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者与普通人的区别,不在于职位的高低,而在于能否在困境中展现强者的姿态。
伟人在《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中曾言:
“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这句话,其实就说了领导力的本质:
真正的领导者,必然要褪去怯懦与犹疑,在战略定力、决策魄力与团队凝聚力中,淬炼出不可动摇的强者气息。
“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历史上的失败案例,往往始于领导者的自我怀疑。
1934年湘江战役中,红军因指挥层对转移路线的争论不休,导致行军迟缓,最终付出惨重代价。
反观伟人在遵义会议后,面对敌军的围追堵截,果断放弃原定计划,四渡赤水出奇制胜。
两次截然不同的结局,印证了一个真理:
领导者的优柔寡断,会将团队拖入被动挨打的泥潭。
弱者气息的另一个表现是“患得患失”。
战国时期的赵括,空谈兵法却畏惧实战,最终葬送四十万赵军;
而华为在2012年面临美国制裁时,任正非却提出“用极限生存假设倒逼创新”,放弃短期利益,全力研发鸿蒙系统。
两者的对比揭示:领导者若总计较一时得失,便会在战略上陷入短视,失去破局的先机。
“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
真正的强者,从不被外界的喧嚣动摇。
长征途中,红军历经雪山草地、缺衣少粮,但伟人始终坚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甚至在与战士们的闲谈中笑谈“我们是在下大棋”。
这种在绝境中依然保持战略定力的姿态,让队伍在迷茫中找到了方向。
你再看看现在的企业,不也是这样嘛。
1987年,万科放弃多元化经营,王石力排众议聚焦住宅开发。
当时许多人质疑“放弃赚钱的业务是自断后路”,但王石引用《论持久战》中的观点回应:
“只有收缩战线,才能集中力量打歼灭战。”
此后十年,万科凭借专注成为行业龙头。
领导者的定力,本质上是“以时间换空间”的智慧——
在喧嚣中看清本质,在波动中守住初心。
“抓住主要矛盾,一切问题迎刃而解。”
《矛盾论》指出:
“任何过程如果有多数矛盾存在的话,其中必定有一种是主要的。”
领导者的价值,在于能否在纷繁复杂的问题中,抓住关键矛盾并果断行动。
1947年,面对胡宗南二十万大军进攻延安,伟人毅然决定放弃根据地,以“存人失地,人地皆存”的战略换取主动权。
这一决策看似冒险,实则直击“保存有生力量”这一核心矛盾。
现代管理中,更需要有决策的魄力。
领导者若总在细节中纠结,便如同“备左则右寡,备右则左寡”,最终一事无成。
“上下同欲者胜。”
强者的气场,从来不是一个人的独角戏。
井冈山时期,红军物资匮乏,但伟人坚持与战士同吃红米饭、同睡稻草铺,甚至将自己的棉衣让给伤员。
这种“官兵一致”的作风,让队伍在绝境中爆发出惊人的凝聚力。
团队凝聚力的本质,是让每个人感受到“共同事业”的价值。
日本经营之圣稻盛和夫在重建日航时,并未直接削减成本,而是向全体员工宣讲:
“我们必须让日航成为乘客的首选。”
此后,空乘主动优化服务流程,地勤自发研究行李搬运效率,一年内日航扭亏为盈。
领导者的强者气息,正是通过激发团队的使命感,将个体的微光汇聚成星河。
写在最后: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领导者的蜕变,本质是一场从“管理事务”到“引领人心”的修行。
弱者气息的根源,在于对自身能力的不确信、对团队潜力的低估。
而真正的强者,如同《实践论》中所说,懂得“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
在每一次决策中磨炼胆识,在每一次危机中凝聚团队,最终将领导力升华为一种从容不迫的境界。
伟人有句话:“在战略上藐视敌人,在战术上重视敌人。”
当领导者以这样的姿态立于天地之间,弱者气息自会烟消云散,取而代之的,是如山岳般不可撼动的底气与光芒。
#以书之名#
更新时间:2025-05-0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