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腾讯“企鹅岛”、华为人工智能创新中心等重大项目落户,越来越多的科技企业和人才正一路向西。
深中通道通车后,深圳的西部不再是大陆的尽头,而是串联起珠江口两岸的黄金枢纽。数据显示,宝安2023年GDP达5202亿元,三年跨越两个千亿元大关,跻身全国区县“第一方队”。

纵观深圳四十多年发展轨迹,城市中心一路西迁是不争的事实。从最早的罗湖国贸,到后来的福田中心区,再到南山科技园,深圳的发展重心持续向西部沿海地区转移。
《深圳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明确将宝安区的新安、西乡街道以及前海合作区纳入都市核心区,形成“L型”都市核心区。
这一规划转变具有里程碑意义,标志着深圳从“单中心”向“多中心”网络化城市结构转变。
最引人注目的是,深圳在西部划定了约137平方公里的“综合性创新核心区”,面积远超光明科学城和坪山高新片区。这个被一些人称为“中国硅谷”的区域,正在成为深圳新一轮发展的发动机。
“深圳西部是未来五年最具潜力的增长极。”一位区域经济专家这样评价。随着前海合作区扩区、深中通道通车等重大利好,深圳向西发展已从趋势变为国家战略。

企业嗅觉最为敏锐。腾讯早在2019年就以85亿元拿下大铲湾一块土地,计划投资超300亿元建设“互联网+”未来科技城。这个被称为“企鹅岛”的项目建成后可容纳8万-10万人办公,将成为腾讯新的全球总部。
华为也加速在西部落子,相继成立了深港人工智能算力中心、华为云数据经纪人创新中心等多个研发机构。这两大巨头的西进,带动了大量产业链相关企业跟随迁移。
宝安已成为“深圳商事主体第一区”,拥有商事主体91.51万户。更令人惊讶的是,宝安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超7000家,每平方公里有18家高新技术企业,密度是深圳平均水平的1.6倍。

人口流动是区域活力的晴雨表。数据显示,深圳西部三区(南山、宝安、光明)的常住人口占全市比重从2016年的38.85%提升至43.73%。
更值得关注的是人口结构的变化。光明和宝安的青壮年人口(15-59岁)比重分别为83.48%和82.45%,高于全市平均水平(79.53%),显示西部人口更加年轻化。
为吸引和留住人才,宝安区实施了积极的人才政策。2024年全年引进各行业人才约2万人,2025年计划再引进2万名以上人才。
前海和宝安还试点推出“一张床、一间房、一套房”政策,面向人工智能、具身智能等新赛道人才抛出“橄榄枝”。

2024年深中通道的通车,彻底改变了珠江口的城市格局。深圳与中山形成“半小时生活圈”,两地关系从“隔海相望”变为“一桥相连”。
这一变化促使深圳加速向西布局。根据规划,深圳西海岸自北向南将布局宝安北中心、机场东、前海中心、蛇口等功能中心,以及会展海洋城、铁仔山新兴产业基地等科技创新空间。

中山则规划了东西向的“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发展轴”,贯穿中山东西部,作为承接深圳资源溢出的主轴。
两市规划的高度契合,使深圳-中山成为大湾区最令人瞩目的“双城CP”。

深圳西部为何有底气号称再造一个“新深圳”?从数据看,西部三区2024年GDP已超1.6万亿元,占全市近半。宝安区作为西部核心,GDP在2024年突破5300亿元,跻身全国区县“第一方队”。
产业方面,西部是深圳先进制造业的集聚地。深圳20大先进制造业园区中,宝安和光明各占4个,数量最多。全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中,西部三区占比超过56%,创新活力强劲。
交通枢纽地位进一步强化了西部优势。宝安拥有机场、港口、高铁、地铁、高速等“六位一体”的交通体系。深中通道开通后,这里成为连接珠江口两岸的桥头堡。
有分析认为,随着西部科技创新的爆发和深中产业联动深化,未来五年,深圳西部有望实现经济总量再翻一番,真正实现“再造一个新深圳”的目标。

站在深中通道上,东西两岸的城市风光尽收眼底。车辆川流不息,见证着双城日益紧密的联系。正如一位常往返于深中两地的创业者所言:“现在去中山开会,比从深圳南山到龙岗还方便。”
深圳西部这片热土上,新的城市中心、创新高地、产业枢纽正加速成型。宝安中心区的工地昼夜施工,大铲湾“企鹅岛”雏形初现,深中通道上车流如织——这片土地正在书写新的传奇。
没有人会怀疑,这里将成为深圳未来十年最具活潜力的增长极。
更新时间:2025-11-02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