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大豆的旺季到了,却迟迟等不来中国买家下单。
据美国农业部截至9月中旬的出口销售统计,中国自5月以来就没有采购美国大豆,即便是进入旺季,中国的下单量仍“挂零”,这一情况与以往年份形成鲜明对照。
农业行业数据库指出,进入5–7月,美国对中国大豆出口同比下降39%,出口额则下降51%。在2025年1–8月,美国对中国出口的大豆仅为2.18亿蒲式耳,占同期出口总量的比重大幅萎缩。更关键的是,从6、7、8月起,美国大豆对华出口几近停滞,几乎没有有效的新船单。
失去中国买家,美国只能被迫被动的去争夺那些本就边缘化的替代市场,但这些国家的订单量连中国的零头都没有。
反倒是巴西创下对华出口新高,美国现在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订单挂零”只是其中一面,更主要的是美国大豆产量很高,现在全都堆积在仓库,压力不仅给到美国豆农,更多的是特朗普会如何处理这一问题?
因此,特朗普政府决定采取“百亿补贴”的策略,以一笔大规模援助计划来缓冲这一次市场断裂的冲击。近几天,美媒接连曝出白宫正在筹备一揽子农民支持方案,补贴金额在100亿美元至140亿美元之间。
有知情人士对《华尔街日报》表示,这笔援助计划可能会动用关税收入作为资金来源之一。 白宫发言人虽强调“具体框架尚在研究中”,但已承认特朗普有意拿出关税收益用于农户支持。
这并非特朗普政府第一次采用类似手段。早在2018–2019年贸易战时期,他就曾推出“市场促进计划”,向农户支付补贴以缓冲关税回击带来的出口损失。
那时援助规模累计曾达数十亿美元。不过此次面临的新挑战比当年更复杂:南美供应链的加速抢占、对华采购的结构性转变,以及拜登时期与中方签订农业贸易协议等因素,使得“补贴”本身难以成为长期救命稻草。
正当启动百亿补贴时,特朗普又收到一条坏消息:阿根廷对出口高粱实施新标准,以进一步加固其对中国的供应链地位。
阿根廷农业秘书处于近日公布一项出口标准调整决议,将高粱按容重划分等级(如每百升72斤、70斤、67斤)并对破碎粒、杂质与非谷物物质含量设上限;不符合标准的产品将失去出口认证。 南华早报等媒体报道指出,此举显然有意“适配中国市场要求”,尤其在该国产高粱1–8月出口总量中,向中国发运量几乎占满全量(123万吨中122万吨)这一事实之下,这样的标准升级被视为一种“对华锁单”策略。
更值得注意的是,阿根廷此次动作为美国敲响了警钟:经济援助与政策倾斜可能无法对抗对手的“制度嵌入”策略。在特朗普政府内部,曾有短信泄露,财政部长贝森特在纽约联合国大会期间收到控诉阿根廷“低价卖给中国、高粱弃美国”的信息。短信中表达出一种失落感:白宫可能原本希望用货币互换或金融支持维系阿根廷与华盛顿的“对话关系”,却未料对方转身更紧密地靠近中国。
事实上,阿根廷最近几个月在对华农业商品出口上的动作多次露出意图:前段时间,该国宣布取消大豆、玉米、小麦及其副产品的出口税,以刺激出口;在巴西与中国签署合作框架之后,阿根廷的粮食税费与通关流程也有松动倾向。南美国家正通过税率变化、标准升级、物流基础设施投资等一揽子手段巩固其对华粮食通道。阿根廷的高粱标准升级,只是这一大战略棋盘上的一颗棋子。
在这种局面下,t老婆的百亿补贴似乎用处并不大,农户得到补贴,可以暂时续命;但要真正恢复对华出口,需要合同签单、货轮装运、检验通关等一系列环节配合。若中方坚持以南美为主要供应源,美国在这方面的竞争力就会一直处于弱势。换句话说,补贴只能拉住农户的边缘痛点,却难以改变市场需求结构。
与此同时,一旦阿根廷(或巴西)在未来几个周期中保持高标准、低成本、高效率乃至信用机制,买家对它们的信心与交易黏性就会进一步加深。这种趋势如果延续,对美国大豆出口形成的伤害或将超过一次性的订单断层。美国未来若想重返对华份额,可能需要付出更大的代价。
至于眼下,美国农民最关心的,是 “这一笔补贴能否尽快落地” 与 “能否填补今年的现金流缺口”。即便补贴项目最终启动,由于联邦机构职能受政府停摆或拨款延误影响,发放时序、区域覆盖、程序合规性都可能成为障碍。
更新时间:2025-10-09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