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底,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黄益平在一次内部讨论会上直言不讳地讲了中国半导体产业的真实水平。
平时华为、中兴这些企业在全球榜单上排得挺靠前,手机卖得火热,5G基站到处都是,就容易觉得中国已经在高端技术上站稳脚跟了。
可黄益平的话直接点出来,排名高不等于真正握住了那些最要命的核心东西。

黄益平的原话出自2024年下半年的一次小范围经济形势分析会,后来有录音片段流传出来。
他提到,过去几年国内企业市场份额上去了,大家一高兴就以为技术也到顶尖了,但仔细看,那些决定产品性能和供应链安全的底层技术,其实还卡在别人手里。
如果外部供应一断,很多领域的发展节奏就会慢下来甚至停滞。

2024年全年,中国半导体出口额确实破了万亿元大关,主要靠汽车芯片、工业芯片这些中低端产品拉动,这些领域28纳米以上的工艺,中国已经做得挺稳,产量全球领先。
可高端部分,比如手机处理器、AI加速器、服务器CPU,制程还在7纳米左右徘徊,而国际头部企业早就推进到3纳米甚至2纳米了。
黄益平举的例子很实在,华为的麒麟芯片从9000S到后续迭代,虽然实现了7纳米量产,但每一步都受制于设备和材料,迭代速度明显慢于别人。

中兴的情况也差不多,通信设备卖得好,但核心射频器件、基带芯片还有不少依赖进口。
行业报告显示,2024年全球手机处理器市场,高通、苹果、联发科加起来占了九成份额,海思虽然有设计能力,但制造环节一旦受限,就直接影响出货。
服务器领域,海光、飞腾、鲲鹏这些国产CPU在政务和企业市场有进展,可在最顶尖的云数据中心,实际使用率还是低。

这不是说中国没有进步,而是差距,排名靠前更多是靠系统集成和规模优势挣来的钱,而不是专利授权那种高附加值收入。
很多人觉得这话听着不舒服,但其实挺中肯的。中国半导体这些年投入巨大,国家基金、地方基金加企业自筹,每年研发支出几千亿,2024年全行业研发强度超过10%。
结果是成熟制程产能全球第一,中芯国际等厂满负荷运转,汽车电子国产率已经很高。

可高端光刻机、EDA软件、高纯材料这些“卡脖子”点,一个都没完全解决。黄益平的意思是,别光看表面排名,得看能不能在供应完全中断的情况下,还保持正常迭代。
这点上,中国还有不小距离。
黄益平的话传开后,网上讨论了好一阵子。有些人觉得是泼冷水,有些人觉得是提醒大家别飘。实际上,行业内部很多人私下都认可这个判断。

2024年,华为Mate系列手机卖得不错,国内市场份额回升到四成左右,但芯片还是7纳米增强版,功耗和密度跟国际最新比有差距。
昇腾AI芯片在国内云市场份额上来,可训练大模型时,还是得靠集群规模堆性能,不是单卡算力领先。海光信息的CPU在服务器招标中拿到了更多订单,但最苛刻的场景还是国外品牌占主导。
2025年,情况在慢慢变。中芯国际扩产成熟线,北京、上海工厂月产能继续爬坡。

华为推出了麒麟9030这类产品,虽然制程没大跳,但优化做得好,手机体验没掉队。昇腾系列在超算中心部署多了,训练效率提升明显。
国家集成电路基金三期继续投钱,重点放在设备和材料上。全行业研发支出2025年前三季度又涨了10多个点。大家把这话当成了警醒,继续闷头干,没松劲。
半导体这行水很深,排名只是表象,真正决定胜负的是能不能把设计、制造、材料、设备全链条自己掌控住。

中国在中低端已经站住脚,高端还在追,路还长,但方向是对的。外部压力大,反而逼着大家更专注自主。
黄益平这话不是否定成绩,而是说要清醒,看清差距才能追得上。这几年进步有目共睹,2025年看,国产芯片在手机、服务器、AI这些领域的份额都在稳稳涨。
未来几年,如果设备材料再有突破,局面会更好看。

这件事让很多人从排名幻觉里醒了醒。华为这些年的发展确实很快,全球通信设备第一,手机也杀回来了,可芯片自研的难大家都看见了。这不是一夜之间就能赶上,得一步步来。
行业现在的心态比以前稳多了,知道哪里有短板,就往哪里使劲。2025年了,半导体还在高强度投资,进展虽然慢点,但实打实的在往前走。
希望再过几年,回过头看,发现黄益平的话成了转折点,大家都掌握了那些核心东西,那时候的排名才真正有分量。

参考资料:
1、黄益平:中国经济的新动能 第一财经 03-14
2、凯度 BrandZ 最具价值全球品牌榜 2025 揭晓:华为排名创新高 IT之家 2025-05-15
更新时间:2025-11-2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