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暑养生,中医建议这样补→


今天迎来传统二十四节气中的大暑,上海正式进入一年中最热的时段,也是在食、养方面下功夫的好时机。



200斤不够卖?




尽管烈日当空,早晨的浙江中路牛羊肉一条街却已热闹非凡,摊位前人头攒动,剁肉声、讨价还价声交织成夏日的独特交响曲。受“大暑吃羊肉”的传统习俗影响,不少市民专程赶来选购牛羊肉,为家人准备一桌“热补”盛宴。



“老板,给我来两斤羊排,要带骨的!”在一家新疆羊肉的摊位前,市民陈先生一边擦汗一边对摊主说道。他告诉记者,大暑吃羊肉是家里的老传统,“我爷爷那辈就开始这么吃了,三伏天吃羊肉能以热制热,祛湿排毒,比喝凉茶管用。”他计划中午用羊排炖汤,再配些冬瓜和玉米,“既应景又养生”。



摊主李师傅挥舞着锋利的砍刀,动作麻利地将羊排剁成小块,额头上渗出细密的汗珠。“今天天一亮就开张了,到现在水都没顾上喝一口。”他笑着说,为了应对大暑的销售高峰,他特意备了两百斤羊肉,“带骨的羊排和羊腿最受欢迎,估计午后还要补一次货。”


“大暑吃羊肉,赛过吃人参。”正在挑选羊肉的赵阿姨一边挑选一边念叨着这句老话。她表示,自己每年大暑都会买羊肉回家炖汤,“羊肉性温,三伏天吃能补中益气,增强抵抗力。”她还分享了自己的烹饪心得:“炖汤的时候加点白萝卜和枸杞,既去膻味又营养均衡,全家老小都爱喝。”



大暑节气,热浪滚滚,而浙江中路上的这份“热补”热情,不仅让大暑的街头巷尾弥漫着温暖的人间烟火气,更在炎炎夏日中传递着人们对健康生活的追求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中医养生指南




民间素有“一岁难过关,唯有三伏天”的说法。此时暑气逼人,却也暗藏养生良机。如何在高温下科学调养身心、预防疾病?中医专家结合时令特点,为市民提供了一份实用的养生指南。



大暑时节,高温酷热易扰人心神,许多人会出现莫名烦躁、食欲不振、精神萎靡等“情绪中暑”症状。中医认为,这种状态对身心健康危害尤甚,尤其对老年人和体弱者而言,情绪波动可能引发心肌缺血、血压升高等连锁反应。


老西门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科主治医师贾轶文建议,此时应遵循“心静自然凉”的原则,通过静心冥想、调整呼吸等方式平复情绪。饮食上可多选用菊花、荷叶、金银花、百合、苦瓜等苦味食材,这类食物具有清热去火、消炎利水的功效,且夏季正值苦瓜、苦菊、芹菜等应季食材上市,可搭配肉丝、肉片等小荤烹制,既降暑又不伤脾胃。



作为全年阳气最盛的时节,大暑也是“冬病夏治”的关键窗口期。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哮喘、腹泻、风湿痹证等阳虚病症患者,可通过艾灸、穴位敷贴等方式增强疗效。贾轶文医师解释,三伏天人体气血运行于体表,皮肤松弛、毛孔舒张,药物更易渗透吸收。近期门诊中,进行三伏贴治疗的患者明显增多,“建议每周治疗三次,若能结合艾灸并针对不同病症选取穴位,可进一步提升药效。”她特别提醒,治疗期间需避免食用生冷食物,以防寒气入体抵消阳气。



面对高温挑战,大暑养生需兼顾清热解暑与健脾祛湿。专家建议,市民可通过规律作息、适度运动、防暑降温等方式增强体质:晨起或傍晚进行散步、太极等舒缓运动;日常饮用绿豆汤、酸梅汤等消暑饮品;居家保持通风,使用空调时避免温差过大。同时,可通过听轻音乐、练习书法等方式调节情绪,保持心境平和。正如中医所言:“夏气与心气相通”,此时节注重身心同养,方能安然度夏。


记者 / 邵林峰 瞿煌俊

编辑 / 陈露露 刘韫文

图片 / 邵林峰 瞿煌俊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黄浦官方微信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24

标签:养生   大暑   中医   建议   羊肉   伏天   热补   艾灸   情绪   市民   方式   时节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