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的延安,长征胜利的喜悦还没散尽。
中央驻地外的空地上,几个孩子吵得面红耳赤。
一个瘦小的男孩梗着脖子喊“我走过二万五千里长征”,旁人都笑他吹牛,争执声直接钻进了隔壁窑洞。

正在批阅电文的毛泽东推开门,蹲下身问他谁能作证。
小家伙腰板一挺,脆生生吐出三个字“贺龙”。
毛泽东先是一愣,随即朗声大笑“原来是贺胡子的外甥,我信了”。
放在现在,九岁的孩子还在围着父母要零食、撒娇耍赖。

可这个叫向轩的男孩,九岁不仅走完了长征,还成了毛主席都认可的小英雄。
能让毛泽东二话不说就相信的孩子,背后藏着的故事,比长征本身更让人动容。
向轩1926年出生在湖南桑植,家里是猎户出身,却满门都是革命者。
他的母亲贺满姑是贺龙的五妹,一手双枪使得出神入化,在湘鄂边一带是出了名的“女游击司令”。

本来想过着安稳日子的一家人,因为革命事业被卷进了战火。
1928年5月,贺满姑带着三个幼子回乡坚持斗争,不幸被团防局抓获。
两岁多的向轩跟着哥哥、妹妹,一起被关进了阴暗潮湿的牢房。
敌人对贺满姑用尽酷刑,就想逼她说出贺龙的行踪。
可贺满姑宁死不屈,没透露半个字。

当年9月,敌人把她绑赴刑场,残忍地先砍手脚再枭首示众。
临刑前,她把尚在襁褓中的向轩紧紧搂在怀里,用尽力气在他耳边留下最后一句话“去找大舅,继续打白狗子”。
姨母贺英看着妹妹惨死,心疼三个孩子,花重金买通狱卒把他们抢了出来。
从此向轩改口叫贺英“妈妈”,跟着这位洪湖赤卫队的创始人一起生活。

贺英性格刚烈,武艺高强,不仅给向轩缝小军装、做小木枪,还教他识字、打拳、练枪。
本以为能跟着姨母安稳长大,可革命路上从没有一帆风顺。
1933年5月,贺英的游击队在湖北鹤峰被叛徒出卖,遭到保安团包围。
突围时,贺英腹部连中数弹,她把七岁的向轩搂到身旁,从贴身处掏出三块银元、一支驳壳枪塞给他“冲出去,找大舅”。
说完,她就用自己的身体挡住了敌人射来的子弹。

向轩嚎啕大哭,却被战士们拖着钻进了密林。
三天后,他光着脚、衣不遮体,在桑植芭茅溪找到了贺龙。
贺龙抱起瘦骨嶙峋的外甥,红着眼眶说“从今天起,你就是我的兵”。
短短七年经历两次生离死别,换做谁都难以承受,可向轩却把亲人的嘱托刻进了心里。

1935年11月,红二、六军团从桑植刘家坪出发,踏上了长征路。
九岁的向轩被编入军团指挥部通信连,正式成为一名“红小鬼”。
别的孩子行军有父母替着背背包,向轩却把贺龙给的驳壳枪用红绸裹好,斜挎在腰间。
别人走累了就抹眼泪、喊着要歇脚,他咬紧牙关,有时候还得帮战友扛枪。

翻雪山时,雪深没膝,每走一步都异常艰难,他就拽着马尾巴一步一喘地往前走。
过草地时更难熬,脚下的草甸随时可能陷下去,他的脚被草根扎破,脓血黏住了草鞋。
无奈之下,他就用破布一缠,继续跟着大部队前行。
有一次遭遇空袭,炸弹掀起的泥土把他埋了半截。
贺龙冲过来,徒手刨开硬土把他拎出来,劈头盖脸一顿吼“记住,战士死也要往前倒”。

这句话,向轩记了一辈子。
1936年10月,红二方面军在甘肃将台堡与红一方面军会师,向轩跟着部队踏进陕北时,瘦得只剩一把骨头,可他真的完成了两万五千里征程。
组织上把他安排在延安通信科当“娃娃信使”,每天往返各机关送文件。
那天他穿一件洗得发白的军装,背一只比头还高的公文袋,走到中央驻地门口,被两名儿童团员拦下。

“小崽子,机关重地不准乱闯”“我是红军,我走过长征”“呸,你咋不说你见过毛主席”,吵嚷声就这样惊动了毛泽东,才有了文章开头的一幕。
毛泽东把向轩领进窑洞,亲自给他盛了一碗小米粥,又夹了两块南瓜。
向轩把自己的家世、遭遇、长征经历一股脑倒了出来,毛泽东听得眼圈发红,轻轻抚摸着他的头说“你妈妈、你姨妈都是英雄,你也是个小英雄”。
后来贺龙赶来,毛泽东还打趣他“贺胡子,你瞒得我好苦,军中藏着这么小的长征战士也不报告”。

长征结束后,贺龙把向轩送进延安保小读书,后来又送他进了抗日军政大学。
这孩子脑子灵,数学、测绘、爆破样样拔尖。
1939年,13岁的向轩被调到八路军一二○师工兵连,当了副连长。
他带领战士用汽油桶、炸药包制成“飞雷炮”,在一次战斗中把日军据点连人带炮掀上了天。

如此看来,年少时的战火经历,早已把他锤炼成了一名合格的战士。
解放战争中,他随部队转战西北,在荔北战役中亲率突击队爆破碉堡。
战斗中,右眼被弹片击中失明,右腿嵌进几十块碎铁。
战后贺龙赶到医院,看着病床上的外甥,沉默半晌只说一句“贺家孩子,没给亲人丢脸”。
毫无疑问,向轩用行动兑现了对母亲和姨妈的承诺,也没辜负贺龙的期望。

新中国成立后,向轩留在成都军区,历任工兵处长、副参谋长。
1955年,他被授予中校军衔,那一年他才29岁。
本来想在岗位上继续发光发热,可岁月不饶人,离休后他还是回到了桑植。
在母亲和姨妈的坟前,他栽下两棵松柏,常常一坐就是半天。
有人问他这辈子最骄傲的事是什么,老人眯着仅剩的左眼,笑得像当年那个倔强孩童“我答应过妈妈、姨妈,把长征走完了,把新中国等来了,我没失信”。

2023年,向轩逝世,享年96岁。
他的一生,从湘鄂边的青山到陕北的黄土,从雪山草地到抗日烽火,再到和平年代的坚守,始终没忘记亲人的嘱托。
贺龙家族“满门英烈”的悲壮,在他身上得到了延续;那一代共产党人“革命理想高于天”的信仰,他用一辈子去践行。
毛泽东当年那句“我信了”,不仅是对一个孩子的信任,更是对千千万万舍生忘死、前赴后继的普通战士的致敬。

长征路上,像向轩这样的“红小鬼”还有很多,他们稚嫩的肩膀扛起了历史的重担。
现在的我们很难想象,九岁的孩子能有如此强大的意志力。
可正是这份信仰,让他们穿越生死,用滚烫的脚印,为新中国铺就了前行的道路。
这种精神,值得我们永远铭记。
更新时间:2025-11-2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