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最美公共文化新空间”公布 泉州市两个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入选

泉州网11月8日讯(融媒体记者 王金植 通讯员 李伟才/文 市文旅局/供图)昨日,记者从市文旅局获悉,日前,福建省评选出20个2025年“福建最美公共文化新空间”,泉州市的金谷溪岸文艺村与宝山艺术公社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双双入选。与此同时,泉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凭借在公共文化服务领域的创新实践,斩获“优秀组织奖”。这一系列荣誉的背后,是泉州近年来以“共建共享”为核心,构建现代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生动实践。

金谷溪边的茶艺表演

融合传统与现代艺术的溪岸文化村

清溪烟火山水间,围炉煮茶赏曲乐。金谷溪岸文艺村内,金谷溪流水潺潺,两岸树木葱郁,田园间错落着传统闽南建筑与新式小楼。手碟、指弹吉他、海浪鼓、音束、密音鼓、铜锣、雨棍……充满自然与疗愈能量的乐器演奏出的乐曲,和着歌手的吟唱悠扬婉转萦绕在园内,人们围坐在炉边,煮茶听曲,陶醉其中。

金谷溪岸文艺村充分利用金谷溪岸边的自然景观,如榕树群、荔枝林、引流渠、石跳磴等,通过融入现代大型雕塑艺术品,创造了一个融合传统与现代艺术的公共空间。它始建于2021年,采用中国古代园林“叠石造园”的方式,立足本土人文自然,融入当代审美艺术,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石跳钉”、溪流、雕塑等人文及自然元素进行梯田式的自由创作。公园内可玩水嬉闹、可泡茶聊天,游客置身其中,可以重温童年时期自由自在嬉戏玩耍的感觉。四面八方的游客循迹而至,人潮如织,成为火爆的网红打卡地。如今,不少年轻人将这里当作婚纱摄影的首选之地。

“设计师保留了我们祖辈垒砌的石头地基,在上面‘长’出了会唱歌的玻璃房子。”村民李先生指着露天剧场说,这个融合了闽南出砖入石技艺与现代钢结构的建筑,晚上会上演高甲戏新编或跨界音乐会。

宝山艺术公社由旧厂房改造而成

从废弃厂房到艺术殿堂

宝山艺术公社位于丰泽区东海街道宝山社区,记者看到,这里有艺术展示空间,正在进行艺术展。

据了解,该公社是由泉州本土艺术家参与主导的、具有众筹性质的艺术众创空间,包含美术馆、艺术家工作室和艺术交流空间。它是由旧厂房改造而成的新型公共文化空间,保留了工业特征并转型为艺术展示与创作平台,成为泉州文化传播、传承的重要载体。功能定位为艺术展示、文化交流、文化孵化等,运营采用“符号系统+行动系统”理论,强调文化符号落地为实际行动,推动文创产品开发及本土文化传承。

公社负责人介绍说,他们定期举办艺术沙龙、数字创作工作坊,让市民在沉浸式体验中感受文化魅力。

“小而美”的新型公共文化空间

夜幕下的金谷溪岸,溪水倒映着点点灯光,几位老人正在石阶上合奏南音。百米外的露天剧场里,年轻人跟着电子乐节奏摇摆。这种传统与现代的和谐共生,或许正是新型文化空间最动人的风景——它不设门槛,没有围墙,让文化真正成为“百姓自家的客厅”。

这只是一个缩影。近年来,泉州市紧紧围绕构建以“共建共享”为主题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新发展,努力打造“城市15分钟文化圈、农村十里文化圈”,推进泉州市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从2022年起,连续4年,每年建设24个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并纳入泉州市委市政府年度为民办实事项目,建成一批融合图书阅读、艺术展览、文化沙龙、研学体验等创新服务的“小而美”新型公共文化空间。

市文旅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我市通过社会化合作等方式,在所选取的乡镇(街道)区域内的商圈、文化园区、A级景区等区域,按照规模适当、布局科学、业态多元、特色鲜明的要求,创新打造融合图书阅读、艺术展览、文化沙龙、轻食餐饮等服务的“城市书房”“文化驿站”等新型文化业态,营造“小而美”的公共阅读和艺术空间,努力推进全市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不断提升基层群众文化获得感。

责任编辑:黄冬虹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11

标签:旅游   泉州市   文化   空间   福建   两个   艺术   宝山   泉州   公社   传统   闽南   文化圈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