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落幕的贵州茅台 2024 年度股东大会上,茅台党委书记、董事长张德芹的一番话,犹如一颗石子投入平静湖面,激起千层浪。他指出,年轻人并非对白酒敬而远之,根源在于他们对酒桌文化的抵触。这一观点,精准地戳中了白酒行业在年轻化进程中面临的痛点。
酒桌文化,在中国源远流长,它曾是社交场上不可或缺的 “润滑剂”,承载着人情往来、生意洽谈等诸多功能。可如今,在年轻一代眼中,酒桌文化却变了味儿。“感情深,一口闷;感情浅,舔一舔” 这样的劝酒词,不再是热情的象征,反而成了强加的负担。一项 2024 年的调查数据令人咋舌,83% 的 “90 后”“00 后” 明确表态反感传统酒局,近半数人在饭局中因拒酒遭受过道德绑架。
年轻人为何对酒桌文化如此排斥?健康意识的觉醒首当其冲。现代年轻人注重养生,深知酒精对身体的危害。医学研究表明,每 10 毫升高度白酒下肚,肝脏就需花费 1 小时代谢,而酒桌上常见的 “半斤起步” 拼酒规则,无异于对身体发起系统性攻击。一位 95 后程序员在匿名论坛吐槽:“领导说‘不喝就是不给面子’,可喝到胃出血时,谁来为我的健康买单?”
再者,酒桌文化背后隐藏的权力规训,让年轻人深感压抑。职场新人小李的经历颇具代表性,部门聚餐时,领导以 “培养团队精神” 为由要求全员干杯,他因酒精过敏婉拒,却被批 “不合群”,次日便被调离核心项目组。这种将饮酒量与忠诚度划等号的潜规则,本质上是一种 “服从性测试”,通过强迫个体违背意愿饮酒,强化权力结构,这与年轻人追求平等、自由的价值观背道而驰。
酒桌文化中,女性更是处于劣势地位,面临性别歧视与性骚扰的双重风险。影视从业者龙八透露:“导演席上的男性醉倒时,我必须喝光最后一杯酒,才能证明自己‘不比男人差’。” 据数据显示,67% 的职场女性在酒局上遭遇过言语骚扰,“陪酒花瓶” 的刻板印象,让她们陷入两难抉择:拒绝饮酒可能被边缘化,接受则可能沦为权力游戏的牺牲品。
反观白酒,其实年轻人并非毫无兴趣。在轻松、自在的场景下,不少年轻人愿意小酌几杯。比如,朋友间的聚会,或是独自在家的微醺时刻,白酒并非被完全摒弃。茅台作为白酒行业的龙头老大,自然敏锐察觉到这一趋势,近年来在年轻化道路上积极探索。
从推出元宇宙 APP “巽风”,让玩家通过完成任务兑换茅台,吸引大量年轻用户注册;到与蒙牛合作推出茅台冰淇淋,售价 60 元左右的三款冰淇淋上线即被抢购一空,线下门店排起长龙;再到联名咖啡推出酱香拿铁,一次次成功破圈,赚足年轻人的眼球。这些跨界尝试,旨在降低年轻人接触茅台的门槛,培养他们对茅台口味的偏好。
然而,茅台的年轻化之路并非一帆风顺。此前的一些跨界产品,虽在营销层面赚足热度,但实际销量在千亿营收中占比微薄,部分产品甚至悄然退场。问题究竟出在哪?根源或许就在于,这些举措未能彻底斩断白酒与传统酒桌文化的捆绑。当年轻人仅仅将其视为新奇体验,而非日常消费选择时,产品便难以持续扎根市场。
如今,张德芹董事长点明方向,茅台开始从消费群体、消费场景、消费方式入手,打造全新营销模式。比如,在贵州酒博会上,茅台把品酒融入旅游体验,在赤水河畔的古镇里,摒弃劝酒压力,营造轻松文化氛围,让消费者在自在环境中感受白酒魅力。这种 “去酒桌化” 的尝试,有望成为白酒行业年轻化的破局之道。
白酒行业正处于深度调整期,在买方市场下,以消费者为中心成为必然趋势。除茅台外,泸州老窖等品牌也纷纷出招,推出 38 度低度酒、果酿酒,甚至在抖音发起调酒挑战,将白酒融入年轻人生活场景。整个行业都在思考,如何在坚守传统韵味的同时,拥抱年轻一代的消费需求。
年轻人并非拒绝白酒,而是渴望在更加自由、平等、健康的环境中享受饮酒乐趣。白酒企业想要赢得年轻人的心,不能仅靠营销噱头,更需从文化内涵、产品设计、消费体验等多维度革新,让白酒真正适配年轻人向往的生活方式。这场白酒与年轻人的 “双向奔赴”,究竟能碰撞出怎样的火花?让我们拭目以待 。
更新时间:2025-05-22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