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芋汐夺冠后接受采访,特别提到全红婵,才明白周继红说的没错

文| 侃球部落

编辑」侃球部落

前言

当陈芋汐在新加坡世锦赛女子10米台决赛夺冠后,镜头捕捉到她扑进教练怀里落泪的瞬间。

赛后,她接受了媒体的采访,还特意提到了全红婵。这对曾经并肩作战的“双子星”,如今正经历截然不同的境遇。

那么陈芋汐究竟说了些什么呢?全红婵的如今的情况又如何?

成长蜕变:从迷茫到坚定

“我是真的可能在巴黎奥运会后,我可能就放弃了。”

这句话道出了陈芋汐曾经的迷茫与挣扎。

从14岁在光州世锦赛一鸣惊人,到如今即将年满20岁的“花季老将”,陈芋汐的成长之路并非一帆风顺。

伤病困扰是陈芋汐必须面对的第一道难关。1.65米的身高,不到90斤的体重,陈芋汐看似轻盈的身体实际上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多年来,她的身上从未少过肌肉贴,这是她与伤病长期斗争的无声见证。

为了保持理想的竞技状态,陈芋汐对自己的要求近乎苛刻,每天多次称重,严格控制饮食。

除了身体上的挑战,心理压力同样是陈芋汐必须克服的障碍。在社交媒体高度发达的今天,运动员的一举一动都被放大审视。

陈芋汐曾因为表现不佳而遭受网络批评,这对一个女孩子的心理造成了不小的冲击。

她坦言,自己曾经因为“被网暴”、“不被理解”而内心纠结,但现在已经学会了“把心打开”。

巴黎奥运会后,陈芋汐的生活发生了重要变化。她正式成为同济大学的学生,开始平衡运动与学业的双重身份。

但在上学的同时,她依旧在努力训练,积极地参加各项大赛。在近期的新加坡世锦赛上,陈芋汐就引发不小的关注……

陈芋汐的“扛旗时刻”:从搭档到领袖

新加坡世锦赛的领奖台上,陈芋汐挂着第四枚女子10米台金牌,笑容里透着如释重负。

这个19岁的上海姑娘刚刚完成了一项壮举——在搭档更替、压力倍增的情况下,不仅卫冕单人冠军,还带着新搭档掌敏洁拿下双人金牌,成为中国跳水队本届赛事唯一的三金得主。

一年前的巴黎奥运会,陈芋汐身边站着的是全红婵。这对组合几乎横扫了所有国际大赛,被称作“梦之队”的黄金搭档。

但这次世锦赛,当镜头扫向中国队坐席时,熟悉的身影不见了。

全红婵因伤缺席,陈芋汐的搭档换成了小将掌敏洁,单人项目还要带着15岁的谢佩铃参赛。

这种变化带来的压力肉眼可见。预赛和半决赛中,陈芋汐的发挥并不完美,第二跳后甚至一度落后。

但到了决赛,她状态调整的不错,五个动作平均得分超过86分,最后一跳干脆利落。

最终以领先第二名63分的巨大优势夺冠,这样的领先优势在高水平国际赛事中实属罕见。

场下的陈芋汐同样在适应新角色。

颁奖仪式上,她主动招呼铜牌得主谢佩铃和德国选手普费夫一起合影,还细心发现奖牌发错,帮工作人员纠正。

这些细节透露出她作为队伍核心的自觉——不仅要自己比好,还要照顾队友,维护团队形象。

比赛结束后,陈芋汐面对采访的镜头坦言,

“自己身边的搭档不是全红婵,还是需要扛起更大的责任”。

经历了这么多的不易,背后的辛苦也只有她自己最为清楚。而全红婵作为陈芋汐的老搭档,缺席的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事情?

全红婵的“隐形战场”:发育关与舆论漩涡

与陈芋汐在世锦赛上大放异彩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全红婵因伤缺席了本届赛事,并且陷入了舆论的漩涡。

一组全红婵的近况照片,迅速引发了网友对她“发福”的讨论,甚至有人质疑她的职业态度和自律性。

然而,事实远非表面所见。跳水名将高敏曾透露,全红婵在巴黎奥运周期内饮食严格控制,体重管理近乎苛刻。

而运动医学专家也指出,青春期女运动员必然面临“发育关”,身高体重增长会影响空中姿态,伏明霞、陈若琳都曾经历类似挑战。

除了生理上的挑战,全红婵还面临着心理上的压力。高敏认为,比起减肥,心理关才是全红婵更难闯的。

从14岁横空出世到如今成为世界冠军,全红婵承受着巨大的期望和关注。

她不想让喜欢她的粉丝和亲人失望,但同时又必须面对身体变化带来的技术调整期。

值得欣慰的是,全红婵并未放弃。据报道,她正在进行系统训练,每天在跳水池边训练长达6小时,为年底的全运会做准备。

她的引体向上成绩从最初的3个提升到了8个,体重也有了明显下降。

面对两位天才选手截然不同的现状,我们不禁想起周继红曾经的评价。

这位中国跳水队总教练当年的话,是否已经预见了今天的局面?

慧眼如炬:周继红的预见

“她们俩不是说谁更好,而是都很好,都很努力。”

回顾周继红曾对全红婵和陈芋汐的评价,这番话如今看来格外有先见之明。

作为中国跳水队总教练,周继红对运动员的理解和洞察力是非常深刻的。

她没有将陈芋汐和全红婵简单地进行比较或排名,而是看到了她们各自的闪光点和潜力。

这种包容和欣赏不同风格的态度,为两位年轻运动员的成长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事实上,陈芋汐和全红婵确实展现出了不同的特质和成长轨迹。

陈芋汐以稳定著称,她的入水效果或许不如全红婵那般惊艳,但每一个动作都能保证不丢分。

她自己也坦言:“跳水是一个存在较大变化因素的项目,我在女运动员里算是比较稳的一个。”这种稳定性让她能够在高压环境下依然保持出色发挥。

而全红婵则以惊人的天赋和“水花消失术”闻名于世。她的入水技术几乎达到了完美的境界,让观众和评委都为之惊叹。

然而,这种天赋也意味着她在面对身体变化时可能需要更多的调整和适应。

周继红的评价不仅体现了她对运动员个性的尊重,也反映了中国跳水队的培养理念——不是简单地复制成功模式,而是根据每个运动员的特点进行针对性的培养和指导。

这种理念让中国跳水队能够持续培养出不同风格、各具特色的优秀运动员。

随着陈芋汐在新加坡世锦赛的出色表现和全红婵的休整调整,中国女子跳水的未来将会如何发展?

两位天才选手是否能够继续并肩作战,为中国跳水争光添彩?

没有单飞的“天才”,只有不息的攀登

天才少女的传说固然动人,但竞技体育的残酷在于,没有谁能靠天赋一劳永逸。

陈芋汐用四年世锦赛金牌证明,坚守比爆发更难;全红婵则用康复训练回应,低谷不过是新生的起点。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两人目前处于不同的阶段,但她们的目标是一致的——为中国跳水争光添彩。

陈芋汐和全红婵既是好搭档,又是有力对手,她们在训练和比赛中相互激励、共同进步,这种良性竞争关系是中国跳水队保持世界领先地位的重要因素。

新加坡世锦赛上,15岁的谢佩铃首次亮相就获得铜牌,展现出了新生代的潜力。

陈芋汐在比赛后第一时间给予她鼓励和支持,展现出了大姐姐的风范。这种传帮带的精神,也是中国跳水队代代相传的宝贵财富。

周继红当年的评价如今看来格外明智。陈芋汐和全红婵,用不同的方式诠释着“努力”二字。

她们不仅是中国跳水的骄傲,更是所有追梦人的缩影。

未来的路上,或许还有更多考验。但只要保持这份初心,无论巅峰还是低谷,都是成长的勋章。

也希望陈芋汐、全红婵两位越来越好,为我们中国跳水队创造出更多佳绩!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原文刊载鲁中晨报2025-08-01关于“陈芋汐女子10米台夺冠,赛后首次回应身边搭档不是全红婵:更需要扛起更大责任”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03

标签:体育   周继红   中国   世锦赛   新加坡   跳水   运动员   巴黎   搭档   体重   天才   身体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