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企业疯了?自费砸钱查走私稀土,把铁证送中国,啥目的?

2025年上半年,一场围绕稀土的暗战在美国企业内讧中爆发。

拿到政府补贴的美国稀土企业,自费搜集证据、收买内部人员,把本国企业走私中国稀土的实锤亲手送到中国监管部门手中,直接掀翻了横跨中美两国的走私网络。

这波操作看似“胳膊肘往外拐”,实则藏着赤裸裸的利益算计。

一、稀土成“战略筹码”

稀土被称为“工业黄金”,小到手机芯片,大到F-35战机、核潜艇,都离不开这种关键材料。

2024年12月,中国正式出台稀土出口管制政策:可用于制造军事装备的关键稀土全面禁止对美出口,其他稀土也必须申报用途、拿到许可证才能放行。

虽然美国有稀土矿,比如加州的芒廷帕斯矿,但缺乏精炼能力——中国掌控着全球90%的稀土精炼产能,美国提炼氧化镨钕的成本高达5.8万美元/吨,比中国贵出六成。

过去美国依赖中国低价稀土惯了,禁令一出,美国稀土市场瞬间陷入混乱。

按照正常逻辑,美国本土稀土企业本该趁机扩产,填补供应缺口。

但现实是,这些企业打了另一笔算盘:中国禁令导致美国稀土价格飙升超230%,与其砸钱扩产承担风险,不如捂货抬价,借着风口赚快钱。

拿了美国政府17亿美元补贴的MP材料公司,产能好几年原地踏步,压根没动过扩产的念头。

美国企业的“躺赚梦”没做多久就碎了。

2024年12月到2025年4月,短短4个月里,3834吨可用于军工的氧化钕通过非法渠道流入美国,这个量超过此前三年对美合法出口的总和。

这些稀土是怎么“溜”出去的?

走私团伙的手段堪称“脑洞大开”:把稀土粉灌进塑料模特肚子里,贴着“装饰品”标签出货;磨成200纳米以下的细粉混进涂料助剂,申报成“二氧化钛浆料”;甚至溶在洗发水瓶里、压成“不锈钢法兰”,混在普通货物里蒙混过关。

更狡猾的是借道第三方国家——泰国、墨西哥突然跻身中国稀土出口前三甲,可泰国只有一家冶炼厂,墨西哥工厂当时还没复工,这些稀土最终全转口去了美国。

走私稀土的价格比美国本土企业的售价便宜一半,这下美国军工企业乐坏了。

洛克希德・马丁、雷神这些巨头纷纷转向走私渠道,本土稀土企业的客户一夜之间跑了大半。

有美国企业高管私下了解到,曾经常年合作的客户,已经连续三个月从“不明渠道”进货,自家仓库里的高价稀土堆成了山。

二、举报者是“美国自己人”

客户流失的原因戳破后,美国本土稀土企业彻底坐不住了。

但他们没选择降价竞争,而是盯上了“举报”这条捷径——既然美国监管部门对走私“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那就把证据送给中国。

他们利用常年和客户、物流商打交道的关系,从走私链条内部寻找突破口。

有人通过匿名支票收买走私团伙的内部人员,拿到了完整的物流记录:货物从中国哪个工厂出发、在哪个港口中转、最终送到美国哪家企业,一条线清清楚楚。

还有企业拿到了走私团伙的内部邮件,里面详细写着“每吨佣金3万美元”“伪装成瓷砖胶出货”等关键信息。

光有书面证据还不够,“捉贼要捉赃”。美国企业继续砸钱,让内部人员透露下一批货的具体信息。

2025年5月,某五角大楼军事供应商直接把“精确到集装箱号”的情报发给中国海关——深圳口岸当场截获25吨伪装成瓷砖胶的钕铁硼磁粉,这些材料足够制造500架F-35战机的零部件。

Alpha材料公司的操作更绝,直接实名举报了一艘走私船的信息,帮中国海关截获300吨稀土,案值超8000万美元。

消息一出,这家公司股价暴涨18%,市场份额一下子提升25%,活生生把“举报”做成了“生意”。

美国企业送来的“铁证”,让中国打击走私的行动精准高效。

2025年5月,多部门联合启动打击战略矿产走私专项行动,不仅摧毁了数十条走私渠道,抓捕了大批犯罪分子,还揪出了一批内外勾结的涉案官员。

6月,中国祭出“技术杀招”:在稀土源头精炼厂的产品里大规模植入纳米级电子标签,给每批稀土配上“数字身份证”;同时在全国推行稀土磁体追踪系统,从开采到出口的全流程都能实时监控,哪怕是0.1克异常物质都能被检出。

7月的新政策更是震慑力十足:修订后的《矿产资源法》明确,小额稀土走私最高可判10年有期徒刑;案值超过500万元的,直接按“危害国家安全罪”追责,最高可判死刑。

这一下彻底打破了“暴利大于风险”的走私逻辑,不少走私团伙直接解散跑路。

短短两个月,美国从非法渠道获取的稀土量暴跌67%。

曾经靠走私占便宜的美国军工企业傻了眼,没有了便宜稀土,生产线眼看就要停摆,只能回头求本土企业供货,之前捂货抬价的美国企业这下赚得盆满钵满。

三、美国企业的“内讧大戏”

随着路透社2025年7月9日曝光细节,人们才发现美国企业的举报早已形成“产业链”。

不止是提炼企业,连拿到合法进口配额的美国企业也加入了举报大军——他们的客户偷偷买走私稀土,自己的合规稀土卖不出去,自然对走私者“恨之入骨”。

MP材料公司就是典型代表,拿着政府补贴不干活,2025年上半年一门心思给中国寄举报信,专盯其他企业的走私漏洞;美国锑业集团更狠,直接把自己客户购买走私稀土的证据打包送给中国海关。

这些企业甚至在美国织了张“情报网”,走私团伙刚想出新招数,内部消息就被卖给这些企业,转头就送到了中国海关手里。

走私渠道被彻底堵死后,美国终于扛不住了。

2025年7月下旬,美国官方主动找上门,希望和中国谈判,商量如何通过合法渠道获得更多稀土配额。

这场博弈的结局早已注定:中国掌控着稀土产业链的核心环节,美国短期内无法弥补产能缺口——即便全力扩产,2028年前美国本土精炼产能也只能满足军工需求的三成。

而美国企业的“内讧举报”,意外帮中国完善了监管体系,让稀土这张“战略筹码”更有分量。

说到底,这场看似离奇的“跨国举报”,本质是资本逐利的必然结果。

美国企业没有“大义”,也不是帮中国,只是在维护自己的利益;中国没有被动等待,而是抓住机会完善监管,守住了资源安全。

正如业内人士所说:“稀土博弈从来不是‘禁止出口’那么简单,而是产业链、规则和利益的全面较量。”

美国企业的举报闹剧,不过是这场大国博弈中的一个精彩注脚。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29

标签:财经   目的   铁证   稀土   美国   中国   企业   团伙   渠道   本土   精炼   客户   产能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