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大暑,无论多忙,提醒大家:1不动、2不洗、3要晒、4要吃


大暑,是一年中最容易“热出病”的节气。气温高、湿气重、消化慢、情绪躁,身体像是被按在蒸锅里焖煮。

这个时候,做错一个小动作,可能就会让一整年积攒的健康打水漂。

首先——别动

不是提倡懒惰,而是提醒,在大暑天里,很多人热得满头大汗还坚持晨跑、骑行、撸铁,结果反倒中暑、脱水、血压飙升。尤其是清晨五六点和午后两三点,这两个时间段最容易“偷命”。

早晨气温虽低,但湿度大,血压波动明显,容易引起心脑血管意外。而午后则是紫外线和地表温度的“双重暴击”,稍微一动,就可能虚脱。

很多人运动完一身汗,立刻冲冷水澡、吹空调,那叫一个“爽”——爽到骨髓都在发冷。冷热交替,血管一收一缩,头晕、胸闷、甚至昏倒都是分分钟的事。

说到洗澡——这就是第二个“禁忌”了:别乱洗

大暑天洗澡,不能凭喜好,更不能图凉快。很多人喜欢一回家就冲凉,尤其是晚上九十点钟,洗完澡开着空调裹着被子刷手机,结果第二天早上起床喉咙痛、鼻塞、关节疼,误以为是“空调病”,其实是洗澡方式出问题。

大暑洗澡,最忌冷水,也最忌在剧烈运动后立即洗。此时毛孔张开,冷水一激,汗液排不出去,体内的热气郁结成湿热,久而久之会引发皮肤瘙痒、湿疹,甚至带来内分泌紊乱。

而洗澡的时间也不宜太晚,最好在晚饭后一小时左右、晚上九点前完成,身体热度稳定,有利于血液循环、缓解疲劳,避免夜间盗汗、失眠。

再说第三件事——要晒

很多人一听“大暑还要晒”,脑袋都晕了:不怕晒中暑?晒不是晒人,是要晒东西——尤其是那些日常容易被忽视的小角落。

比如枕头、被子、毛巾、鞋子、门帘、地垫。这些地方,温热潮湿,最适合螨虫、真菌的繁殖。尤其是枕头,清洗频率低,油脂、汗液、头皮屑混在一起,一晚上的“亲密接触”,等于脸在培养皿上睡觉。

结果就是:突然爆痘、皮肤发红、鼻炎发作,甚至扁桃体反复感染,全都和这些看不见的“微生物朋友”有关。

大暑的太阳虽然毒,但正因为毒,才是天然的杀菌剂。每周晒一晒,晒出阳光味,也晒掉健康隐患。而晒的时间,不必长久暴晒,上午十点前或下午四点后的阳光足够温和,30分钟就足以干净清爽一整周。

最后一件事——要吃

但不是乱吃,而是吃对。大暑时节,消化系统最容易“罢工”,尤其是湿热体质的人,一吃凉的就腹泻,一吃辣的就冒汗,一吃油的就犯困。其实这时候最该吃的,是那些既能祛湿,又能养脾胃、补津液的“夏令食材”。

比如冬瓜,不是因为它凉,而是因为它利水不伤阳,能清热解暑、消肿润肺。再比如绿豆,但要绿豆汤不能煮太烂,煮至豆粒开裂但不完全化水,保留其清热解毒的有效成分,喝多了反而寒凉,体质弱者更要控制。


还有苦瓜,虽然很多人嫌它苦,但大暑吃点苦,胜过吃补药。苦瓜中的生物碱具有天然的降糖作用,对于血糖偏高、口干舌燥的人,是天然的“血糖守门员”。

更值得一提的是。别小看它,生吃清热、熟吃养胃。大暑时节,尤其推荐吃熟藕炖汤,既能补水,又能养血,尤其适合女性调理气血、缓解月经紊乱。

有意思的是,大暑期间消化能力降低,却是“进补”的前奏。为什么?因为“暑去秋来”,身体开始为秋冬储能做准备。如果此时不调理好脾胃,等到立秋一来,肠胃一紧,很多人就会出现便秘、腹胀、食欲差这些“秋后算账”的信号。

这就是为什么,大暑不宜吃太凉,但也不能不吃。吃得少、吃得对,才是正道。

很多人会说:“我又不出门、又不做剧烈运动、又注意饮食,怎么还是觉得没劲?”问题恰恰出在忽略了“情绪中暑”。

大暑不仅热在外头,更热在心头。长时间处在高温环境中,大脑会分泌更多的应激激素,如皮质醇,导致焦虑、烦躁、失眠等一系列“看不见的中暑”。尤其是都市人,长时间待在空调房,白天工作压抑,晚上又睡不好,形成恶性循环,身体虽然没出汗,心却早已“爆表”。

解决办法并不复杂:晚上不妨关掉电视、放下手机,哪怕只是泡个温水脚、点个清香的艾草香包,也能让交感神经慢慢降温。身心同步恢复,才是真正的大暑养生之道。

讲到这,不得不提一个从未被重视的细节——大暑的“听觉养生”。

蝉鸣不止、蝇蚊乱飞,其实是自然界在提醒身体“消耗大”。人耳对声音的敏感度在高温下会变得更强,长期处于嘈杂环境中,容易诱发耳鸣、头痛、注意力难集中

此时不妨尝试听点自然声音,比如水声、风声、古琴声,哪怕是模仿自然音的白噪音,也能让神经系统从“高压状态”中短暂逃离。


真正的健康,从来不是某一个动作决定的,而是在每一个节气中,做对每一件小事。

大暑,是夏天最锋利的时刻。它像一把刀,切得人浑身没劲,也像一面镜,照出身体最真实的疲态。而那些看似不起眼的“1不动、2不洗、3要晒、4要吃”,其实是给身体开的“避暑方”。

明天开始,每天晒半小时的被子、喝一碗不太浓的绿豆汤、关掉凌晨的短视频、放过晨跑的闹钟……这些不起眼的小事,才是大暑过得不难受的关键。

本文为科普内容整理,旨在传播健康知识,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构成医疗建议或诊断方案,如有症状请尽快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参考文献:

[1]何丽,刘丽.大暑节气防暑降温养生对策研究[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23,32(02):125-127.
[2]张晓红.夏季常见皮肤病的防治对策[J].中国处方药,2024,22(03):122-124.
[3]李玉兰.高温环境下情绪变化与心理调节研究[J].当代心理学,2022,10(04):88-91.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23

标签:养生   大暑   明日   身体   绿豆汤   晚上   节气   暑天   空调   汗液   被子   高温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