年以来,AI辅助技术让礼来吃到了技术红利。在研发替尔伯肽的时候,礼来加上了新的激素GIP,形成了GLP和GIP双重靶点,可以更加有效地抑制胃酸分泌。所以从临床阶段开始,替尔伯肽的减重效果就比司美格鲁肽明显。
司美格鲁肽竞争不过替尔伯肽,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美国的市场管控。根据美国法律,如果FDA把一款药物列入短缺名单,美国药房就可以直接销售仿制药。2023年,因为司美格鲁肽长期缺货,就被列入了短缺名单。所以过去两年,很多美国人都在用150美元的仿制药,诺和诺 德1350美元的原研药,销售额不及预期。一直到今年2月,FDA才宣布司美格鲁肽不再短缺,5月份停止仿制药销售。
虽然替尔泊肽也有过一样的遭遇,但是去年底就已经移出了短缺名单。对比诺和诺德,礼来多卖了半年的原价药,利润也更高。
诺和诺德还有希望重回巅峰吗?
如果继续依靠司美格鲁肽,很难赚到超额利润了。
首先,在美国市场,司美已经落后替尔泊肽了。按照艾昆纬的统计,今年上半年,美国开出了62万份替尔泊肽的处方,司美只有60万份。就算诺和诺德下半年可以卖更多原价药,利润也提高不了多少。
另外,中国和印度的仿制药企业,已经开始快速追赶司美格鲁肽。中国目前已经有17种仿制药进入三期临床,其中9种专门把肥胖作为适应症。印度也有超过10家公司,申请三期临床试验,其中还有7家研发口服药物,扩大潜在用户。这些仿制药的效果虽然不如原研药,但是价格便宜80%以上。
在印度、加拿大、中国、巴西和土耳其这些人口大国,明年开始,司美格鲁肽的专利就会过期,马上跟仿制药正面竞争。再过五年,司美在全世界的专利都会过期,留给诺和诺德的时间,只有最后五年。
诺和诺德最好的选择,就是对司美适当降价,加入美国版药物集采计划,提前锁定未来一段时间的订单。
虽然美国没有中国这样的全民医保,但是也有针对贫困人群的联邦医保。长期以来,药企在美国市场给出全球最高定价,联邦医保没有什么议价权,只能用现金补贴患者,给医保造成了巨大压力。
今年5月12日,特朗普签署了一项行政命令,准备实行药物“最惠国待遇”,简单说就是美国版药物集采计划。按照这个政策,纳入美国联邦医保的部分药物,价格不能超过经合组织国家的最低售价。今后美国政府会直接跟药企谈判价格,把均价下调30%到80%。
8月4日特朗普提出要求,各大药企要在未来60天,降低美国的药价。礼来和诺和诺德,都在特朗普的喊话范围。如果诺和诺德适当让步,起码能保证在美国的基本收入。
如果诺和诺德还想重回巅峰,就必须加快新药研发的速度。前面提到,替尔泊肽对比司美,最大的优势就是双靶点,通过新增的GIP激素,能够抑制胃酸生成。而诺和诺德的双靶点药物,现在还处于3期临床,最快也要2026年获批。到时候,礼来的三重靶点药物,可能也要上市了。
除了开发新药,诺和诺德也可以继续探索GLP-1技术路线,看看还有没有潜力可挖。比如说改良口服给药技术。8月7日,礼来刚刚公布了口服药的测试数据,效果只有注射剂的一半,股价下跌了14%。如果诺和诺德能够研发更有效的口服司美格鲁肽,可以开发很大的新市场。
此外,除了糖尿病和减肥,GLP-1还有很多潜在的适应症。已经有研究发现,在肝硬化、脂肪肝领域,司美格鲁肽有很好的治疗效果,副作用还更少。还有一些分析显示,司美格鲁肽可以把心血管死亡率降低12%,中风概率降低16%。诺和诺德在GLP-1领域的长期积累,可以拓展司美格鲁肽适用范围,给自己找到更多市场。我作为一个肝脏不太好的胖子,期待制药公司能赶快验证这些治疗方向。
感谢大家收看,941期睡前消息到此结束,我们周五再见!
更新时间:2025-08-22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