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总理在崂山遇刺,11名警卫全部牺牲,调查后才知凶手竟大有来历

1937 年 4 月,崂山北麓的清晨被一阵密集的枪声划破。

周总理率中共代表团乘车赴西安,车队刚一进入山谷,就突然遭到了猛烈的伏击密集的子弹就从三面的山林中射来。对方占据了有利地形,且火力强大,使用了步枪、机枪和手榴弹。

这场震动延安与南京的“崂山刺周案”,就此掀开了国共暗战的又一页黑幕。

在周总理漫长的革命生涯中,曾多次为了党和人民出生入死、披坚持锐,曾多次遭遇生死危难。而崂山遇险,是周总理一生中遇到的最大的一次危险。

它为何发生?谁下的命令?又为何在抗战全面爆发前夕被匆匆定性为“误会”?

枪响崂山

1937年4月,时任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的周总理,作为中共全权代表,正准备从延安前往南京,同国民党进行第二次合作抗日的谈判。

为了确保安全,此行路线选择了当时相对可靠的陕北和关中地区。

4月25日清晨,一辆卡车驶离延安,载着周总理与张云逸、孔石泉等三十余位红军要员,踏上新的征程。

当车辆行驶至延安以南约30公里的崂山脚下时,突然遭到了猛烈的伏击。

周总理的警卫队主要由经历过长征的忠诚战士组成,他们反应迅速,立即投入战斗,拼死掩护首长突围。

由于敌暗我明、火力悬殊,警卫战士伤亡极其惨重。陈友才、陈国桥等11名警卫人员壮烈牺牲,另有数人重伤。

在战士们的殊死掩护下,周总理、张云逸、孔石泉等人得以幸免。他们跳下卡车,利用地形掩护,最终成功突围,撤回延安,据向三志回忆:

“周副主席果断命令我们冲锋,陈贤仁保护着周副主席首先冲了个出去。当时,我的腰部已经负伤,但是神志清醒,腿也能活动,立即向敌人甩了一颗手雷,把敌人的火力压制了一下,随后也跟着冲了进去。敌人的子弹嗖嗖地飞着,我们迅速冲过来开阔地,上了另一个树林的山头,这才脱离了敌人的伏击圈。”

直至1976年1月8日,伟大的周总理在北京逝世。工作人员还在周总理的衣服口袋中找到一张特殊的合照,是周副主席在崂山遇险后拍摄的。

“崂山遇险,仅存四人”,这是周副主席亲笔写在照片后面的字。周副主席直到去世,都没有忘记为他牺牲的战友们。

抽丝剥茧

诸如此类的事数不胜数,周副主席作为我军的高级领导人,无数敌人想要取其性命,借此给我军沉重打击。

崂山事件,也幸得一位23岁的年轻战士陈友才,陈友才早在1928年就参加了革命。多年来,陈友才主要负责保卫和通信工作。

在这次危急关头,陈友才果断命令警卫员掩护周总理向右侧树林撤退,但陈友才跳下车时腿部中弹,无力保护周总理的安全,便把保护周总理的重任交给了张云逸和孔石泉。

利用与周总理相似的身材和特意换上的衣着,成功迷惑了敌人 。在双方厮杀时,敌人见陈友才一身西装,还指挥作战,认为他的身份跟别人不同,集中火力向他射击。

陈友才腿部先中一弹,但仍坚持指挥,后又身中数弹,最终壮烈牺牲。

残暴的敌人冲到陈友才遗体前,从他上衣口袋翻出了一张周总理的名片,更加确信他们已成功刺杀“大人物”随后歹徒在陈友才遗体上连刺20余刀才离去。

这场惨烈的战斗持续了约半小时。包括陈友才在内,11名警卫人员全部牺牲,只有周总理、张云逸、孔石泉和刘九洲四人成功突围。

周总理遇刺,震惊了中央组织,毛主席亲自下令,立即成立调查组。

这个最终重任落在了西北保卫局侦察科长谢滋群肩上,并嘱托道要尽快弄清楚,刺杀者是谁,是为了什么采取的刺杀行动,一定要给牺牲的警卫们一个交代。

出人意料的真相

案发后,侦察部门迅速展开调查,但线索稀缺,案件一度陷入僵局。

为了获取更多线索,侦察部门决定深入崂山当地走访群众。经过连续几天的排查,侦察员们终于从一位当地老汉口中得知了一些关键信息。

当时,这户村民正在附近砍柴,因此认识了其中一名土匪。但为了避免惹上祸端,他迅速悄悄地跑回了家中。然而,老汉害怕被报复,始终不肯说出实情。

得知这一情况后,侦察部门的谢滋群亲自前往老汉家中。他耐心地与老汉交谈,向他表明自己的身份和来意,承诺会保护他的安全。谢滋群的真诚和坚定逐渐打动了老汉。

老汉终于开口说道:“那天早上,我看到那伙人从山上下来,他们戴着帽子,脸上蒙着布,看不清模样。他们手里拿着枪,行动很利索,像是训练有素的样子。我认得他们,他们就是附近山上那帮土匪。”

老汉的这一关键证词为案件的侦破提供了重要方向。侦察部门立即对崂山周边的土匪团伙展开调查,发现当地确实有一股土匪,他们经常在这一带活动,抢劫过往行人和商队。经过进一步的侦查和分析,侦察部门逐渐锁定了这股土匪的身份和藏身之处。

谢滋群顺藤摸瓜派人打入土匪内部,终于查明真相。原来,这股土匪是以李青伍为首的“哥老会”成员,已被国民党拉拢成为政治土匪。

李青伍与姬延寿勾结,早已四处抢劫,还安插了一个坐探冯长斗,在延安南门专门通报延安商旅信息,在崂山事件发生前,他还曾带人抢过东北军的车队。

由此看来,李青伍并不畏惧军队,一心想着如何打劫的事儿,所以才有勇气对周总理的车队下手。

土匪头子李青伍早在延安南门安插了坐探冯长斗。冯长斗观察到延安有卡车调动,推断可能有重要人物出行,便将情报送给了李青伍。

周总理出门前,保安处给总理准备了三辆卡车和部分人马。这一动静恰巧被冯长斗看到,于是他就将消息传给李青伍,看李青伍是否有打劫的准备。

在李青伍眼中,三辆卡车浩浩荡荡地出发,还配备了大量兵力,这分明暗示着车上装满了贵重的物资,于是决定下山“做一票大的”抢劫财物,阴差阳错地变成了对中共高级领导人的刺杀事件。

事件发生后,中央军委极为震怒,立即派出部队对崂山地区的土匪进行了彻底清剿,匪首李青伍等人最终被抓获并公审处决。

1973年,周总理重回延安,特意要求祭奠陈友才。当得知陈友才的坟墓在1947年胡宗南进犯延安时被破坏,他难过地当场落泪,再三叮嘱:“一定要找到陈友才的坟墓”。

牺牲的11名警卫战士被追认为革命烈士。他们的英勇事迹在延安广为传颂,周总理本人也一生都对这次事件和牺牲的战友念念不忘。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30

标签:历史   崂山   警卫   凶手   来历   牺牲   延安   土匪   石泉   老汉   敌人   卡车   掩护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