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国际形势这么复杂,总有人觉得美国当年把苏联拖垮的经验,能直接套用到中国头上。想想看,冷战那会儿,美国靠经济压力、军备竞赛和石油价格操控,就让苏联一步步撑不住了。结果呢,苏联在1991年解体,美国成了唯一的超级大国。
现在中美关系紧张起来,又有声音说,美国照样能用这套办法对付中国。说实话,这想法有点太天真了。新加坡前总理李显龙好几次公开表态,直戳要害,他说中国根本不是苏联,美国的老路走不通。
李显龙这个人,在国际舞台上说话向来靠谱。他从2004年到2024年担任新加坡总理,卸任后还当国务资政,继续发声。
早在2019年接受华盛顿邮报采访时,他就点明,美国想用冷战时期的策略对付中国,恐怕行不通。因为中国早就从苏联的失败中吸取教训,避免了那些致命弱点。
2021年1月,在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李显龙又强调,中美对抗跟美苏冷战不一样,中国有自己的发展路径,不会轻易崩盘。同年8月,在米尔肯亚洲峰会上,他重申,中国不会像苏联那样消失,它有活力、有人才、有决心,在全球立足稳当。
李显龙基于新加坡的独特位置,新加坡夹在中美之间,观察得细致入微。他不是偏向哪一边,而是从现实出发,提醒大家别用过时的眼光看问题。
苏联的崩盘:美国那套消耗战的经典案例
回过头看苏联是怎么倒下的,就能明白美国当时的手法多狠。冷战从1947年持续到1991年,美国没直接开战,而是通过多方面消耗苏联国力。
经济上,美国拉着盟友搞军备竞赛,苏联为了跟上,军费开支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5%到25%,远高于美国的6%到7%。这直接拖累了苏联的民生,资源全砸到军工上,老百姓日子过得苦。
1980年代中期,美国还联合沙特压低国际油价,从每桶30美元跌到12美元左右。苏联外汇收入70%靠石油出口,这一下子腰斩了经济命脉。1989年,叶利钦访美时,看到超市货架满满当当,那对比太刺眼了,暴露了苏联经济结构的单一性。
除了经济,美国在军事和外交上也围堵苏联。1979年苏联入侵阿富汗,美国从1980年起秘密援助抵抗组织,扔了30多亿美元进去。
苏联在那儿陷了十年,耗费巨大,还引发国内反战情绪。外交上,美国构建北约体系,孤立苏联,苏联的扩张模式太硬,全球建军事基地,结果自己被拖垮。
内部问题更严重,计划经济僵化,官僚腐败,资源分配不均,民众排长队买基本物资。1991年8月政变失败,12月戈尔巴乔夫辞职,苏联正式解体。这套组合拳,美国玩得溜,但那是针对苏联的具体弱点。
现在有些人觉得,美国能复制这套对付中国。确实,美国从2018年起就启动贸易战,对中国商品加关税,从340亿美元扩大到数千亿。2024年,还把电动汽车关税提到100%以上。
科技上,2019年把华为列入实体清单,2022年通过芯片法案,投520亿美元扶植本土半导体,还拉荷兰限制ASML光刻机出口,甚至管到28纳米工艺。
军事上,从2011年“重返亚太”,加强与日本、韩国、澳大利亚的同盟,2023年在南海东海搞上百次“自由航行”。这些动作,看起来像冷战翻版,但效果呢?远没那么明显。
中国底子硬:不像苏联那么容易被拖垮
为什么李显龙说中国不是苏联?因为中国经济结构完全不一样。苏联是资源型经济,重工业偏军工,轻工业弱,出口依赖石油。
中国呢,是全球制造业大国,产量占世界的35%,产业链齐全,从原材料到成品,一条龙。民营企业活力足,创新多。面对贸易战,中国没被动挨打,而是调整策略,搞“双循环”,内需和外贸并重。
2024年中美贸易额还达6200亿美元,美国企业像苹果、特斯拉离不开中国市场和供应链。美国官员自己承认,脱钩等于自断动脉,还推高自家通胀。
科技封锁也没让中国停步。华为被卡脖子后,自研麒麟芯片,手机照样出。中国芯片自给率从2020年的16%升到2024年的38%,2025年目标14纳米工艺量产率达70%。
稀土资源中国占全球精炼90%,2023年起管制出口某些中重稀土,这就是反制牌。苏联当年技术依赖外部,中国则注重自主,研发投入大,成果多。
军事和外交上,中国也没走苏联老路。苏联全球扩张,建基地到处树敌。中国奉行不结盟,合作共赢,通过“一带一路”跟150多个国家搞基建贸易,互利为主。
国防预算占GDP才1.3%,远低于美国的3.5%到4%。中国有三艘航母,无人机技术领先,但没到处建海外基地,只在吉布提有个保障点。南海问题上,美国威慑多,但中国克制回应,避免升级。
内部治理也不同。苏联后期民族矛盾尖锐,离心力大。中国则强调稳定发展,政策灵活。苏联是内陆国家,出海口少,贸易受限。中国海岸线长,港口多,是贸易大国。
这些差异,让美国的老套路在中国这儿碰壁。李显龙的话,就是提醒大家,中国有韧性,不会重蹈苏联覆辙。
时代变了:互联世界里的新规则
李显龙不止一次提到,现在的世界跟冷战时不一样。那时候两大阵营壁垒分明,现在全球化深,经济依赖强。美国想孤立中国,难上加难。中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在发展中国家影响力大。G7想小圈子围堵,但“一带一路”拉拢了更多伙伴。
2025年中美贸易摩擦还在继续,2月中国对美国煤炭加15%关税,原油10%,3月美国加强半导体出口管制。但这些都没动摇中国根基,企业快速调整供应链。
李显龙在2025年3月海事周论坛上,又说中美较量可能带来80年未见的动荡。冷战赢家美国,现在内部问题也多,债务高,社会分化。想用20世纪办法破解21世纪格局,容易适得其反。
中国经济多元化,科技进步快,治理能力强,不会像苏联那样内外交困。李显龙的观点,很接地气,他说中国不会消失,就是在说,中国有自己的路,不会轻易被熬死。
如果美国一味对抗,不仅伤中国,也伤自己。全球供应链乱了,大家日子都不好过。李显龙提醒的,正是这个道理:在互联时代,试图拖垮一个大国,可能引发系统危机。苏联的教训是历史,中国的情况是现实。美国如果不调整思路,继续老路,结局未必如愿。
中美关系不是零和游戏,中国崛起不是威胁,而是机遇。美国如果认清这点,转向对话,或许能避开更大冲突。李显龙一语道破:别指望复制成功。中国有底气,坚持走自己的路,不会轻易倒下。
更新时间:2025-09-02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