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人民大会堂内,欧盟主席冯德莱恩盛赞中国脱贫成就震撼世界;同一时刻,华盛顿却传出了三个耐人寻味的信号。
7月24日上午,北京人民大会堂。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在会见中郑重表示:“中国已经成为制造业和科技大国,并且实现了8亿人口的脱贫,这令世界感到震撼并受到激励。”
差不多就在冯德莱恩踏进人民大会堂的同一时间节点,美国接连传出三条消息。
特朗普突然宣称中美贸易谈判“处于收尾阶段”;他宣布将对全球大部分国家征收最低15%的简单关税;彭博社透露美欧谈判接近完成,美国可能将对欧关税从威胁的50%大幅降至15%。
这三个看似无关的信号,拼凑出一个清晰的图景:特朗普政府急于结束这场持续三个多月的全球关税博弈。
特朗普最近的言行出现了微妙变化。7月23日,他在会见菲律宾总统马科斯时出人意料地表示:“菲律宾可以跟中国保持良好关系,因为中美现在也很好。”
这话让马科斯当场愣住,因为马科斯为了讨好美国多次在南海问题上挑衅咱中国,美国这就把他给卖了。
第二天,特朗普在人工智能峰会上宣布:美国将放弃与各国逐一谈判,转而对全球绝大多数国家统一征收最低15%的简单关税。
几乎同时,彭博社援引消息人士称,美国对欧盟产品的关税可能从威胁的50%降至15%。
这些信号表明,特朗普政府正试图为关税战寻找出口。但四个月前,正是他亲手点燃了这场全球贸易争端。4月2日,特朗普宣布实施覆盖广泛的“对等关税”,不仅针对主要竞争对手,也包括欧盟、日本等长期盟友。
为何突然转向?因为特朗普正面临三重压力。
印度在汽车关税上拒不妥协,态度之强硬出乎美方预料;巴西、加拿大等国同样拒绝在关税问题上让步。
日本和越南等已与美国签署协议的国家,国内反对声浪高涨。在日本,超过75%的网民认为新签署的美日贸易协议对日本不利。美国财长贝森特急忙警告日本政府:若履约不力,关税将回调至25%。
中美第三轮谈判即将在瑞典举行,但咱中国在稀土问题上并未松口。美方还计划在此轮谈判中要求中国停止购买俄罗斯和伊朗石油,这些要求中方不太可能接受。
特朗普可能低估了欧盟的反击决心。今年4月,当特朗普首次威胁对欧盟加征关税时,冯德莱恩在欧洲议会强硬表态:“我们有能力予以应对。我们有谈判的实力。我们有能力反击。”
当时冯德莱恩就警告,若美国实施25%汽车关税和“对等关税”,欧盟将采取“强有力报复”,包括打击美国大型科技公司等服务业出口。
三个月后的今天,欧盟已做好实质准备。据彭博社报道,欧盟计划对美国商品实施30%的报复性关税,涉及金额高达1170亿美元,涵盖波音飞机、美国汽车和波本威士忌等关键出口产品。
更令美国警惕的是,欧盟可能首次动用“反胁迫工具”(ACI)。这项法律工具允许欧盟对实施经济霸凌的国家采取贸易和投资限制措施,包括限制美国科技巨头进入欧洲市场。
欧盟贸易专员塞夫科维奇直言,30%的关税将“几乎禁止跨大西洋贸易”。
在这场贸易博弈中,德国的态度转变具有风向标意义。作为欧盟最大经济体和出口国,德国原先在对美立场上较为温和,主张通过谈判解决争端。
但当美国贸易代表要求欧盟接受15%或更高的基础关税,且拒不给予汽车行业任何豁免时,德国的耐心终于耗尽。柏林方面转而支持法国更强硬的对抗立场,并首次表态支持使用欧盟的“反胁迫工具”。
德国总理默茨强调需要与美国达成“公平协议”,同时警告:若无协议,欧洲将面临经济不确定性,严重损害欧洲大陆发展。
德国立场的转变促使整个欧盟团结起来。包括德国在内的越来越多成员国考虑使用广泛的“反胁迫”措施,允许欧盟针对美国服务领域或限制其参与公共采购。
在这次会晤中,冯德莱恩的回应同特别强调中国的发展成就令世界“震撼并受到激励”,并称欧中关系是“世界上最重要和影响深远的双边关系之一”。这摆明了欧盟想要同中国进行合作交流。
如果中欧达成了合作,那么欧盟就有足够的底气去对抗特朗普对欧盟施加的关税了,就有足够的筹码同特朗普进行关税谈判了。为什么这么说?看看欧盟做了什么就知道了。
就在冯德莱恩访华期间,欧盟宣布若美国8月1日对欧征收30%关税,欧盟将对价值1170亿美元的美国商品实施对等报复。选择这个时间点公布很明显就是为了欧假中威,吓唬特朗普:你再逼我,那我可就要和中国合作了。
这一招也确实管用,就像开头提到的彭博社的爆料,美国忙不迭的降低了对欧盟的关税。
特朗普的关税战略正面临多重困境。他原本设想通过单边施压迅速迫使各国让步,但现实是各国抵抗力度远超预期。
已签约的伙伴国内反对声浪高涨。日本民众对美日协议的不满率达75%,美国财长不得不威胁重新加征关税,以防日本政府反悔。
未签约的国家形成抵抗阵线。印度在汽车关税上的强硬态度打乱了特朗普的计划;巴西、加拿大等国也拒绝妥协。
最关键的中美谈判进展有限。美方希望在稀土和能源问题上取得突破,但中方在这些领域让步的可能性很低。
与此同时,欧盟不仅没有屈服,反而准备了更强硬的反制方案,包括对1170亿美元美国商品征收30%关税,以及动用“反胁迫工具”打击美国科技巨头。
贸易战的棋局上,特朗普的下一步已被对手预判。当德国最终倒向法国主导的强硬路线时,欧盟贸易专员塞夫科维奇带着清醒评估返回布鲁塞尔:30%的关税将“几乎阻断跨大西洋贸易”。
8月1日的最后期限迫在眉睫,特朗普面临的多米诺骨牌效应正在显现。日本民众75%的反对率、印度在汽车关税上的强硬立场、咱中国在稀土问题上的坚定态度,这些都不是15%的关税让步就能解决的难题。
贸易战场从来不是单边游戏。当冯德莱恩走出人民大会堂时,她手中握着的不仅是中欧合作的蓝图,还有应对美国贸易霸凌的更强筹码。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参考资料:
冯德莱恩抵达北京后表态:坚信欧中能够实现互利合作
2025-07-24 15:25·环球网
更新时间:2025-07-2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