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移动董事长杨杰在2025年中期业绩说明会上指出,携号转网政策正从用户赋权工具演变为运营商的恶性竞争手段。他说:“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大流量数据卡、低价数据卡网上销售很多,携号转网本来是为了改善服务、让客户有选择权,现在反而演变成恶性竞争的手段,不合规、不正当竞争很多出现在携号转网上”。
当中国移动董事长杨杰在2025年中期业绩发布会上痛陈携号转网已沦为恶性竞争工具时,社交平台上正掀起截然相反的声浪。在微博话题#携号转网自由#下,数百万网友晒出转网后月费直降40%的账单截图;知乎热帖《五年三次携转经验》获得数万点赞,楼主详细记录从移动128元套餐转至联通59元互联网卡,再携入电信融合套餐的全过程,最终实现全家通信支出下降60%。这些鲜活案例印证着政策的初心——工信部2019年推行携号转网的核心理念,正是通过打破号码壁垒赋予消费者用脚投票的权利。第三方调研机构数据显示,2024年成功携转用户中,78.6%因资费更优惠选择转网,65.2%因网络质量改善而迁移,消费者权益保护协会报告更指出,携号转网使通信行业投诉率三年下降34%。
然而硬币的另一面正在显现。随着通信市场彻底进入存量时代——全国14亿人口承载着18亿移动用户,人均1.29张SIM卡意味着运营商新增用户必然源自对手流失。杨杰揭示的残酷现实是:当中国移动2025年上半年个人市场仅净增56万用户(总量10.05亿户),而全行业传统业务持续萎缩(话音、短信负增长,流量增长放缓)时,争夺有限用户的战争已演变为零和博弈。这种背景下,携号转网从消费者赋权工具异化为运营商厮杀武器的进程加速了。
基层考核机制的扭曲点燃了恶性竞争的导火索。某省离职区域经理在行业论坛爆料:为完成每月新增用户KPI,地市公司向代办点支付每户200元“携转激励金”,诱导用户频繁转网套取补贴。更触目惊心的是河北某通信公司营业厅的系统记录:工作人员对查询携转资格的用户自动触发“靓号协议未到期”“存在主副卡绑定”等12种预设拦截理由——这与工信部《携号转网服务管理规定》第五条“不得无正当理由拒绝、阻止、拖延”的规定公然相悖。当用户尝试将移动号码携入某公司作副卡时,遭遇“无携入名额”的荒唐拒绝,导致16个月额外支出1568元话费。维权过程中,客户经理竟通过私人关系施压:“三大运营商有默契不能互相挖角”。
网友@通信自由之路 的遭遇更具讽刺性。他在携转移动后收到原运营商客服的“挽留礼包”:月费直降40%且赠送200GB流量。“如果早给这个优惠,我何必折腾携转?”这条获赞26万的微博道破玄机:恶性竞争催生的“转网特惠”本质上是对忠诚用户的惩罚。运营商将资源倾斜于争夺他网用户,而非提升存量客户体验。结果是中国移动2025年上半年ARPU(每用户平均收入)仅49.5元,行业增量不增收的困局凸显。
消费者在博弈中陷入两难。尽管微博调查显示92%网友支持保留携号转网权,但实际体验却如履薄冰。黑猫投诉平台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携转相关投诉中,“靓号违约金争议”占比31%(有用户被索要预存话费3倍的赔偿),“套餐合约阻碍”占28%(合约期被莫名延长至2050年)。更隐蔽的是“代客投诉”黑产:第三方机构伪造用户投诉信,以合规审查名义迫使运营商释放高价值用户,每条投诉收费500-2000元。这些乱象导致真正的惠民政策在落地时大打折扣——当用户编辑短信“CXXZ#姓名#证件号码”发送至运营商查询资格,可能面临精心设计的“技术性拒绝”。
破局之道需要双向革新。杨杰呼吁“取消新增用户考核,深耕存量价值”直指病灶。中国移动实践验证了这一路径的可行性:其家庭市场收入同比增长7.4%,FTTR用户暴增264%,千兆宽带用户达1.09亿户,证明通过智慧家庭、融合套餐(如“主卡+副卡+宽带”组合)提升单客户价值远胜于用户争夺战。监管部门更需重拳整治违规行为,对违规类案例实施顶格处罚,将工信部242号文件从“纸上规范”变为“带电红线”。同时借鉴国际经验:英国电信管制局(Ofcom)要求运营商对携转用户提供30天“后悔期”,德国则建立运营商服务质量月度公示制度,倒逼企业聚焦服务本质。
通信产业的未来在融合创新而非用户搬运。当5G用户渗透率达59.6%(中国移动数据)、千兆宽带覆盖超过80%城市小区时,行业主战场应是AI应用、物联网、云服务等蓝海。有网友精辟评论:“与其花200元拉我一个携转用户,不如开发个能自动优化家庭WiFi的APP让我愿意多付30元月费。”这恰恰指向本质——当运营商停止沉迷用户数字的零和游戏,转向创造真实价值,携号转网才能回归其初心:成为督促企业进步的达摩克利斯之剑,而非饮鸩止渴的毒酒。
更新时间:2025-08-1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