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封未发出的信

一封未发出的信

文/王闻民


爱妻:

窗外下着濛濛细雨,天空笼罩着一抹灰色的薄雾;又是休息日,小区一片安静祥和。我早早起床给你写信,记忆就像喷泉,要说的话很多很多......

自我的父亲去世30多年来,母亲一直住在老屋。尽管我们给母亲盖的新房子宽敞明亮,可我还是感觉到了一个老人的孤独和寂寞。母亲一生习惯了独来独往,不愿行为受到约束,做儿女的只能顺其心意罢了。在家的两个哥哥也曾试图轮流管理老人,结果没有坚持几个月,就又回到了“三国鼎立”的时代。

和父母在一起生活,不像人们说的就是增加一双筷子那么轻松,说这话的人起码没有和父母在一起生活的经历。老人吃饭要按时按点,菜要炒烂饭要软和,油、盐、酱、醋清淡,作息时间不同步,还伴随着唠唠叨叨等等方面,这些都会打乱一个家庭原有的生活规律。一天可以,一月可以,一年也可以,时间长了,牙齿也有咬着舌头的时候;大地不是每天都有阳光普照,刮风下雨也是常见。关系一旦撕破脸皮,就再难以回到如初。


中国文化底蕴深厚,孝顺孝顺,说的是儿女要行孝,就先顺着老人的意志去办事。两个哥哥给母亲按月提供面粉,并不定时的去关照母亲的生活起居;在外工作的儿女把钱汇款到家,这个模式一直延续到我们退休回到富平老家。

母亲一生吃过很多的苦,遭过不少的罪,也受过不少的委屈,不是一般母亲能够承受得了的。她有顽强的生命力,在极端的生活环境下照样能够坚持;面对困难,从不畏惧,这是我们做儿女的应该学习和继承的。

2020年9月27日回乡下老家,轮到我们管理母亲了。在我们回家前两天,母亲摔了跤,从此病卧在床,直到半年后去世再也没有走出家门,在这个世界上生活了90个春秋。

爱妻!你温和善良,说话中听,做事不急不躁。母亲的性格和她的经历决定了和一般人都难以相处,你却与母亲相安无事。细细想来,这与你的原生态家庭有密切的关系。

在你三岁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母亲把你们五个孩子拉扯成人。母亲寡言少语,和两个儿媳一起生活了十七八年,从来没有和儿媳妇红过脸,大家和睦相处,家如春天般温暖,这在一个村子里不管过去还是现在都是极其罕见的。

每当我去你的娘家做客,两个哥哥嫂嫂会谈起赡养老人的事情。也许他们已经进入老年,感受颇深。总提醒我们要对老人好一点,耐心一点,人人都会老,家家有老人。你的母亲病卧两年,大哥从山西退休回家,兄弟两个对母亲照顾有加,让母亲晚年没有遭罪,这也给我们起到了榜样的作用;你和娘家嫂嫂见面有聊不完的天,说不完的话,关怀备至,犹如亲姐妹;你的二姐和姐夫都是农民,姐夫在家排行老二,兄弟姊妹六个,父母都是在二姐家养的老送的终,这种孝心不光稀有,现今社会都是少之又少。

原生态家庭对一个人的影响是深远的,这是基因密码的永恒。

一个儿子要尽到赡养义务,和谁结婚,其结果可能完全是颠覆性的。另一半选对了,就是人生的赢家,就是高山流水遇知音,家就是港湾,父母在港湾里才会幸福生活;另一半选错了,人生起码输掉了一大半,整天“炮声隆隆”,家就是“海湾”,父母只能在吵闹、怨恨声中求生存。

一个家庭就是一个小社会,原生态家庭是刻在骨子里的教养和三观。

老天有眼,命中注定爱妻帮助我尽到了当儿子的义务,不至于我活到了父母的年纪才幡然醒悟,那就不知道要伤感到何年何月了。家有贤妻,阳光普照,群星闪烁,幸福满满。

你说过:“人老了,一般都啰嗦,要有耐心和爱心,不要嫌弃老人,20年后我们也会成为今天的母亲。”

你说过:“老人失去了自理能力,儿女们自觉地伸手尽责,会使自己的心灵得到慰藉,给后人积累福报。”

你说过:“每当自己受到委屈时,总会首先想到老人过去的好,心里的怨气就像春天的冰块慢慢融化了。”

你说过:“儿女退休了,父母还健在,这是老天赐予的福报,使儿女还有孝顺父母的机会。从我们做起,让良好家风代代相传。”

你说过:“不管儿女给了父母多少钱和物,在父母亲弥留之际,没有亲自给父母洗过尿片和屎裤,是不会有那种真实体验的。这也是做儿女的人生缺憾,以后每每想起就会寝食难安,心灵受到煎熬,除非你长着铁石般的心肠。”

你的母亲在这个世界上生活了94个春秋,在去世的前两年得了阿尔茨海默病,2008年你利用暑假,不远万里回娘家专门伺候母亲。你是母亲最小的女儿,与母亲生活的时间最长,感情最深,你把每次与母亲的相见、别离都看作最后一次,十分珍惜与母亲相处的日子。不走亲戚不串门,几十天和母亲同为一床,相互为伴。你说睡在母亲身旁很踏实、很温馨。可这个时候母亲已经不会说话了,大脑已经停止了思想,对人世间的一切也不知道了,但你仍然感到母亲像是睡着了,还那么亲切,就像小的时候依偎在母亲身旁的感觉一样。

这是血缘的传承,这是心灵的召唤,这是母女“量子纠缠”的感应,不是每一个女儿都能感同身受的。

我的母亲在去世前半年的岁月里,已经不能下床了,大小便全在床上。你说老人失去了自理能力,这是母亲一生中唯一向儿女的最后求助,当儿女的在这个时候要自觉地伸出温暖的手,让老人有一种安全感。

阎维文唱的“你入学的新书包有人给你拿,你雨中的花折伞有人给你打,你爱吃的三鲜馅有人给你包,你委屈的泪花有人给你擦,这个人就是娘,这个人就是妈,这个人给了我生命,给了我一个家。”听到《母亲》的歌声,当儿女的还能无动于衷吗?除非这个儿女是一条喂不熟的狼。

你说过:“想一想我们小的时候拉屎撒尿,哪一个母亲嫌弃过自己的孩子脏?”

爱妻!你身体一直瘦弱,却帮助我的母亲洗身、洗脚、洗衣做饭削苹果,其细心、爱心和包容之心令我敬佩,终生难忘。我是打心底里爱你、佩服你、感谢你!

伺候母亲,本是子女的义务,你却不嫌脏不怕累,我倒像个上门“女婿”。哪有什么儿子孝顺?只不过妻子替我负重前行!

你是中学退休教师,只不过协助丈夫赡养婆婆罢了。也许我孤陋寡闻,在我的生平中很少遇见过有像你这样善良的、包容的、宽宏大量的儿媳妇。要说我这一辈子有什么事情让我最高兴、最满意,就是娶了一位贤妻良母。

我们是从苦难中走过来的一代人,觉得水果刚上市太昂贵,几十年来从不抢先吃新鲜。退休后我们春天回家,你不是买草莓就是带樱桃,或者买我的母亲喜欢吃的东西,从没有空手回过家。你说人老了嘴都馋,就像小孩子一样。买的东西母亲不一定那么喜欢,但不买就会生气,在母亲的认知里,通过买东西来证明她在儿女心中的分量和存在感。

有次我一个人开车到曹村镇办事,当时没有考虑回家,恰巧遇见朋友给了几棵柿子树苗,就急急忙忙回家栽植。也没有想过给母亲买点什么好吃的东西。过后听说母亲流泪了,说儿子不如媳妇好,我知道后心里难过了好长的时间,至今想起都内疚。自己都奔古稀之年了,做事还不够周全,觉得对不起母亲。

你待我的母亲比任何一个儿女做的都耐心,都周全,只有我心里最清楚。国家按月给我们发工资,我按时给母亲汇款,有时因工作忙碌忘记了,你就提醒我或者亲自去邮局汇款;我们没有结婚就分了家,刚到新疆不久,你考虑我的父亲年事已高,一位老人撑起一个家庭负担太重,1986年让小妹去新疆考学,来新疆的路费和四年上中专的全部费用由我们承担;1987年回陕西探亲,给父母亲买了一台黑白电视机,1998年我家才成为有电视的一族;你为母亲建了房子,最后却因房子委屈流泪,这让我“怒发冲冠”。

我从来滴酒不沾,这一次醉了,心也碎了,不过这是第一次喝酒,也是最后一次酒醉。你说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那是最愚蠢的人。你把泪水咽到了自己的肚子里,却悄无声息地翻过了一页,就像什么事情没有发生一样,可你在新疆委屈的泪水却让我记忆一生。多年后我问你当时为什么那么镇静,你说不是无话可说,而是体谅后的通透,是怕自己的夫君生气,就这样风轻云淡的做了注脚。事情过后我在想,你在我们家做了那么多的好事最后受到了委屈,反过来给我解心宽,这让我有点懵圈,就在此刻,任何语言都无法表达出我的感激之情!

人生最大的财富不是财产,不是名利,而是在对的时间和地点,选择了对的妻子,这个几率比中百万彩票还要困难好多倍,我却有幸遇上了。你是有情之人,我们终成眷属;你是妻子,与我共享天伦之乐;你是灵魂伴侣,与我相伴走向地老天荒。

爱妻!你的格局、修养、素养和认知层面,不但影响着丈夫在事业上的走向,更重要的是影响了孩子的未来------有远大理想,做社会的中坚和脊梁;长期的言传身教和潜移默化,孩子工作后把第一个月工资金献给了奶奶和外婆,从心底感谢两位老人对自己的关爱和付出,敬老之心接力相传;孩子不因爸爸妈妈有工资,就缺少了节日、生日的红包和问候,这是平日里点点滴滴效应的叠加。

2021年我的母亲去世 ,我们承担了一半的丧葬费,你说我们家的经济状况比两个哥哥们要富裕些。

我很欣赏 原西安交通大学校长王树国说的话:“什么样家庭的孩子最幸福?当爸爸开车走错路的时候,妈妈在旁边说,正好咱们去看一下没见过的风景。当妈妈做了菜,忘了煮米饭的时候,爸爸说,你等着,我去买馒头,正好我也想吃馒头。幸福的家庭,就是遇到困难时,父母想到的不是相互推责任,而是团结起来,用最好的方式去解决问题。”我把这称作夫妻相互“补蓝”,打过篮球的人都懂得,篮球的爱好者也懂得,这是家庭最好的风水。

人在做,天在看,我们尽全力在做应该做的事情,相互“补蓝”,互相成全,不求别人理解,只要自己心安。

我们乘着生命的列车前行,不要被生活的细碎所羁绊,不要被别人坏的情绪所干扰;宁静致远,心无旁骛,一路看风景,旅途品人生。

爱妻!不管我们这生是幸福还是痛苦,是美好还是沮丧,人生没有来世;我们不忘初见,不给未来画饼,健健康康过好当下每一天。我们不曾有过花前月下的浪漫,即使今天有了条件,也仍然习惯脚踏大地,仰望星空。

农历八月十五是你的生日,这是丈夫给你迟到三年的生日礼物,也算一次文化精神浪漫。请接受我无语的祝福,请笑纳我发自心底的美好祝愿,祝愿我们地久天长,幸福满满!

祝敬康安

写于2022年中秋节

修改于2025年9月22日


作者简介:王闻民,富平薛镇人。现退休,原任新疆英吉沙县第二中学校长,中学高级物理教师。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24

标签:美文   母亲   儿女   老人   父母   爱妻   家庭   新疆   委屈   富平   两个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