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回应AI争议:是机遇非毁灭,重塑就业新格局

本文仅在今日头条发布,谢绝转载。

最近大家都在聊AI会不会让千万人失业,别急!工信部副部长张云明9月9日在发布会上一语破局:这不是替代,是重生,里面藏着中国就业的新密码!

发布会上,张云明回应“技术会不会砸饭碗”时说得很清楚:AI铺开用的时候,确实会替掉一些重复的、危险的活儿,但这样一来效率和安全都上去了,更重要的是能冒出一大批新岗位、新职业,让就业质量更高、盘子更大。这几年“十四五”期间,咱们国家AI企业和产业规模一直在涨,像通义千问这些国产大模型在全球开源圈子里都是领头的,手机、智能眼镜这些产品也卖得越来越多,各个行业的专用大模型用起来也有了初步效果。他还透露,工信部接下来会从技术、应用、生态三个方向发力,让AI高质量发展,比如加快搞高端算力芯片,出台AI制造的专项方案,还要建高水平的开源社区。

从纺织机轰鸣到AI代码跳动,技术革命从来都是这么回事,不断重塑就业版图。你看18世纪英国工业革命,珍妮纺纱机让80%手工纺纱工没了活,但纺织厂管理、机械维修这些新职业跟着就冒出来了;20世纪90年代互联网来了,传统信件投递员少了72%,可电商运营、程序员这些岗位从零干到全球2亿多人。中国信通院数据摆在这儿,2024年AI就给咱们带来1200万个新岗位,AI训练师、智能设备运维员这些新职业,薪资比传统岗位高出43%。说白了,这就是“旧饭碗”升级成“金饭碗”,“新饭碗”还在不断冒出来,好日子真在后头呢!

说到应对AI冲击,中外路子真不一样。美国那边2024年搞了个"AI失业救济计划",给被替代的人每月发1500美元补贴,结果呢?劳工参与率反倒掉到60.2%,人越歇越不想干活。德国倒是让企业给员工搞6个月带薪培训,可培训内容跟市场需求对不上,73%的人学完还是找不着活儿。咱们这边不一样,工信部和教育部2025年刚启动"人工智能技能提升专项行动",长三角、珠三角先搞试点,企业需要啥技能就教啥,"订单式培训"听过吧?数据出来了:参训的劳动者再就业率89%,平均薪资还涨了37%。

AI可不是来跟咱们抢饭碗的,它更像个给力的队友,正带着一批新职业改写就业规则呢。智联招聘刚出的2025年一季度数据就很能说明问题:"AI伦理师"岗位发布量比去年同期涨了420%,月薪平均2万8;"工业数字孪生工程师"需求更是激增310%,成了制造业眼下最缺人的岗位之一。更有意思的是,老行当也在AI加持下悄悄升级:医生用AI辅助诊断,看病人的效率提高了一半;老师靠智能备课平台,备课时间少了60%,能把心思更多放在怎么教好每个学生上。

AI对就业的冲击,本质是“技能迭代”与“岗位进化”的赛跑。张云明的回应揭示核心逻辑:技术从来不会消灭就业,只会淘汰不愿进化的技能。从算盘到计算机,从书信到微信,每一次工具革新都让人类更高效地创造价值。我们不必恐惧AI取代“重复劳动”,而应主动拥抱AI技能学习。毕竟,能被替代的从来不是“人”,而是“只会一种技能的人”。说白了,你要是能跟着技术迭代学本事,AI就是你的帮手;总守着老一套,才真可能被甩在后面。

这场AI就业变革,正在重新定义真正的铁饭碗——不是死守一个岗位,而是随时能学新本事的能力。你看咱们中国用“技能重塑+产业升级”两条腿走路,越来越多劳动者从怕被AI替代,变成能用AI干活的高手。这样看来,人工智能哪是砸饭碗的,明明是给职业升级的梯子,中国劳动者的好日子,这才刚开始呢!

现在各地都在给咱们搭学习AI的梯子,社区里的免费培训班、企业的"AI技能夜校",甚至手机上的在线课程,都是提升本事的机会。就像杭州的一家服装厂,三十多个老裁缝参加了AI打版培训,现在用智能设计系统,出样速度快了三倍,订单还多了不少;深圳的电子厂里,五十多个老技术员学了AI设备运维,不仅能快速排查故障,还能通过数据分析提前预防问题,工资涨了近四成。张云明说的"提升劳动者技能水平",其实就是让咱们握住AI这个新工具。与其担心被替代,不如现在就点开一个AI教程,毕竟真正的铁饭碗,从来都是长在自己身上的本事。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11

标签:科技   新格局   机遇   技能   岗位   劳动者   中国   本事   新职业   饭碗   智能   数据   铁饭碗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