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五纳入新型机器,多项政策助力,深度渗透多个领域

文 | 锐析风云局

编辑 | 锐析风云局

2025年10月28日,新华社正式发布《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这份重磅文件明确将工业母机纳入重点攻关领域。

还提出要用新型举国体制,超常规举措,全链条推动,三大关键举措助力技术突破,这则消息一出,工业母机概念随即迎来爆发行情。


背后折射的不仅是市场的敏感反应,更是这项制器之器在国家发展布局中的关键地位,工业母机为何能成为十五五规划的焦点,多项政策又将如何推动它渗透到制造业的各个角落?

工业母机被称作制造机器的机器,通俗说就是能生产其他工业装备的核心机床,尤其是高端数控机床这类具备高精度、高效率特征的设备,更是航空航天、军工装备等领域不可或缺的生产工具。

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李乐成曾精准定位其价值,工业母机是制器之器、自强之基,是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重要支撑。

这样的定位绝非夸大,从日常乘坐的汽车到探索太空的卫星,几乎所有工业产品的核心零部件都离不开工业母机的加工。

汽车发动机的缸体需要高精度机床铣削成型,卫星的太阳能帆板支架依赖特种机床实现微米级加工,就连军工装备的导弹外壳也必须通过专用母机保障强度与精度,可以说工业母机的技术水平直接决定了制造业的天花板。

此次十五五规划将工业母机纳入重点,实则是政策支持的延续与升级,回顾十四五规划,当时已将高端数控机床列为制造业优化升级的重要方向,而到了十五五规划建议中表述升级为工业母机。

这一更具生态性的概念目标也从,推动创新发展,深化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取得决定性突破,这种升级背后是国家对产业发展痛点的精准把握。

尽管国内工业母机行业已形成完整产业链,但在高端数控系统、高精度传动部件等核心环节仍存在短板,而新型举国体制,超常规举措,全链条推动的组合拳,正是针对性的破局之道。

政策的发力点并非单一环节,而是覆盖了工业母机的全产业链条,这条链条上游涵盖机床机架、传动系统、功能部件、数控系统等核心零部件,中游聚焦金属切削机床、金属成形机床及特种加工机床等产品。

下游则深度渗透汽车制造、航空航天、工程机械、军工装备、3C电子等关键领域,上游的数控系统堪称工业母机的大脑,直接决定加工精度,而中游的机床制造则是技术转化的核心环节。

下游的应用场景更是检验技术价值的最终舞台,为了让政策落地见效,今年9月国家标准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印发《工业母机高质量标准体系建设方案》,明确提出到2026年基本建立高质量标准体系。

制修订标准不少于300项,牵头制修订不少于5项国际标准,国际标准转化率要达到90%,这套标准体系的建立,将从源头规范产业链各环节发展,为技术攻关提供明确方向。

企业作为技术攻关的主体,正在政策引导下加速发力,2025年5月,工业和信息化部专门召开制造业企业座谈会,10家工业母机企业负责人围绕技术攻关、人才培养、产业生态等问题交流发言,部相关司局当场回应企业诉求。

这种政企对接模式,让政策支持更精准地触达产业痛点,在市场层面,一批龙头企业已在细分领域形成优势,它们在产业链不同环节承接政策红利,推动自主创新。

有的企业专攻金属切削机床,其高端产品精度已达国际先进水平,有的聚焦大型数控龙门机床,为航空航天领域提供定制化加工设备。

还有的在特种加工机床领域深耕,成为军工装备制造的关键供应商,这些企业的发展,正让全链条推动,从政策表述转化为实际动能,也让国产替代的空间不断扩大。

政策与产业的共振,最终会转化为对经济社会的深远影响,从产业生态来看,工业母机的发展能带动上下游协同升级。

上游核心零部件企业可借助政策支持加大研发,中游机床制造企业能通过标准体系提升产品质量,下游应用领域则会因设备升级实现高端化转型,形成研发突破—产品升级—需求拉动的良性循环。

产业链的扩张将创造大量高质量岗位,无论是上游的研发工程师、中游的装配技师,还是下游的设备维护人员,都将迎来需求增长,而这些岗位往往薪资待遇优厚,能吸引更多年轻人投身制造业。

工业母机技术的决定性突破,将彻底改变高端装备依赖进口的局面,为现代化产业体系筑牢基础,这也是十五五规划将其纳入重点的深层意义。

工业母机产业的发展始终秉持开放与协同的理念,李乐成在座谈会上特别强调,要高度重视产业生态建设,避免内卷式竞争、同质化发展,同时发挥领军企业带动作用。

建立紧密的产学研用合作关系,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这意味着未来的产业发展不会走闭门造车的老路。

通过开放合作整合资源,通过分工协作提升效率,这种发展模式,既能加快技术攻关速度,又能保障产业生态的健康可持续,为长期发展奠定基础。

从十四五的重点产业,到十五五的攻关核心,工业母机的政策定位升级背后,是国家打造制造业强国的坚定决心,新型举国体制的资源整合优势、超常规举措的破局力度、全链条推动的系统思维。

再加上标准体系的规范引导和企业的创新活力,多重力量正汇聚成工业母机产业发展的强大动能,当这项制器之器实现关键核心技术的决定性突破,不仅能推动汽车、航空航天等下游领域升级。

让中国制造的根基更加稳固,而这正是十五五规划将工业母机纳入重点的真正价值所在,也是其深度渗透多个领域后带给经济社会的长远红利。

信息来源:新华网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01

标签:科技   助力   深度   机器   领域   政策   母机   工业   机床   产业   核心   下游   链条   制造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